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各顯其能

“陛下,袁可立乃漕運總督,肩負漕糧重任,若是再籌辦海船怕是力有不逮,誤了朝廷大事。

不如再選合適之人代管,只要造船的工匠在應該沒有差別.”

眼見沈鯉、溫純全都敗下陣來,新晉內閣大學士李廷機不由得暗自竊喜。

兩位東林黨大佬受挫,正是浙黨出頭的好時機。

在反對建造海船的問題上,東林黨和浙黨是站在同一陣線裡的盟友,但策略不必完全一致。

你們太笨了,在不熟悉的領域和有準備的皇帝硬懟肯定不靈。

那就看咱的掣肘之計吧,袁可立不是善於造船嗎,那就想辦法讓他不能直接管轄,換個官員去管理。

管事的人越多效率越低,紕漏也就越多,這是樸素真理。

只要能拖上個一年半載,有時間把工匠和關鍵人員弄沒,海船照樣造不出來。

到時候皇帝再急眼也是白搭,只能打碎了牙齒往肚子裡咽。

想重新啟用袁可立同樣沒戲,不可能再給他踏踏實實建造船廠和聚攏造船匠的機會了,隨便找幾個言官一頓輸出,有多大本事也得老老實實滾回家忍著。

皇帝不會因為一個官員的去留和大部分官員翻臉,這也是官場慣例。

“……是啊,一心不得二用……然縣官不如現管,袁可立既已經把海船造出來了,中途換人頗費周章,於建造不利。

漕運之事確實是大事,一日不可忽略……不如這樣,免其漕運總督之職,專任剿匪總督,正四品,不常設,職在建造海船、剿滅海匪、防患倭寇.”

面對由誰來管理造船廠的問題,皇帝好像真沒什麼好辦法,一時陷入了沉思,讓反對新建大海船剿匪的官員們立刻有了希望,心情為之一振。

但好心情總是短暫的,不到半盞茶時間皇帝就有了新的主意,居然要把袁可立的漕運總督免掉,專門去建造海船外加剿匪。

要知道漕運總督可是個油水很大的肥差,當年若不是被皇帝迷惑怎麼可能落在外人手中。

現在肥差突然失而復得,卻誰也高興不起來,因為隨之又誕生了一個新職務,剿匪總督!

就算品階比漕運總督低了不少,可依舊讓人心神不安。

主要是剿匪總督乃臨時差遣,算是皇帝派的欽差,不歸任何部門管。

到底啥時候能辦完差事撤銷職務……鬼才知道!只要有海匪存在就可以不撤銷。

問題是從古至今,誰聽說過大海上風平浪靜無匪無盜?這他孃的就是明著耍賴,還沒法戳破,所謂陽謀也!

“陛下,建造海船花費甚巨,不知這筆開銷該從何而來?”連續三個大招都被皇帝輕易化解了,大臣們一時半會也想不出新的招數可用,這時戶部尚書趙世卿發言了。

他是個徹頭徹尾的中立派,向來對事不對人,也很少摻合朝堂爭鬥。

但這次不能再明哲保身裝傻充愣了,建造海船必然要花不少銀子。

按照戶部的記載,當年永樂皇帝建造護航戰船,每艘船體光材料價格在7000兩左右,加上工時費就得上萬,這還是二百年前的價格!

而且光有船體不能下海,還得配備帆具、繩索、各種生活設施等等,又得2000兩銀子打不住。

光船沒人成嗎?每艘船就算裝200人,吃喝穿武器俸祿,一年下來又是筆不菲的開銷。

以朝廷目前的經濟狀況,別說上百艘戰艦,幾十艘也養不起。

海船可是隻投入沒產出的消耗品,一旦遇到大風浪沉了,幾萬兩銀子也就沒了,連個水花都不會冒,純賠!

不管別人是什麼意見,也不管皇帝有多正當的理由,反正戶部沒錢,有錢也不會打水漂玩。

這就是他的態度,哪怕面對的是皇帝。

“趙尚書,你翻的都是老黃曆了。

袁總督在奏摺中詳細寫明,造一艘長8丈6尺、寬2丈7尺的400料雙桅快船船體,選中等楠木,料錢560兩,工錢僅需60餘兩,耗時兩個半月。

長15丈餘,寬4丈6尺的5000料三桅戰船船體,同樣選中等楠木,料錢4000兩,工錢500兩,耗時五個月而已。

太倉如果拿不出這筆銀子,由內庫支付也無不可。

朕以為先造兩三艘試試效果,即便不盡如人意也損失不大。

若是合用再大批建造,諸卿以為如何?”

戶部確實有永樂朝建造遠航海船的部分檔案,洪濤也看過,明白趙世卿在擔心什麼。

但經過實際測試,採用水力鋸木機代替人工之後,帆船的造價和二百年前沒有什麼區別。

而龍骨拼接技術進一步拉低了帆船的建造成本和難度,且船體越大相對成本反而越低。

畢竟不用再苛求整根大木料,只要材質合適,可以用幾根短料拼接成完整的龍骨。

有了機械幫忙,還可以省下一半的人工,並提高一倍的建造速度。

要不是陰乾的木料供應不足,海河造船廠甚至可以五六艘戰船一起開工,造價還能再低兩成。

不過這兩種船型的造價僅僅是船體,不包括甲板上面的所有配件和帆具,更沒有把武器和士兵算在內。

都配全的話現在還算不出來,至少火炮的造價是個謎,得等趙士禎那邊拿出樣品才成。

至於說造出來養不養得起,實際上根本和後期投入無關,而是取決於思維模式。

海船,尤其是遠洋海船,從下水的那一天起就不該是財政負擔,而是創收利器。

同時期的全世界,恐怕只有明朝存在這個擔憂。

別人恨不得把皇宮的大梁都拆下來造成海船出去遠洋,因為掙錢、掙大錢。

有時候洪濤很納悶明清兩代統治者是怎麼想的,眼睜睜看著佛郎機、紅毛夷、英吉利商人開著大船不遠萬里、不辭辛苦的跑過來,個個掙得嘴角流油。

然後就這麼傻看著,任憑國內百姓吃不飽穿不暖,卻啥想法都沒有。

自己想不到掙錢的辦法,照貓畫虎也不會,但一提內鬥折磨百姓那創造力立馬直衝雲霄,個個都是急先鋒和諸葛亮,計謀層出不窮。

直到被打得滿地找牙才想起來學學別人,還不是認真學,得挑挑揀揀只要立竿見影,所有基礎和系統全扔到一邊。

好像別人發展了幾百年的成果,自己拿來搗鼓個十天半個月就能追上,並且超越!到底是傻呢還是壞?

最可怕的是這種思維模式還能隨著基因傳代,老祖宗總結的太對了,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進自己寫的文,被迫攻略男主

川啾啾啾

起個破名好難

天雲工作室

穿越:漠北女王的男人們

花小櫻

重生後我要手撕姐夫一家

擱淺淺

海島的罪惡槍聲

不會釣魚的漁夫

我愛上了我的女金主

小石頭傷腦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