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真心換傳統

冬春之際,竟然有颱風?如果記錄沒錯的話,可能就是這段時間會發生的。

其實,崇禎皇帝不知道,冬春之際,也是存在臺風的可能性,只是機率低一點而已。

比如說2004年2月14日,江蘇省沿海地區就曾經出現了熱帶風暴“鳳仙”。

不過崇禎皇帝知道一點,這時候的船,抗颱風能力是非常差的。

遠的不說,就說崇禎年間,當時孔有德和耿仲明坐船逃離山東,要去投靠建虜的時候,尚可喜奉命在旅順那邊攔截,結果就是遭遇了風暴,攔截的船全被風暴打沒了。

再說一個長江發生的案例,即1658年,鄭成功與南明兵部侍郎張煌言率領的北伐軍進入長江,但在到達羊山時遭遇了颶風。

一千多艘戰船中有三分之一被毀,八千多將士溺水身亡,鄭成功的三個兒子也在此次事件中遇難。

由於損失慘重,鄭成功不得不撤軍南下。

想著這些案例,崇禎皇帝一時之間就猶豫了,最後還是對方正化說道:“大軍在揚州已經得到糧草補給,就先不急著去應天府。

回頭打出旗號,沿長江北岸西進,吸引賊軍來攻,也能破解賊軍圍攻應天府的打算.”

方正化聽了,心中稍微有些猶豫。

如果皇帝領軍進入應天府的話,就算只是五萬大軍,憑藉南京的高大城牆,也能耗掉幾倍敵人的銳氣,然後再行反攻,勝算會更大。

而如今五萬軍隊不去南京,只是沿長江北上尋賊軍作戰,這壓力絕對是非常大的。

不過他一直陪在皇帝的身邊,當然知道皇帝是怎麼想的,因此,在猶豫片刻之後,最終沒有說什麼。

京營又在揚州府城一天之後,便把城防交給了史得威的地方軍隊,撤出了揚州城,準備開拔西進了。

隨著京營將士的出城,揚州城的百姓便開始出門活動了。

對於城外駐紮的皇帝大軍,他們依舊是害怕,不敢靠近,更不敢接觸。

對於軍隊的一些購買需求,不少店鋪往往是看到軍隊過去就早早關門,不敢做買賣。

這讓收到訊息的崇禎皇帝有點意外,按理來說,自己在揚州城剷除豪強,革新鹽政,大大降低鹽的價格,還有實施糧食管制,這可都是對百姓有利的措施,他們應該感激才對,怎麼還是畏懼京營呢?

於是,他讓方正化安排人去打聽了下情況。

等到下午時候,方正化便有訊息了,對崇禎皇帝說道:“萬歲爺,這揚州府的百姓,有很多以前是靠那些大鹽商賺錢的,如今大鹽商都被殺伏法,他們的商鋪之類也被封,那些夥計什麼的,畏懼朝廷,被他們影響之下,大部分揚州府百姓便不識好歹,也是畏懼朝廷,畏懼京營!”

崇禎皇帝聽了,想了想便算了,反正日久見人心。

在揚州的這些舉措,雖然自己是最大的受益者,但是老百姓也是很受益的不是!

這麼想著,他也就無所謂了,開始想糧草運輸的問題。

之前從京師南下,是沿著運河而走,好處就是糧草物資可以透過船運的方式,就很是便利。

但是,如今要西進的話,這糧草物資的運輸就是一個問題了。

陸地走的話,是需要徵集很多大車來運送物資,如果沒有專門的輜重營,那可能還要徵發大量民夫運送物資糧草才行。

當然,還有一個選擇,就是用船沿著長江逆流而上。

但這麼一來,軍隊就沒法離開長江岸邊太遠。

折中之下,崇禎皇帝決定,一部分用陸運,一部分用船運。

於是,他沒有強行徵集車船,而是傳旨給史可法,透過僱傭的方式來獲取車船。

結果,問題來了,揚州府這邊,壓根沒多少人願意被京營僱傭。

對此,方正化都惱了,向崇禎皇帝提議道:“萬歲爺仁慈才不用徵召攤派車船之用,結果這裡的刁民卻不識相,那就乾脆下旨徵召攤派算了!”

崇禎皇帝當然是不高興的,但是他營造一個軍事上戰無不勝,民事上以民為重的人設,一直堅持在這麼做。

甚至這次南下之際,為了曲阜孔家和這揚州的大鹽商,他還多次鋪墊,強調以民為本。

如果這個時候因為不高興了,就改用老套的做法,雖然說別人也沒法說什麼,畢竟朝廷有這個權力,歷朝歷代也這麼做的,但是這和崇禎皇帝自己的理想也是不符合的。

亂世之中,民心之重,他比這個時代的人有更多認識!

因此,最終崇禎皇帝決定保持人設始終,便搖搖頭,否定了方正化的提議,道:“那就傳旨操江提督,撥一部分運輸船過來.”

方正化見皇帝已經決定,便只好回奏道:“奴婢遵旨!”

所謂天有不測風雲,這句話還真不是隨便說說的。

就在當天晚上,忽然風聲大作,還夾雜著大雪,籠罩了江南。

“嗚嗚嗚”的風聲,猶如末日嚎叫一般。

虧了京營是最為精銳的軍隊,就算是紮營,那也是嚴格按照流程操作,帳篷都扎得結實,只有少數帳篷被吹翻,也是很快就把軍卒分流到其他帳篷中過夜。

但是,颱風之下,揚州府就遭殃了。

誰也沒想到,在這大冬天的,颱風會夾雜大雪而來。

或者說,就算他們知道,以這個時代的條件來說,還有他們的家境來說,大部分百姓是無力獨自抗衡天災的。

因此,等到天亮時候,大雪還在下,風雖然小了一點,但是揚州府的百姓,都在哀嚎了。

崇禎皇帝在天一亮時,便出中軍帳檢視情況。

真的是,目光所及之處,原本有的一些大樹,都倒在地上,被白雪覆蓋了好多,只是露出一些枝杈而已了。

揚州城外的棚戶,大部分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

有的是被風吹走了棚子,有的是被雪壓塌了屋頂。

有一些百姓,男女老少都有,都在那挖著塌陷的家,呼喊著家人,或者抱著已死家人在大哭。

風雪之下,好多都成了雪人。

揚州城裡也好不了多少,大部分百姓的房屋,都是茅草頂,黃泥牆而已;不要說這種了,甚至有瓦片房的,都有被風雪破壞。

就算在城外,也能聽到城裡面同樣有哭聲,喊聲傳出來。

軍營之中,各軍將領在天亮之後,紛紛趕到中軍帳這邊稟告各營的情況。

就少數將士被狂風吹起的物體砸傷之外,基本上沒有多少損失。

皇帝在注視揚州府城內外的情況,他們便也陪同著看。

一會之後,方正化便向崇禎皇帝奏道:“萬歲爺,揚州府遭受如此重災,不可能再僱到車船了.”

大概的情況,軍中主將自然都是知道的。

高傑聽了之後,幸災樂禍地說道:“讓他們不識好人心,要是被僱傭了,還能減少點損失,如今卻是活該,遭天譴了!”

其他將領聽了,雖然沒說什麼,但是從他們的臉色上看,大概是認同高傑這話的。

真要是換了別的皇帝,甚至不用皇帝在,就他們這些將領,軍隊要去打賊寇而需要一些車船,直接徵發便是了,自古以來都是這麼做的。

卻不想皇帝發善心,只是僱傭,會給他們錢,這些揚州府的人卻還不願,如今遭了風雪的殃,確實活該如此!

可誰知,崇禎皇帝聽了,卻只是嚴肅地說道:“休得幸災樂禍,準備救災!”

一聽這話,一眾將領都有點不解了,當即都轉頭看向崇禎皇帝。

吳三桂還提醒崇禎皇帝道:“陛下,我們可是京營!”

言外之意,京營可是御林軍,你皇帝的親軍,隨駕出征是本份,但是這種地方救災算個啥?

崇禎皇帝聽了,轉頭環視手下這些將領,心中有數。

在這古代是有等級之分的,甚至可以說等級森嚴,不會有幾個人能真的站在普通老百姓的角度想事情。

什麼為民請命,雖然有這樣的說法,但是這個民其實不一定是普通老百姓。

縱觀華夏曆史上,有後世覺悟的人,絕對不會多。

海瑞算一個,不懼高官顯貴,哪怕是普通老百姓的冤情,他都敢於為其做主!

岳飛也算一個,岳家軍的口號,“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這也是沒幾支軍隊能做到的。

想著這些,崇禎皇帝便嚴肅地看著眼前這些將領,說道:“京營怎麼了?京營也是大明朝的軍隊,是朕的軍隊!軍隊是幹什麼的?保家衛國,知否?”

聽到他的語氣嚴厲,一眾將領便不敢說話了。

於是,就聽到崇禎皇帝的話,在這風雪中大聲說著:“國是由無數家所組成,保家衛國才能連在一起。

朕領卿等征討賊寇,就是要保大明百姓過上安定的日子,讓朕的子民都能安居樂業,實現天下太平!可如今,賊寇禍害百姓之外,亦有天災.”

說到這裡,他用手指著揚州城方向,然後又嚴肅地說道:“卿等看看,朕的子民能安居樂業否?朕領著卿等,是要為他們能安居樂業!誰不讓朕之子民安居樂業,朕便討伐誰!賊寇,朕要伐之;天災,朕亦要抗之!這些,可有區別?”

問出了話,掃視這個時代的將領,目光所及之處,這些將領都是低下了頭,不敢和皇帝對視。

也就龍威營的統領陳永福,沒有避開,而是眼睛發光。

崇禎皇帝看著他們,語重心長地說道:“朕希望卿等記住,我們所有一切,皆是取之於民。

民不安,則必會損及我們。

民安,則國強。

朕的將士,也皆來自於民。

想想軍中將士,想想卿等自己的父母親友,如若他們遭災,就能因為是京營將士而不伸出援手麼?”

說到這裡,他語氣又嚴厲了一點說道:“朕現在領著卿等打揚州戰事,敵人便是天災,目標是儘可能多的救治百姓,解決百姓的住和吃的問題。

遇到趁火打劫的,嚴懲不貸。

朕會派錦衣衛巡查,各軍做得好的,記功;若有做不好的,朕也不會輕饒!”

聽到這話,不管是草莽出身的高傑等人,還是出身將門世家的吳三桂等人,都已經明白了,這是一次戰事,是皇帝非常看重的一次特殊的戰事。

於是,他們當即紛紛抱拳回奏道:“末將遵旨!”

崇禎皇帝見他們都懂了,便語氣緩和了一點,又道:“揚州府領3州7縣,並直轄江都、儀真、泰興縣。

各軍分配,以縣為單位分配抗擊天災。

朕的意思,卿等回去傳達給軍中將士,讓他們把此次救災當作是給自家救災一般。

表現好的,都按軍功論賞!”

“末將遵旨!”眾多將領聽了,又是齊聲回應。

這場天災,應該是整個江南都會受災。

但是崇禎皇帝的力量有限,並且他剛好在揚州府,便只能先救揚州府為先了。

這些將領們領了任務之後,就按打仗一樣來看待,當即回去,集結軍隊,把皇帝的意思傳達下去之後,便出動開始救災。

揚州府城這裡是三個縣,三支軍隊分別開進,然後又以小旗為單位,也就是十來人為一組,全面撒開,在風雪中開始幫老百姓清理坍塌的房子,救治被埋的百姓。

有會說話的將士,看到他們靠近的時候,百姓惶恐,就有人會先解釋一二;不會說話的,那就直接上前幹活,用行動來解釋他們要做什麼。

一開始的時候,揚州百姓看到軍隊近前,都是膽戰心驚的,但是當他們看到這些當兵的,竟然都在給他們幫忙時,又有些惶恐,一時之間有點難以接受皇帝的軍隊竟然是在幫他們!

但是,不管他們原本是什麼心情,等過一段時間之後,見皇帝的軍隊在風雪中如此忙碌,能有的,自然是感激之情了。

揚州府城內,史可法本來就一頭的包,為鹽政革新的事情頭疼。

結果半夜就被驚醒,發現竟然是罕見的風災,同時還有大雪,頓時,人都麻了。

揚州府的主要官員,都已經被皇帝咔擦了,一個府的重擔都壓在他身上,然後就遭遇了這麼一個天災,看這嚴重程度,不知道會死多少人!

對他來說,簡直是雪上加霜!

更為關鍵的是,皇帝還就在揚州,肯定是看著他的。

特別這個皇帝還是很看重以民為本的,這百姓死傷過多的話,不知道還能不能辭官回鄉?

此時的史可法,面對一個又一個的衙役稟告,那那那咋了,那那那啥了,恨不得自己當場暈過去,一直到災情過去之後再醒過來了。

外面的風雪呼嘯,寒風刺骨,裡面的史可法急得滿頭大汗,不知所措。

正在這時候,卻見他義子史得威匆匆入內,給史可法一個激靈,差點凍死。

看到史得威急匆匆的樣子,連門都沒關,頓時,本就急火攻心的史可法便喝斥道:“還不快把門帶上?”

史得威一聽,回過神來,連忙把門帶上,把風雪關在門外,一臉震驚地向史可法稟告道:“大人,京營……京營都出動了,進城來了,他們……”

史可法聽到這話,頓時嚇傻,道:“這是來抓本官的麼?”

發生這麼大的風災,不知道會有多少死人,肯定要有人為之負責。

而如今的揚州府,除了他也沒其他人夠資格負責了!

可誰知,史得威一聽,卻是用手指著外面,繼續用非常詫異地語氣說道:“不……不是,他們都在救災,在救人呢!”

“什麼?”史可法一聽,立刻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當即確認道,“你說京營的軍卒進城救災?”

實在是有點難以想象,那可是御林軍啊!是如今朝廷最為精銳的軍隊,準備去和賊軍廝殺的,如今卻放下了刀槍,先在揚州府這麼大的風災中救人了?

“是啊,是啊!”史得威連連點頭回答道,“城裡到處都是京營的軍卒,城外也有,都在救災!”

史可法確認了事實,愣了一會之後,不由得仰天感慨道:“陛下真乃千古仁君也!”

說完之後,他連忙讓家人給他披上厚厚的披風,當即出了衙門,上到街道上去看情況。

就見街道上,一片的紅色。

大明朝正規軍所穿的,是紅色鴛鴦戰襖,非常地醒目。

一隊隊的軍卒,都在各處忙碌,清理坍塌的房屋,救出被壓的百姓,清理積雪,加固房屋等等。

他震驚地看著這一切,走著看著,發現全城都有京營將士在救災。

最後,他拉了一個總旗問情況。

那總旗認得他是南京兵部尚書,便給他稟告道:“陛下交代了,在也是打仗,不是剿滅賊寇,而是對抗天災。

揚州府轄下的各州縣,都有軍隊派過去了!”

說完之後,他便又急忙去忙了。

皇帝可是說過,這救災也是會論功行賞的,千萬不能落後了。

史可法呆呆地看著這些京營將士拼命地救災,忽然嘆道:“陛下領軍到來,真是揚州百姓之福也!”

此時的他,是深有觸動,真正明白了皇帝所說以民為本,到底是怎麼樣的以民為本!

隨後,他也投入救災之中。

揚州城裡條件好的那些人家,住宅牢固的,看到街上這一幕之後,都是感動,紛紛開啟了自家宅門,讓無家可歸的百姓能進去避下風雪,燒杯熱水送給街上的京營將士。

在這場天災之下,在京營將士的影響之下,揚州城上下一心,全都齊心協力地抗擊天災。

就連風月場所,也都敞開大門讓風雪中的人進去避寒取暖,分文不收。

等到午後時分,風雪終於消停了不少,救災的速度就更快了。

不管是活人還是死人,都被轉移到了該轉移到的地方;坍塌的廢墟,也都開始清理,危險的房屋,能加固的在加固,不能加固的,拆了重新搭建。

雖是天寒地凍,但是整個揚州府,卻是熱火朝天。

軍隊的加入,特別是精銳軍隊,有軍紀,懂得協作,又是年輕力壯的小夥,讓救災的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

接下來的十天,颱風已經過去,但是大雪卻時不時地下一陣,地面的積雪能到人的大腿。

但是,揚州府城裡面,街道上卻沒多少積雪,不是因為沒下到城內,而是被京營將士清理出城了。

包括府城在內的整個揚州府,都有災難結果報到崇禎皇帝這裡來了。

整個揚州府,大概有一萬人左右被凍死或者被砸傷後凍死,各城鎮的房屋,有將近三分之一還多有不同程度的坍塌。

不得不說,這冬天的颱風帶了大雪降臨人間,給大明百姓造成的傷害很大。

但是,各州府的父母官,卻領著鄉紳父老,趕到軍營前跪拜,感謝皇帝派出了京營將士救災。

直言如果不是京營將士救災,這次災情的死傷多個十倍都不誇張。

普通老百姓的禦寒衣物有限,一旦遮風擋雨的房子被吹,等待他們的,至少如果不是那些身強體壯的,估計都會凍死!

也是因為京營將士的救災,帶動了所有人在大災面前互幫互助,不分貴賤高低,只為透過渡過這次大災而努力。

事實上,除此之外,還有崇禎皇帝一早下令進行糧食管制的功勞,至少在大災之後不用擔心吃得問題。

要不然,大災之後,物價肯定飆漲,奸商趁機謀求最大的利益,不知道又會因此死多少人!

這些賬,老百姓雖然不會算,但是,箇中好壞,卻是區分地出來的。

揚州府的那些中層,也就是普通官紳,商人等等,原本畏懼皇帝屠刀的心思,隨著這次救災也消失無蹤,替而代之的則是感激涕零。

崇禎皇帝根據這次救災情況的總結,當即發出旨意,要求南直隸各州縣都組建民壯,凡十五到四十之間的男性,除有功名的之外,必須要參加,可用錢糧替代,募集的民壯要適當訓練,有賊時上城頭防禦,有賊時可投入救災。

在他的計劃中,就當這是以後全民義務兵役制的預備役模式了。

此時,時間已經到了崇禎十七年的臘月下旬,很快就要過年了。

崇禎皇帝在這揚州城一待,竟然待了快一個月時間。

有一個現象是比較奇怪的,隔條江就是應天府。

一般情況下,應天府這邊的各衙門官員,皇親勳貴,肯定是趕著過來覲見皇帝,在皇帝面前晃盪晃盪,說不定就能得到重用的機會。

但是,崇禎皇帝待了快一個月時間,南京城裡的官員,竟然就沒人跑來覲見!好像真得是盡忠職守,在忙著保護應天府。

對此,貼身服侍皇帝的方正化,很是不滿,不過他沒敢在皇帝耳邊說這事,只是記在了心裡,向皇帝奏道:“萬歲爺,這眼看著馬上要過年了,要不就擺駕應天府?”

應天府是有皇宮的,皇帝去了那裡,條件就會好很多,至少要遠好於待在這野外的中軍帳內。

崇禎皇帝原本的計劃,是不過江,沿著長江北上尋找賊寇作戰。

不過之所以那樣計劃的一個原因,就是擔心有颱風。

如今颱風已經過去,冬春之際的颱風本身就很少,已經有過一個,因為不可能再有第二個。

史書上所描述的颱風,就是剛才過去的那個。

從天災的安全性上考慮,該是沒問題的了。

崇禎皇帝又考慮到,京營將士打了一場揚州戰事,雖然不是和賊寇廝殺,但是對抗天災同樣是很累的。

需要休整之後,才好上戰場。

因此,他便同意了。

隨後,軍令傳下,令各軍收拾,定好開拔的日子,也就是臘月二十,由操江提督領船隊過來接。

揚州府的百姓一聽皇帝要領軍走了,頓時訊息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在整個揚州府傳開了。

揚州府下的州縣,離府城這邊遠的,紛紛提前出發,趕來送行。

他們生怕來晚了,甚至都是連夜趕路。

臘月二十這一日時,揚州府城外的軍營外圍,已經站滿了百姓。

訊息自然報到了中軍帳崇禎皇帝這裡,對此,他只是微微一笑。

看來如今的揚州府百姓,該是明白他是個什麼樣的皇帝了!

隨後,他也沒有在意,百姓要送就送好了,至少也能給京營將士感受下,他們的付出是能獲得回報的!

此時的崇禎皇帝,關心另外一個事情,問方正化道:“操江提督還沒到麼?”

現任操江提督是誠意伯劉孔昭,也就是開國時候有名的劉伯溫的子孫。

方正化聽到皇帝的問話,便連忙回答道:“回萬歲爺,定得是午時到,如今還沒有訊息,怕是路上耽擱了.”

說到這裡,他也是埋怨道:“這誠意伯也是,就不能提前出發麼?”

其實這算是軍令,延誤不到,論罪當斬也是不為過的。

就看皇帝是怎麼看的了!

崇禎皇帝顯然也是不高興的,不帶兵也就算了,但是帶兵久了,對於這種事情是比較看重的。

此時,他不說話,連方正化都感覺到了壓力。

正在這時,有錦衣衛親衛入中軍帳稟告道:“陛下,南京水師副將盧榮春求見.”

一聽這話,崇禎皇帝和方正化都有點意外:怎麼是個副將不是誠意伯本人過來?

在傳旨覲見之後,就見一個身材不高的將領,跨步入內,單膝跪地奏道:“末將南京水師副將盧榮春奉旨領船覲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崇禎皇帝微皺著眉頭,當即讓他平身,隨後便問道:“劉孔昭呢?”

皇帝對臣子直呼其名,似乎也表達了對這臣子的不滿。

盧榮春一聽,連忙回奏道:“回陛下,之前颶風,水師戰船多被吹沒,剩餘船隻,受損也是嚴重。

誠意伯督修戰船,不慎落水,感染了風寒,臥床不起,特令末將為他請罪,接陛下過江!”

崇禎皇帝一聽劉孔昭竟然在這寒冬臘月落水,之前的不滿便少了不少,連忙關心地問道:“誠意伯的病情如何?”

盧榮春聽了,馬上回奏道:“聽郎中說需要休養,等病癒方可下床,否則再受涼的話,怕會不測!”

崇禎皇帝聽了,便點點頭說道:“如此,便讓誠意伯安心養病吧.”

然後,他向方正化吩咐道:“傳旨,大軍開拔,上船出發!”

方正化聽了,還沒回答呢,就聽盧榮春搶先奏道:“陛下,因遭風災,水師船隻多有損壞,修補後的戰船,亦只有一艘一號福船,其餘皆是小船,一次大概只能運三千人左右.”

崇禎皇帝一聽,頓時眉頭一皺。

之前的颱風確實很大,還夾雜大雪,水師船隻被吹沒,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船少了也沒辦法,一次三千就三千吧。

這麼想著,他便傳旨聚江,安排各部登船過江的先後順序。

隨後,在眾將的陪同下,出中軍帳,去運河邊看情況。

揚州府城的運河直通長江,因此軍隊不用前移直長江邊,可以在運河上直接坐船的。

一出了營地,就看到人山人海的百姓,都靜靜地等在運河邊,不再因為軍隊而遠遠躲開。

甚至是看到皇帝出現之後,人群騷動了下,便紛紛跪下了。

沒有喊什麼,只是跪在那裡,不分男女老幼,不分貴賤高低。

這無聲地一幕,讓水師副將盧榮春看了都是一愣。

早已候在外面的史可法領著幾個人,往皇帝這邊而來。

在他身後的那幾個,該是他手下的軍士,為首那個,崇禎皇帝認得,是他的義子史得威。

幾個軍士抬著長長的什麼東西,只是用布蓋著,並不知道是什麼。

就見史可法離崇禎皇帝還有點遠,就一撩官袍,雙膝跪下磕頭道:“微臣見過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崇禎皇帝見了,微微一笑道:“史卿,平身!”

雖然史可法用布蓋了後面的東西,但是他有錦衣衛查探周邊動靜,自然是知道的。

果然,就見史可法聽了他的話後,抬起頭,直起腰,但是並沒有起身,依舊跪在那裡,向崇禎皇帝奏道:“陛下對揚州府之大恩大德,揚州百姓無以為報,便都剪下衣裳一角,拼出一塊巨布,以表心意!”

說完之後,他身後的那幾個軍士便放下抬著的東西,幾個人一起合力,扯掉蓋著的布,然後展開卷起來的那塊布。

崇禎皇帝一眼看去,就見這塊布是有無數塊方方正正很小的布塊拼縫起來的。

幾乎每一塊布料都不相同,什麼樣顏色的都有,什麼樣材質的都有。

綾羅綢緞,荊釵布裙、粗布麻衣等等,只有想不到,沒有看不到的!

每一塊布料,代表了一個揚州百姓。

密密麻麻地,不知道有多少?

崇禎皇帝知道,這還是因為自己定下了開拔的時間,很多百姓來不及參與進去,要不然的話,這塊布再大個幾十倍都有。

可就算這樣,他也聽錦衣衛的訊息知道,揚州的百姓,不管有沒有最終能把布料拼到這塊巨布上,他們都剪下了衣裳下襬的一角。

這不,史可法跪在地上,官袍之下的衣裳也有露出,同樣少了一角。

還有史得威,以及那幾個軍士身上,江風吹來,有心人看去,都能看到他們的衣裳少了一角。

史可法又一次磕頭到地,同時奏道:“雖是簡陋,此乃揚州百姓的一片心意!”

一直跪在那看著這邊動靜的揚州百姓,看到這一幕時,便知道到了什麼環節,便都磕頭下去,無聲無息,但是幾乎是同時。

這一幕,讓人看得很是震驚。

至少簇擁著崇禎皇帝的這些京營將領,表情肅穆,算是真正感受到了何為民意!

崇禎皇帝見了,哪怕他事先都知道揚州百姓會這麼做,可此時此刻此景,他也是有些激動的。

雖然為了中興大明,或者說為了屁股底下的皇位,還有一些來自後世的良知,他一直在做的,就是能讓百姓活得好一些,能為百姓考慮一些。

這些事情,在他看來,該是他在付出。

在太原救災之後離去,凱旋迴京時,他都有受到百姓的歡送,但是他心中的震撼和觸動,卻遠不及此時。

崇禎皇帝也不知道是為什麼,總不可能因為這次有收禮吧?

看著眼前的這一切,他跨步前行,到了代表揚州百姓民意的史可法面前,親自把他扶了起來,儘量平穩地語氣說道:“禮輕情意重,朕非常高興,這禮,朕收下了!”

說完之後,他走到了史可法的背後,來到那塊展開的巨布面前,伸手撫摸了一下,然後抬頭看向後面的揚州百姓,稍微猶豫片刻,大聲說道:“朕收下了!”

方正化聽到,便連忙指揮一群錦衣衛校尉上前,接過了這塊巨布,同時小心翼翼地吩咐道:“小心點收好!”

崇禎皇帝看到揚州百姓都抬頭看向這邊了,便伸出雙手虛扶,示意他們都起身。

揚州百姓見到皇帝收下了那份心意,便不再跪著,一個個地站了起來。

沒有說話,只是看著皇帝。

江風吹過他們的衣裳,確實能見他們的衣裳一角都已剪去。

此時的崇禎皇帝,根本沒有料到,揚州府的百姓為了紀念他在揚州的這些事情,所有的衣裳都會缺少一角,最終成為了揚州特有的衣裳風格,一直傳到後世。

沒有揚聲器,崇禎皇帝也沒法對老百姓說話,只能吩咐史可法道:“揚州百姓的心意,朕已經收下。

這天寒地凍的,百姓待在這野地裡容易著涼,讓他們都回去吧!”

史可法聽了,有點為難地說道:“陛下,他們非是微臣喊來,乃是有感陛下恩德自發聚集,微臣怕是無法讓他們離開,都是來送陛下的.”

聽到這話,崇禎皇帝轉頭看向運河上,確實聽著一艘大船,其他的船都小,他便對史可法說道:“南京水師的船也遭了風災,如今只來了這麼多,一次大概只能渡三千來人。

揚州百姓要是在這等著,天黑了都渡不完的.”

聽到這話,史可法還沒說話,史得威卻忽然說道:“陛下,末將去說說,該是能再湊一些船出來的.”

崇禎皇帝聽到這話,明白他是指什麼。

之前的時候,他僱傭揚州的車船都沒多少,是揚州的百姓不願接近他。

但是如今,該是情況不一樣了。

崇禎皇帝想著大軍最好能儘快過江,便點點頭,讓他去了。

揚州百姓那邊,聽到史得威過去喊話之後,頓時不少人動了起來。

然後,不知道從什麼地方,駛出了一艘又一艘的船隻,大大小小都有,商船,畫舫什麼的種類繁多不說,數量之多,甚至超出了崇禎皇帝的意料。

他稍微一想,其實也想明白了。

揚州就在運河的長江口,船運自然是發達的。

之前的時候,百姓都把船給藏了起來,不想被大開殺戒的皇帝僱傭。

或許也是因為這點,揚州這裡的大部分船,就剛好躲過了風災。

因此,這次知道皇帝要用船之後,這船的數量就超出了皇帝的預料。

一段時間後,史得威滿頭大汗地跑來見崇禎皇帝,向皇帝稟告道:“陛下,揚州百姓都說了,陛下要用船的話,他們自願搭載京營將士們過江,分文不收。

要是給錢,他們就不搭載了!”

邊上的史可法聽了,連忙向皇帝解釋道:“陛下,這是他們的一片心意!”

崇禎皇帝聽了,並沒有堅持,反正他是皇帝,有的是辦法回報百姓的這片心意。

於是,大軍開拔,有序上船,浩浩蕩蕩的船隊,駛向長江對岸的鎮江府。

崇禎皇帝坐得自然是南京水師的戰船,也就是最大的那艘一號福船。

他是第一批,位於船隊的中間位置。

長江在這古代就是天險,江面極寬,哪怕沒有颱風,江心的浪也是不小的。

不過對於大船來說,普通的長江風浪是不會有特別感覺的。

前世時候,崇禎皇帝也橫跨過長江,不過是坐火車。

此時上了船,便也在甲板上欣賞這個時代的滔滔江水。

可誰知,就在戰船到了江中心的時候,意外發生了。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反派路人的異世界生活

鶴浪

NBA:科比門徒東方曜

AnLee

盲婚啞嫁

妙芙很甜

末世龍捲風也不能打擾我看電視

冰淵於心

另一個結果

沐風成君

一個精神病的小故事

愛吃西湖醋魚的黃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