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真從後山走出來,有點悵然若失。

前世他看網路小說,學到的套路可不是這樣的。

那些亂世魔王被放出時,哪次不是天地變色,電閃雷鳴。那些妖孽主角頓悟時,哪次不是雲開月明,神霞漫天。

而他,在破解《春秋》、放走廖如神時,沒有弄出任何動靜來。書院裡風平浪靜,彷彿什麼都沒發生過。

這個風頭,看來是出不成了。

畢竟,在西陵書院,大家都知道後山是禁地,不得闖入,極少數人才清楚,裡面藏著春秋碑林,和一名守經老人。

平時有資格進出碑林的,只有蔡酒詩一人。他負責給所謂的守經老人送酒,這正是任真選擇易容成他的原因。

只有院長趙千秋心裡明白,那位豈是什麼守經老人,其實是被囚禁於此的春秋梟首。

所以,無人能察覺異常,也就很正常了。

除了茅臺鎮之子最近半月沒能如期供酒,讓大家集體犯酒癮以外,其他一切都沒有破綻。

回到書院後,任真又騎著那頭老牛,開始賣酒賺外快的生活。對別人來說,修行最重要,但對蔡家公子而言,這才是他能立足書院的價值所在。

最近這幾天,任真依然四處逛蕩,但範圍明顯縮小,一直都在桃山四周走動。

他試探過伙房那個臉紅脖子粗的範師傅,雪廬最近有沒有特殊的伙食供應。

他悄悄問過回春堂那個成天把“治不了、等死吧”掛在嘴邊的煉藥師,雪廬有沒有從這裡調走名貴藥材。

他甚至套問過照料趙四先生起居的還珠丫頭,有沒有見到一位老先生來訪。

以及等等。

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雪廬,是趙四先生清修的居所。據說裡面遍佈冰雪,幽寒之氣能夠壓制他斷腿處的傷勢。董仲舒需要療傷,雪廬是西陵書院裡最合適的地方。

既然雪廬沒有端倪,董仲舒又沒離開,任真便猜到最後的可能性——他躲在義字脈泉裡。

十大脈泉,是儒家立世的重要基石,匯聚了天下文人的氣運。早在春秋時,它們就已存在,只不過當時儒生門徒太少,脈泉靈力也就微弱得可憐。

今非昔比,北方天下,儒家獨崇,拜入儒家的修行者趨之若鶩,那十座脈泉,因而迅速擴張,如今恐怕不再是一泓小泉,而是遼闊湖泊了。

董仲舒若是躲在那裡,多少會對療傷有所裨益。猜到這點,任真開始心癢,忍不住想潛進去探個究竟。

他很想見識一番,傳說中的脈泉究竟是何模樣,是否有助於自身修行。他更想弄清楚,董仲舒現在傷勢如何,以及這位儒聖未來的動向。

他之所以留下來,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很害怕董仲舒回終南山。如果有機會,他寧願冒險將對方引到別處。

因為,他接下來要去的地方,就是終南書院。

其後幾天裡,他一直苦苦等待接近脈泉的機會,卻一無所獲。

時間流逝,他備受煎熬,某一天終於忍耐不住,正準備等夜深潛入時,一場突變的風雲降臨在西陵。

午後,桃山之巔的銅鐘再次響起,卻不像平時那般舒緩悠揚,而是短暫急促,明顯是突發急事,臨時召喚大家集合。

任真趕著牛車,隨眾多師生一起,登上桃山。

對他來說,看熱鬧不怕事大,無論怎樣,總比枯等董仲舒出關更有意思。

當他來到杏壇廣場時,已是人山人海,聚集在這裡的師生比往常上課時還多,顯然整個書院都集結在一起。

大家七嘴八舌,人聲鼎沸,紛紛議論為何臨時集合。

人群裡,任真掃視著場間莘莘學子,眼尖心細,很快發現不同尋常之處,瞳眸裡浮現一抹趣意。

只見在廣場一側,有群年輕人聚在那裡,他們清一色身穿雪白長袍,個個器宇不凡,眉眼間流露出天然傲意,在人群中猶為刺眼,彷如鶴立雞群。

書院授課修行,一般不會對門生的衣著做統一要求,因此大家平時都比較隨意。眼前這群青年,卻打扮得光彩照人,根本不像是臨時趕來的弟子。

並且,任真還察覺到很有意思的一點,這三四十人,修為全都是四境下品,無一例外。這未免太巧了。

誰能有這麼大的本事,同時湊齊這麼多同品級的才俊,帶他們來這裡?

任真隱隱猜到一些真相,不由嘴角輕挑,笑容玩味,“今天有好戲看了!”

沒過多久,書院師生都聚齊,隨著一名長髯老者登上杏壇,全場頓時陷入死寂,沒人再敢喧譁一句。

他們眼神裡都透著驚異之情,這不是莊副院長麼!

到底發生了什麼,他居然會親自現身!

眾目睽睽下,副院長莊墨寒目光矍鑠,只是臉色卻不好看,乾咳一聲,說道:“《論語》開篇有云,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天咱們西陵書院,迎來一群同道中人。”

說著,他左手輕捋長鬚,右手指向一側的那群白袍青年。

臺下的任真見狀,冷笑一聲,腹誹道:“還不亦樂乎,看你那副表情,怕是快要哭出來了。明知對方來者不善,何必非要做這些禮儀文章?”

這時,那群白袍青年裡,為首之人邁步向前,朝下方眾人拱手一揖,神采飛揚。

“小生葉三秋,攜東林學院一輩弟子,前來拜會諸位師伯師兄!”

此言一出,場間眾人勃然色變,盯著彬彬有禮的這書生,目光一陣抽搐。

“什麼?東林學院的人!他們竟敢送上門來!”

東西黨爭,水火不容,這是在北唐家喻戶曉的事情。作為朝堂朋黨的根源,東林和西陵兩大書院更是劍拔弩張,勢不兩立,沒有半點一脈相承的同門情誼。

無論何時,只要東西兩院的門生相遇,不唇槍舌劍,爭個面紅耳赤,就算是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沒想到,東林書院的青年一輩如此狂妄,竟敢來拜西陵山門!

他們的到來太過突兀,以至於西陵眾人啞然無語,不知該如何是好。

葉三秋把人群反應看在眼裡,心中冷笑不止,臉色卻愈恭,頗有君子之風。

“《詩經》曰: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我等今日前來,就是想討教貴學院的精妙學問,跟在場俊傑們好好切磋一番!”

他是來踢場子的!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隆慶大帝

休息的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