正如天子此前所言,任誰也無法想象,蜀人居然敢採取深入敵腹的行動路線,故而哪怕一路經過的是人口稠密處,但沿路都沒有足夠的軍士進行攔截,而等他們將資訊上報給上司後,蜀人騎兵已經飛速向西北離去,根本來不及調兵追擊。

蜀人也不是沒有遇到過問題。經過連日的奔波後,即使事先配有三千匹從馬,還是有很多坐騎露出疲態,縱使騎士拼命鞭撻,也不得不一度降速慢行。好在路過漆縣時,他們遇到一處馬場,在此地強徵了六百餘匹新馬,這才又再次提速,一路遇鄉徵糧,遇城繞行,直到岐山處,這才斂息屏聲,悄悄沿汧水進入番須口,正好與陳倉守軍擦肩而過,直入一片空虛的隴上山地。

翻越隴阪後再急行一日,就抵達了街亭。從這裡往西,就是世人所說的隴右所在,舉目四望,雲霧四溢下,全都是茂密的森林,而腳下又是堅實的山石,很難想象,自此一直向西千里,會成為無邊無際砂石地中唯一的綠色走廊。張遼很感慨,他在此地想起了跟隨呂布的時日,故而回憶說:“造化浩渺,物是人非。”

在街亭宿營的時候,天子帳外的樹上有烏鴉呱噪。他不勝心煩,於是派宮人去叫張遼提弓來射。黑夜裡看不清樹上情形,張遼的親信杜充先射出一箭。陡見樹上一個大的黑影騰起,張遼早就搭上了箭,立即抬手對準黑影就射。那箭射中了大鳥的翅膀,鳥兒如車輪般旋轉墜地,噗通一聲落在了草叢當中。

從人跑過去拾起,照著燈火看時,都說沒見過這麼大的烏鴉。天子也素來厭惡烏鴉,而今將之射死,他發覺不快,急忙命人將烏鴉填埋掉。董昭聽說了此事,便向他祝賀說:“烏鴉是人人厭惡的,射死它如同破除了凶兆,這是大吉利的好事啊!”聽他這麼說,天子這才又稍微寬心了一些。

不過第二天轉而南下的時候,卻發生了一個小意外。天子的次子劉懿所乘的黃馬失蹄,從坡下墜落,劉懿不幸墜馬折斷了手臂。劉懿年僅十一歲,是皇后伏壽所出,平日最得天子喜愛,如今得知他落馬折臂,叫天子極為難過。眼下劉懿是騎不了馬了,無法跟隨馬隊繼續奔走,所以他只好派人把劉懿寄養在周遭的鄉里,與他約定將來養好傷後,再在綿竹重逢。

又過了兩日,他們穿過了天水的狹小谷地,暫時棲居在山巒疊障的碾盤山中,到達碾盤山的時候,天氣還算晴朗。聽先期到達的吳班說,前陣子這裡剛下過雨,站在潺潺的河邊,朝南面望去,山道很快就隱藏消失在視野中,只有一片浩蕩的翠綠,以及山中幾隻金狨(金絲猴)蹲坐在樹梢,好奇地打量著這支隊伍。

當日白天,蜀軍將士潛伏在碾盤山的山谷中,解甲歇馬,散臥在密林中休息。天意擦黑,董昭便派數騎出谷,飛奔報信與賈詡。信使走後大半個時辰,天已經完全黑了,蜀人大隊開始趁著黑夜下山。騎兵下山,沿途驚擾村落狗吠不止,間或有人聲,但著已不要緊了。很快大隊就衝過南脈山,大地頓時平坦開闊,由東北向西南延展。雖處黑夜,但能嗅到溼潤的帶有腥味的河水氣息,這是西漢水的氣味。再往南三十里,就是祁山堡了。

過了南脈山,董昭向祁山堡派出了第二撥使者,共有十騎之多。信使走後不久,一場急雨從天而降。雨水掩蓋了馬蹄聲,但也遮蔽了蜀人的視線,前進速度受到影響。黑夜中只有煙靄,野地無有半點亮光。蜀人摸索著沿南北大路前進,途中雨太大了,不得不停下來休息了一會兒。此時第三撥信使冒雨上路,直奔祁山。

又往前少許,去祁山堡不過二十里,停下來等待前後三路信使回返覆命。雨已經減小,但等了約莫一個時辰,仍無一個信使反命。

董昭心中焦急,叫人請來天子與前驅的張遼一起商議。董昭和天子披著雨氈,張遼則身著潤溼的戎服立在馬上。董昭環視四周的黑夜,對張遼說:“我已派出三撥信使,而祁山方面都沒有回覆。我已經嗅到埋伏的氣味了,一旦中伏,恐怕大部分人都難以生還。”

張遼聽出他的意思,問道:“使君是要我帶千騎在前面探路嗎?”

董昭點頭道:“是這個意思,我懷疑我們一派信使,賈文和訊息敗露就被捉了。西人們一面闔門死守,一面朝四周傳遞訊息,如果是這樣,我們就要冒死衝過去了!”

張遼斟酌少許,寬解董昭說:“確實有這種情形,不過但也不必想得這般壞,也許只是因為天黑雨大,所以他們行得極慢,難以回覆罷了。而且如今我們出其不意,已經走到了這裡,只要能把陛下送到漢中,還有什麼可猶豫的呢?”

說罷,張遼就點了一千兵馬,食了些乾糧,舍了副馬,帶上輕甲和武器,一路向南飛馳。不久,漢水的嘩嘩水聲傳來。雨也停了,天上有濃雲垂下,月亮沒有露頭,卻將雲際照得慘淡白亮。藉助這點微光,祁山堡前的南北大道映入眼簾。

自此向南而出,就是後世極為著名的祁山道了,在諸條蜀道中,以祁山道最為平坦便利,自春秋之時,便是秦蜀交易的要道。其向北可以直通羌氐草原,向南可以直達陽平關,乃是巴蜀爭奪隴上的不二要道,當年隗囂在隴右抵抗劉秀,公孫述便曾派兵從此道救援。

張遼領千騎孤膽來至關下,時值深夜子時。藉著雲中的慘淡月光,四周峭絕山影隱隱可見。急雨過後,霧氣順著河面漫過來,浸沒谷口。大霧晦冥時,不見城門在何處,只聽見城上隱約有擊柝之聲。

按照約定,如果賈詡放回使者反命,就將開啟東門,迎接蜀人入堡。但等了很久,仍聽不見城中動靜。又過了一會兒,漸漸有馬蹄聲從霧中傳來。不辨來人方位,蜀軍將士都披甲持刃,在馬旁靜待。也不見火光,西邊霧中漸漸走出一隊人馬。這些人都下馬牽著韁繩,以便不發出過大的聲音。待到走近一些,這才認出是之前的信使。

這時月光出來了,關牆和關前的道路已可以看清。在信使的指引下,蜀人這才驚訝地發現,在高聳的山堡下,原來城門是虛掩半開的。這正是天子在信中與賈詡約定的聯絡訊號。有了月光後,城上盼望救兵的人也發現了他們。於是有人在城上舉起火把,前後晃動,這是迎接他們入城的意思。

張遼見狀登時站起來,拔出地上的大刀,一面派出使者馳報董昭,一面急令將士們披甲上馬入城。但有親信聽見城內的喊殺聲,還是害怕,勸阻他道:“城內情形不明,不如先派一隊人進去打探,大隊再入城不遲。”張遼不聽,反而對他說:“董使君那裡才是大隊,我來做入城的小隊吧。”

他遂即帶領騎士飛馳入城,剛至門口,就見數人披甲佩刀站在門口,都衝他們拱手致意。當頭的人說:“賈軍師就在上面,請將軍帶大隊上城。”張遼也不遲疑,帶著數百騎湧入城門。

祁山堡本質是一個環山而建的軍事堡壘,並無任何民用設施,進去就是一條只供五人並肩進出的狹長小道,圍著山勢環繞而上。越往上刀兵之聲越明顯。上了第一道城牆,他看見有十餘人從前面走過來,立刻也下馬迎上去。當頭的人一身戎裝,身姿英武,但是面容卻是一副極為疲倦的蒼老神態,正是賈詡。

賈詡和張遼都是老相識,在此並沒有過多的敘述,賈詡直接問道:“陛下還有多久能到?”張遼則問道:“城中何故生亂?”

賈詡聽罷無言,還是一旁的親信解釋道:“我們早收到信使的信了,早早開了城門,卻不見大軍到來,過了子時,城中副將顧琛知道了,要來拿辦軍師,雙方就在城中廝殺,你們來得正好,城中有四千人馬,雙方各半,誰都奈何不了誰,正要援軍呢!”

張遼往城西方向望去,果然看見點點火把照耀。看來顧琛尚不知蜀人到來的訊息,還在下面砍殺。張遼便說:“大隊馬上便到,文和公不須憂慮,此等小兒,我須臾便取下人頭!”隨即不等賈詡多言,就直奔戰場而去。

又約莫過了半個時辰,城外馬蹄聲如大河波濤般湧起,這是蜀軍的大部隊也到了。賈詡趕忙下城迎接。董昭帶領數百親信騎士背弓矢上城,佔領高處要塞,只留賈詡與天子在城門處獨處。

賈詡看著天子滿面風霜,不禁喟然長嘆,天子從他眼中看出失望與不安,也知道賈詡所思所想,賈詡歷來以為南下蜀中絕非智舉,此次自然也不例外,故而天子唯有保持默然。賈詡見狀,心中暗歎造化弄人,口中卻笑道:“我與陛下有始有終,也算是死而無憾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三國:金瞳趙雲,龍佑季漢

厷子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