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恭就在吳人的馬廄裡將就了一晚,次日一早,在他半睡半醒之際,吳人們就已經如約來了,隨行的自然也有牽嘉。一行人直接把他拽上了船,又給溫恭澆了一盆冷水,溫恭一個激靈,隨後便開始抱著身子發抖。在一旁的牽嘉則說:“溫兄,是成是敗,就全看這一回了,不要大意啊!”

大概是天氣轉暖的緣故,縈繞江面兩月的霧氣終於消散了。溫恭站在舢板上,抬頭望向天空,發現還是沒有看到太陽,天空上還是一片陰沉的灰暗。風浪搖晃間,他顫抖地看著漢軍大營越來越近,心也有些冷了。

船隻最終停在了距離南岸兩箭程的地方。因為擔心被漢軍認出,牽嘉換到了另一艘船上。這樣還不放心,牽嘉又用一塊布巾把自己的面目遮住。而另一個負責此事的吳軍將領韓綜,此時提了刀,推著反綁兩手的溫恭,一把摁在了船頭,後面又有程諮帶著兩艘船跟著,再看溫恭所在船隻緩緩駛入箭程內。

韓綜推了溫恭一把,催促道:“快說吧!喊大聲點,說晚了早點回去!”

溫恭站直身子,清清嗓子,抬起頭,衝著城上大喊道:“你們這裡的守將是誰,快來現身聽我說話。我是受都督命去北岸的使者溫恭,桓甲校尉是我父親,我有口信要說!”他的嗓子有點啞,但聲音還是很大。

對岸有人在柵欄後說:“你是溫恢的兒子?有何憑證?”

“叫你們守將出來,軍司馬以上沒有不認識我的!”

過了一會,狐篤帶了兜鍪探頭出來說:“溫從事怎麼被捉住了?有什麼話快說吧!”

韓綜站在溫恭身側,急忙斜過頭盯著他。溫恭深吸了一口氣,大聲喊道:“水師雖然大敗,但杜將軍所部尚在!歷陽城也沒有丟!他們已經約好,一定會在北岸死戰,為大家牽制吳賊!請大家不要驚慌喪氣,勉力堅持。我……”

話說至此,溫恭身側的韓綜,還有遠處觀看的牽嘉,無不既驚且怒。不等他說完,韓綜一把拽住溫恭的衣服,惡叫道:“你這是在找死!”用刀環猛擊他的嘴,怒喝道:“我讓你再亂說!”溫恭牙齒碰碎,滿口鮮血,仍乘隙斷續高喝道:“我不幸被俘,當以碎身報國!”言語已經模糊,而流出的鮮血滴灑到前胸,將衣襟染紅。

城頭人完全懂了,有人哽咽著喊道:“溫從事保重!不要再說了,我們都明白了!”

韓綜暴怒,一腳踹倒溫恭,掄起環首刀,就要一刀劈下。後面的程諮趕緊跳了過來,一把攥住他的手腕。韓綜不解且憤怒地看著程諮,剛說個“你”字,程諮猛地一推,將他踉踉蹌蹌推出數步之遠。而後說道:“這是義士所為,你殺了他,是要陷我軍於不義嗎?”韓綜罵道:“狗屁義士,不過是個糊塗蟲罷了!”但程諮的父親是程普,地位高於韓綜父親韓當,他也不想在這上面與程諮糾纏,憤憤然就下令回頭。

而此時在地上的溫恭,滿嘴的牙齒幾乎都被敲掉,滿口血流如注,根本無法止住。程諮給他簡單包紮了一下,但並不管用,當天夜裡,溫恭就因失血過多病逝了。

周瑜聽說溫恭的義舉,對他也非常敬佩。竟破天荒地為他寫了一副悼文,與其一同下葬,下葬的地點就在抓住他的沙洲邊。

再說回南岸漢軍這邊,收到溫恭的訊息後,周不疑的心情卻沒有好轉。溫恭的話語雖說振奮了軍心,但最關鍵的資訊卻沒有傳遞出來:北岸打算以何種方式牽制敵軍,又在何時牽制敵軍呢?自己對此一無所知,也就沒法進行針對性的佈置與配合。在這種情況下貿然渡江,毫無疑問是沒有勝算的。

故而在此後數日,周不疑又數次派遣使者,試圖再與歷陽杜畿所部取得聯絡。但吳人由於溫恭一事,已經提高了警惕,船隻日夜在江畔巡遊,漢軍根本無法取得突破,自然也就無法與杜畿等人再取得聯絡。

到了溫恭報信後的第四日,周不疑知道不能再等下去了。隨著時間的拖長,己方的劣勢只會越來越大,北岸的形勢也可能在不斷變壞。自己必須做出一個決定,或者說,做一次賭博,來換取這十數萬將士的性命。思忖一番後,他再次召開軍議,對眾將交代說,把蒐羅來的船隻全部入水,等到開始刮東南風,他們就全軍渡江。

冬日裡多是西北風,但偶爾也有東南變向的時候。只是此前漢人們並不在意,此時等待起東南風來,卻顯得格外煎熬。在這段駐留燕子磯的時間內,從蒐羅到自造,漢軍已經積累了上千艘船隻。由於擔憂被吳人水戰奪取,此時都堆在燕子磯頭的沙洲上。漢卒們按照周不疑的軍令,講這些船隻一艘艘推入水中,濺起無數浪花。很多漢卒坐在小船上逆著風往北望,可江水茫茫間,他們根本望不見對岸的灘頭。這令他們半是惶恐半是希冀地想著,如何才能渡過大江?

此時周不疑也在做著計算:上千艘船隻的數量聽似龐大,實際上,除了此前從黃權處借調的一艘樓船外,真正的戰船寥寥無幾,剩餘的皆是一些民船。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選擇,在這種情況下,想要全軍渡江,那就必然要傾其所有,若將大軍分為各批次逐步渡江,都將面臨被吳軍分割包圍的窘境。但如此龐大的船隊,無法再江面掩藏自己,也就無可避免地會與吳人水師衝突。一旦失敗,到底能有多少人存活,周不疑拿不準,可漢軍並沒有別的選擇。

受黃權的啟發,他將最前列的數十艘船隻上裝滿乾柴,同時也澆上火油,並招募了百名敢死之士。若在渡江時撞見吳人艦船,他便要以火船開路,掩護艦隊渡江。也正是出於火船不能逆風行進,否則就會燒到自家的考慮,周不疑才決定將渡江的時間定在刮東南風的時候。

在推船入水後的時間裡,大部分漢軍就一直在江岸等待風向。在早上的時候還有西北風,但是很快就停了,江面的波濤也漸漸低沉下來。於是漢人就猜測著,下一陣風會是什麼風?結果一直等到晌午,江面仍如鏡般平靜。等到漢人們都已經被冬日的寒氣懂得面目麻木、渾身發抖之際。終於有一陣風吹過來,一不留神,很多人的披風都給卷飛了。很多人驚疑不定地望著甲板上的旗幟,發現原本已經垂落的漢軍龍虎旗幟,此時都嘩嘩地展開,直朝北面指過去!

“是東南風!”幾乎是同一時刻,人們異口同聲地喊起來。士卒立刻爭先恐後地擠到船隻上去,而後轉首遙望主帥所在的樓船。周不疑感受到這股呼嘯而過的東南風,心中也有些激動:本以為可能一等數日,沒想到在下決意後的第一日,就撞上合適的風向了!他為此不禁喃喃道:“天命在漢,天命在漢!”隨即令親隨擊鼓吹號,下令全軍先如計劃離岸。

當風帆撐開後,船隊啟航的速度極快。只是一旦遠離岸邊,極目所及,全是無邊無際的波濤,這自然讓北來的將士們心驚。江上的寒風更是冰冷,小船又不能禦寒,這使裹著皮裘的漢人們凍得瑟瑟發抖。船隻隨浪搖晃,尤其當橫浪湧來,船上人左右晃動,將士們都緊張地抓緊船舷,生怕船隻傾覆了。在這個時候,他們格外懷念陸地與馬匹,只可惜船隻上載不動戰馬,全軍本有十餘萬匹戰馬,此時都留在燕子磯的營壘中了。

周不疑坐在樓船上,渾身冰冷,心中卻如滔滔江水起伏不平。見到將士在船上的畏縮之態,他嘆息說:“黃公衡一死,竟要十數萬人一起搏命冒險,早知如此,當多分與他人才是。”說罷他扭頭看浩蕩江面,不由得搖頭道:“大江真是上天用來分割南北的,僅人力恐難強求。”

漢人如此搖櫓緩進,時刻警惕著江面出現吳人的身影。但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在東南風的加持下,似乎吳人也不願意與他們接戰,一直到看到靈巖山清晰地出現在眼前時,漢人們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他們高聲歡呼,滿心充斥著一種死裡逃生的喜悅。

可與此同時,周不疑卻察覺出越來越多的異樣:明明吳人此前隔絕了北岸的所有訊息,又佔據了江上的主動權,不可能不知道己方渡江的訊息,那為何會毫無動作呢?他隱隱猜出一種可怕的可能:吳人的後手,恐怕就是等在他們渡江以後。為此,周不疑立刻站起來,以旗鼓向周遭各部傳令:全軍上岸後立刻結陣!

然而漢軍的陣線拉得太長,靠岸計程車卒們又格外興奮,這導致最前面的漢人們根本顧不上軍令,他們只是不停地划船,急匆匆地就想往蘆葦蕩中靠過去。他們也全然沒有注意到,一面又一面吳人旗幟,此時悄然從蘆葦蕩中立起,隱藏在其中的吳人士卒,此刻都拔出了腰間的斫刀,窺伺著即將接觸的漢軍。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虛構王朝但是擁有系統

默默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