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回漢軍,在司馬懿奇襲下相的次日,關羽已率軍進駐彭城西南五十里處的相山。十六萬大軍成蛇形繞山三匝,背水紮營,其軍勢浩大,旗幟漫山遍野,遮蓋林木。山下軍馬成群,輜車成堆,連營足有二十餘里。吳人斥候從未見過如此大軍,遠遠望見便不敢靠近,而後匆匆稟告彭城守將焦觸,此時袁熙已去下邳,焦觸不敢擅作主張,於是令將士籠城高守,避戰不出。

關羽對此也並不急躁。他深知在兵力優勢下,優勢方最重要的是不徐不疾,不讓敵方看出破綻,勝算就有八九分了,何況他已派出司馬懿這一奇兵。故而他一面巡視營中諸部,一面去信詢問天子行程,打算在收到南面的訊息後再做決斷。

司馬懿的訊息比預計來得晚了一天,主要是因為使者走得小路,一時誤判了方向,多走了八十里。等他感到下相大營的時候,已經是破城後的第三日了。

訊息傳到軍中,諸將初聞下相已破,意外之間也感到幾分喜悅。但令人奇怪的是,等元帥關羽細讀戰報時,面孔上竟浮現出些許陰雲來。

關羽喚來使者,對他問道:“戰報所言,可句句是真?”

使者不敢隱瞞,當即回道:“這是司馬將軍親自手書,絕無虛假。”

關羽頓感憤怒,他自胡床立起身軀,頓如高山聳立,而後對使者斥責道:“自先帝掌權以來數十載,雖不無過失,但從無殘戮之舉。司馬仲達殺俘掠民,更著京觀,大壞我王師之風,更置我軍法何在?”諸將這才知曉,原來司馬懿在下相獨自行事,城中除了漢軍外,已經沒有其餘活人了。

但事已至此,司馬懿遠在兩百里外,並無人能夠節制,加之又處在戰局的要害之地,是斷然不能處置的。楊秋見關羽面露不虞之色,擔心他鬧出矛盾,立馬低聲勸諫道:“此戰主在陛下,而司馬仲達乃是陛下紅人,眼下又立了功,元帥能拿他如何?還是把此事上報陛下,先關心眼前的戰事吧!”言語說到關羽痛處,他唯有長久嘆息,連夜向睢陽稟告此事,並請求以郭淮撤換司馬懿。

到了第二日,司馬懿斬首袁熙的戰報準時傳來。袁熙是國家大敵,佔據徐州十餘年,如今竟被司馬懿以六千餘眾一舉摧破,全軍一片歡騰。許多將領都誇讚說:“司馬仲達真是世之奇才,用兵設謀,隨心所欲,真有韓信之風啊。”而到了當晚,睢陽的天子又發來詔書說:“天下未平,國思良將。司馬懿雖違軍紀,但舉止無私,忠心可嘉,罰之寒三軍之心,望叔父專心戰事,此事勿要再提!”

劉燮的意見是如此堅定,關羽也無可奈何。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說,他也不得不承認司馬懿的才華。隨著他佔領下相,斬首袁熙,泗水與淮水間的聯絡已被漢軍扼斷,淮南淮北不能用水路交通。而徐州主將戰死,也必將大大影響吳人士氣,這就使得徐州的形勢已全面倒向漢軍。此時距離全軍出動,也才僅僅過去了十餘日而已。而根據斥候的探報說,下邳、彭城間常有人馬往來,顯然正在做重大的決策調整。這都是司馬懿的功勞。

龐統對關羽進言說:“元帥,徐州本非吳人之土,乃曹賊滅亡之際,孫權無奈而佔。這些年,他數來淮北,卻不舉一戰,可見並無死守之意。而眼下淮南有十萬吳軍雲集,卻不敢邁入淮北半步,就是孫權膽怯的明證了。他既不敢前來救援,便唯有退!也就是讓淮北的吳賊都退回淮南。我軍大可以提前在淮水一帶設伏,必有斬獲!”

關羽大感所見略同,撫髯笑道:“誠如士元所言,徐州已入我囊中!”

龐統說了個大略後,關羽心中很快就有了一個周翔的計劃。當日下午,他就召開軍議,先向司馬懿遣使提出三策,分別是設浮橋,懸鐵索,打木樁,旨在將吳人水路徹底癱瘓。而後又從軍中調出四萬人馬,分為三隊,由趙雲、吳班、黃權三人率領,令其火速前往曲陽、海西、陵縣一帶,提前堵住吳軍南撤的官道。最後命楊阜與郭淮、廖化三將,率眾自西南兩面攻打彭城,自東北面放開退路,逼迫吳人下撤軍的決心。餘下大部則監視淮南,防止孫權做奮死一搏的可能。

這番佈置寫成文書後,次日又交到劉燮手中,劉燮審視良久,不禁與周不疑笑道:“我這位元帥叔父,往年都以武勇聞名,誰知他用兵也彷彿孫吳啊。”周不疑細看之下,也找不出什麼破綻,也隨之讚歎說:“元帥身居德才兼備,我自愧不如。”

劉燮聽出他是在諷諫司馬懿一事,微微一笑,擺手說:“仲達這件事,就不用再勸了。打仗本就不能用常理度之,何況先帝對江左已仁至義盡,但孫氏執迷不悟,那也就不得不為了。”說罷,就令人傳書相山大營,說此策甚好,望立刻執行。

實際上關羽也沒有等劉燮的手書,在文書上交的同日,楊阜等人就開始正式圍攻彭城。

這天天氣陰沉灰暗,有薄霧瀰漫。漢軍寅時就已經出陣,在城下緊鑼密鼓地運送衝車、雲梯等攻具,由於視線不佳,很多漢軍都打了火把,在清晨中像是點點熒光環繞,但因人數太多,遠看就連成一片,好似連薄霧都是焰色的一般。城上的吳人士兵很早就看見了這幅場景,心中自然是惶恐不安,立馬去通報主將焦觸,而焦觸的第一反應,便是遣使去下邳求援。

可漢軍不會等待吳人的援軍,在霧氣消散,天地間露出坦蕩的景象後,河邊便響起了隆隆的鼓聲,於是成千上萬的漢軍士卒就如同黑壓壓的螞蟻般,一步一步向彭城壓來。由於吳人少馬,不能出城突襲,所以漢軍甚至沒有像往常一樣先起土山,而是直接領了數十臺發石車在城前停駐,只要重甲的步卒結好了陣勢,後面的發石車就信步跟上,打算向城中拋擲石塊。

吳人士卒見狀,紛紛向下拋射箭矢,霎時間箭如雨下,令人喘不過氣。但是一連吳人一連射了小半個時辰後,城下結陣的漢卒中雖有不少人身上插滿了箭矢,好似刺蝟一般,但因此而死的卻不過十之一二。其餘人依舊推動發石車前進,並滾來數十塊打磨好的圓石用作破城。城南的三十輛發石車停在門前數十步,隨鳴鏑同時而作,大石破空,應聲而撞。而在這一日內,漢軍也沒有任何絲毫節制的意思,竟將準備的兩千塊滾石盡數丟擲,巨聲隆隆,好似怒潮摧蹦,天翻地覆一般。不過短短三個時辰,彭城的南牆便因此出現了大量缺口,有些部位因摧毀過甚,已有傾塌之像。

而當夜漢軍收兵,細數一日的損失,受箭傷計程車兵雖然不少,大約有兩千餘人,可大多都是外傷,並無大礙,被射中面目的死者野菜堪堪過百而已。

吳人對此也心知肚明,當夜焦觸召開軍議,問眾將如何守城,多不能答。有人向焦觸低聲說:“如今袁使君已死,淮北已成孤軍,固守又能如何呢?我看孫使君也沒有死守的意思,不如早點撤軍,往南邊撤吧!”焦觸聽聞,立刻否決道:“我等去了南邊,定然就做了小兒走狗,將來哪裡還有自由?這不成。”但那人反駁說:“可若命都沒了,要自由何用呢?”焦觸黯然不語。

次日凌晨,下邳的劉曄遣使回信,信上只說了一句話:“三日之內,候君下邳,三日不走,我自南去。”焦觸不料劉曄竟如此果決,一時無語,最終只得同意南撤。

為了迷惑漢軍,這一日吳人徹日苦守,甚至還罕見地出城反擊,欲作摧毀石車之狀。關羽對此看得分明,立刻調騎兵迎擊,出來的吳人根本不是對手,只能留下數百具屍體匆匆後退。當日夜裡,他們就把城中的船隻都調了出來,轉移到泗水之中,草草裝了些糧食與箭矢後,其餘什麼也都顧不上了,近萬守軍就乘著夜色往南划船。第二天一早,漢軍再看彭城,只見破碎的城牆下,雖然還有千餘面旗幟,但裡面的軍人完全失去了蹤影。

但這完全落入了關羽的圈套內,他分兵兩千佔領彭城,由楊阜與郭淮統領大部,自己則率騎兵快速追擊焦觸水軍,焦觸剛抵達下邳不到一個時辰,下邳的守軍便遠遠望見了漢軍旗幟。

此時的劉曄也基本猜到了漢軍的佈置,但又能如何呢?不走也是死,走還有一線生機,還是趕快往南走吧!就在焦觸率眾趕到的當夜,劉曄連讓人休整的時間都不給,連夜撤出了下邳城,臨走之前,他將城池付之一炬,隨後頭也不回地沿祖水向東南狂奔。

戰事到了這個地步,徐州的歸屬已經註定,而唯一有懸念的,是漢軍能否提前截住吳人的淮北兵團。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擺爛在異唐

甜橙微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