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前所未有的事情

“報,左良玉所部叛軍難逃入安南了!”

崇禎皇帝聞報,不由得露出了笑容。

他之所以穩步推進,就是要把左良玉逼得走投無路,竄入安南,去攪亂那邊的局勢,為大明攻入安南,把安南重新納入版圖做準備。

只是一開始的時候,他沒想到左良玉竟然是被嚇到了,就縮在那邊似乎想等死的意思。

於是,他不得不派錦衣衛密探找到盧鼎,讓他誘導左良玉按照崇禎皇帝自己所想的去做。

還真別說,這個內應還真好用,一用就靈,左良玉跑安南去了。

不過崇禎皇帝沒有急著領兵殺入安南,而是繼續對廣西剩下的地盤進行改土歸流,另外也要等洞吾那邊的戰事結束。

這樣就能抽調一部分軍力出來,用於對安南的戰事。

洞吾那邊,如果要完成移民互換,那至少要幾年時間。

然後安南這邊,打下來之後同樣要移民,徹底解決安南問題,同樣要好幾年的時間。

當然,崇禎皇帝不會忘記遼東的滿清,這也是要收拾的敵人。

還有倭國,也是要打。

基於此,崇禎皇帝開始考慮正式實施全民兵役制.

這倒不是突然有的,且不說華夏曆史上有過,就崇禎朝來說,他革新衛所制,提高軍人待遇,甚至因為軍功而封了不少爵位出去,如此等等,就一直在為這個全民兵役制鋪路。

想著這個,他便向京師發出了一道旨意,正式討論全民兵役制的具體措施,並且限期半年內出結果。

等到那個時候,崇禎皇帝估計他也完成了整個廣西的改土歸流。

這份旨意發出去之後,便立刻引發了朝野轟動。

有贊同的,也有反對的。

各地的酒樓茶館,就經常能聽到這個話題爭吵的。

“要本公子來說,如今天下才剛太平,正是休養生息的時候,陛下窮兵黷武,更是要實施什麼義務兵役制,這是要擴軍,還要再打仗,此乃誤國之策也!“

“陛下這是在打該打的戰事而已!洞吾那邊,不要說這次出兵參與土司叛亂,以前也有侵略我們邊疆,殺我大明百姓。

陛下說過,如今我們大明朝軍力強盛之時定然是要殺雞駭猴,滅其國以儆效尤。

否則他日又會有蠻夷之國覬覦我天朝上國.”

“那也用不著整個擴軍吧,還要所有人都去當那什麼兵?”

“你不要忘記了,還有遼東建虜未曾平定呢!”

“遼東建虜?這幾年來又沒再入關,該是消停了吧?那苦寒之地,不要也罷!”

“你這話說得,祖宗開疆拓土打下的疆土,能說不要就不要了?再說了,建虜這幾年之所以消停了,那是因為被當今皇帝給打怕了,活捉過一個奴酋.”

“怕了不就好了,天下太平不好麼?”

“其實你是怕從軍,對吧?這麼多年的戰亂已經證明,沒有強大的軍隊,天下就會大亂!當今皇帝待當兵的也不薄,從軍不像以前,該是光榮的事情了!”

“……”

對於絕大部分大明人來說,從軍是能改善社會待遇,甚至實現階層躍遷的。

因此,他們並不會排斥當兵。

也只有一小部分家世優越,也就是所謂有錢公子哥之類的,會牴觸當兵。

因為對他們來說,當兵不如他們已有的生活。

也就是這些人掌握多一些話語權,能發出他們的聲音,因此對於這個全民兵役制的推行,似乎還有不少人有意見一樣。

特別是在江南以及沿海經濟比較好的地方,這種爭論就會更多一點,一直到山東登州之戰爆發。

崇禎二十一年五月初,滿清的朝鮮水師從旅順出發,越過海峽,大舉進攻山東的登州,主要目的是圍攻東江水師的駐地,試圖一舉殲滅東江水師。

好在孔有德和耿仲明都不是吃素的,在偵查到滿清的朝鮮水師開始大規模在旅順集結的時候,就已經做了應對。

因此,當朝鮮水師大規模來犯時,東江水師雖然戰船隻有朝鮮水師的一半左右,卻還是能依靠岸上的防禦工事極力抵抗,讓朝鮮水師討不到好。

在朝鮮水師想登陸攻打登州等地時,又剛好遇到了兩支新整編完成的福建水師奉旨北上,局勢由此發生逆轉,朝鮮水師的一千多艘大小戰船,大概只逃回去了不到五百艘,損失過半。

這場登州海戰,雖然最終還是大明這邊水師取得大捷,卻也把沿海百姓和朝堂上下都驚出了一身冷汗。

這幾年來,滿清沒有動靜,讓很多人都麻痺,以為滿清不足為慮了,結果卻突然大舉從海上入侵。

根據事後審問得知,滿清的計劃是先一舉打掉東江水師,然後沿海進攻江南地區,大明朝的整個沿海,都會在滿清水師的攻擊範圍之內。

以前的時候,滿清的入侵,最先遭殃的是北方京畿之地的百姓,說句難聽的話,江南這邊的人並不怎麼關心,感覺離他們很遠。

可如今不一樣了,滿清是可能直接攻擊江南地區的。

就好比以前的倭寇之亂,那可是老輩人有留下痛苦的記憶。

另外,隨著這次抓到的俘虜審問得知,滿清正在大舉擴軍,還向倭國購買了以萬計的火銃。

這一下,整個大明朝對於滿清危害的記憶便重新回來了。

也是因為這次的事件,全民兵役制的事情一下變得非常順利,再也沒有反對的聲音。

就算有反對聲音,也會很快就被別人給噴沒了。

有關海戰的訊息,自然也在第一時間傳到了崇禎皇帝手中,並且比外間傳聞更具體。

這個時候,崇禎皇帝還坐鎮在廣西,差不多把所有的土司領地都已經完成改土歸流。

他看到奏章之後,便決定凱旋,暫時不管安南的事情。

事實上,安南那邊的黎朝有派使者想要求見皇帝,願意圍剿左良玉部向大明求和。

但是,崇禎皇帝拒絕了。

第一,安南是大明的版圖,何來求和一說?

第二,安南還派軍參與昆明之戰,也不是服軟就能揭過不提,至少做主的人都要付出代價。

本來他都已經要開始著手進攻安南的事情了,甚至連移民的事情都已經在考慮,但是登州海戰,還是讓她暫時先放過了安南。

這次的登州海戰,在鄭芝豹和施琅兩支水師參戰之後,最終還讓朝鮮水師逃走了將近一半戰船,原因在於朝鮮水師的龜船比較厲害,非大口徑火炮不能破壞。

另外,滿清大手筆的採購倭國的鳥銃,也超出了他的意料,竟然十萬有多。

崇禎皇帝意識到,和滿清的戰事,必須要升級自家的火器裝備,才能繼續保持優勢。

要是有可能,他也是不希望自己的軍隊有過多損失的。

而有關火器的升級,準確地說,就是點科技樹這事兒,還是得他自己親自在,才能少走很多彎路。

以前的時候,他是沒時間搞這個,一直是在救亡圖存。

如今李自成、張獻忠都被消滅,大明境內的大股賊寇已經不復存在,是輪到大明朝出兵教訓蠻夷的時候,那他就可以騰出時間來點科技樹了。

崇禎二十一年七月中旬,崇禎皇帝回到京師。

雖然說,這個時期的大明朝依舊處於小冰河時期,北方乾旱,南方水澇繼續是有的。

但是一個是人口大量減少,第二個,也是最關鍵的,人禍減少了很多,因此雖然還有天災,卻也沒引發大的問題。

特別是這幾年來,崇禎皇帝全力推廣的甘薯,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

在農田以外的地方種植,極大的補充了口糧問題。

當然了,甘薯也有問題,就是同一塊地連續種植,收成會變得非常少。

對於這點,那些不能參加行業比試的老農很清楚,這是地的肥力問題,要養地,換地種。

崇禎皇帝回到京師,第一件事情,是先把戰死將士送進忠烈堂,祭拜了一番,然後封一直跟隨在他身邊的方正化為東方侯,是為三等侯爵。

對於這事,很多人意外,但是也在很多人的意料之中。

意外的是,方正化是崇禎朝第一個封爵的宦官,並且還是三等侯,絕對非常難得,是一份巨大的榮耀。

意料之中的是,方正化從皇帝親自領兵開始就已經隨駕征戰四方,參與了所有的戰事,雖然沒有明面上攻城伐地的戰功,但是他的實際功勞,絕對不屬於那些因功封爵的武將。

作為皇帝身邊人,要是皇帝一點表示都沒有,那才會奇怪的。

對此,司禮監掌印太監王承恩和錦衣衛指揮使李若鏈都是羨慕不已。

雖然他們也是皇帝最為親信的人,可一直不能隨家出征,雖然是舒服了,可如今,人家方正化都封了侯爵!

其實,不要說他們了,就連太子朱慈烺都是有些羨慕的。

他羨慕方正化能陪同他父皇南征北戰,親眼見證了他父皇的那麼多奇蹟,因此得封侯爵。

他其實也想,雖然他是太子,以後是大明皇帝,可是她從未領兵過,也沒有因為他自己的努力而得到什麼名譽。

以前正德皇帝自封大將軍,他要是被他父皇也封個類似的,那就是他努力得來的了。

當然,他自己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過言語之間,他還是有露出一些意思。

這不,崇禎皇帝回京沒兩天,在一次宮裡聚餐之時,他就又向他父皇問起征戰天下的精彩。

崇禎皇帝隨口回答了幾句,忽然想到了一個問題,便看著朱慈烺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伱以後也會是大明皇帝,該去了解下外面的世界才好!這幾天你準備下,朕讓東方侯護衛你,去全國各地走走,瞭解各地的風土人情和民生習俗.”

他這話一說出口,頓時所有人都非常意外。

大明的太子,除了開國的幾位之外,其他太子一直到做皇帝,再到死,基本上全都是在紫禁城內的。

朱慈烺第一個回過神來,頓時驚喜交加地確認道:“父皇,兒臣真能出去?”

對於大明朝來說,紫禁城是權力的中心,但是對於他來說,紫禁城就是他的囚籠,基本上一輩子只能在這裡,看到的,只能是這一片天空而已。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算是一種悲哀。

因此一聽他父皇的話,自然是激動了。

崇禎皇帝明白他的心情,便微笑著點點頭說道:“出去多看,多思考,不要擺太子的身份,就是一個旅人,如此才能看到想看的東西,而不是地方官讓你看到的東西。

沿途的費用,都從你母后那要,學會節約。

給你一年期限,想去哪看看就去哪看看俺!”

說到這裡,他想起什麼,便笑著說道:“如果有遇到中意的姑娘,合適的便可以帶回來看看,不過要符合祖宗法制才行.”

朱慈烺如今都已經十九了,換成其他太子,早就結婚,說不定小孩都能滿地跑了。

但是,崇禎朝一直戰亂,到崇禎皇帝被穿越,他的婚事也沒定論。

然後崇禎皇帝救亡圖存,一直在外領兵打仗,這個事情就一直耽擱下來了。

如果換成別的朝代,崇禎皇帝這話就有點駭人聽聞了。

但是大明太子的妃子一直遵從小門小戶的民間女子,倒也還成。

不過就算這樣,周皇后聽到了,也還是震驚,想要勸說一句,結果就見朱慈烺已經在那激動開了。

最終,她想了想便沒再開口。

這時,忽然一個女聲響起,帶著一絲埋怨:“父皇!”

崇禎皇帝一看是自己大女兒,便笑著說道:“你陪你哥一起出去走走,遇到看順眼的,符合祖宗法制的,可以告訴朕和你母后.”

坤興公主的婚事,同樣是耽擱了。

如今在這古代,算是老姑娘,十八歲了。

她一聽崇禎皇帝這話,頓時大喜。

不過沒等她說話,周皇后就皺著眉頭開口說道:“陛下,這怕是不好吧?歷朝歷代都沒有過,太不遵從禮制了!”

兒子還成,女兒就不成了。

坤興公主一聽,頓時一顆心就落了下去。

她自己也知道,這事太離譜了。

可誰知,崇禎皇帝聽了,卻是豪氣頓生地說道:“崇禎朝做前所未有的事情還少了?”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才不會忘了

見梔

狐妖:從來沒有一個人

千山裡沂

Smoking的校園救贖

銜無心

妖王復生後成為白月光

週年華

穿越後,我靠擺爛氣死全門

蕭月安

最後的沉淪與清醒

自我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