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來到185年4月。

張燕主動向朝廷請降,漢帝封其為平難中郎將,領河北諸山谷事,實際就是太行山範圍,並且有舉孝廉的權力。

換個角度來說,太行山脈之中的隱民,怕是已經超過二十萬……

“這倒是沒有道理,敗軍之將,轉眼變成了朝廷命官!”張飛得到訊息,當即抱怨起來。

“先聽我說完!”劉備知道張飛不滿,他也不滿。

幾兄弟打了多少硬仗,自己才河間國相,幾個義弟都沒有正式封官。

張燕就跟著張牛角造反,殺到山下轉了一圈,回頭向朝廷投降,就封平難中郎將,沒天理!

看了看手裡的邸報,這是盧植幫忙收集送過來的。

不僅是他們,各州郡都會派人在洛陽有個辦事處,這個地方就叫‘邸’。

常年在京城收集情報,然後送回地方。

劉備之前沒有安排,這是盧植主動幫忙,估計公孫瓚那邊也有送過去一份。

掃了掃邸報的內容,繼續說到:“去年年底涼州作亂,幾乎席捲整個涼州。朝廷今年主要是平定涼州叛亂為主,其他地方能不打就不打,能交給郡兵負責,就交給郡兵負責。”

就說現在,青州,徐州,益州和揚州都有黃巾作亂,可朝廷只是交給地方郡兵鎮壓。

張燕倒是鑽了朝廷的空子,他有十餘萬張牛角殘部,若全力攻打河內河東,朝廷都要緊張起來。

畢竟這兩郡一旦出現問題,張燕就能朝著洛陽長驅直入。

偏偏朝廷的主力在涼州,還有就是因為去年之亂,錢糧消耗過大,沒辦法支援兩線作戰。

還有一點不是很重要,但也有影響的事情。朱儁的母親過世,他回鄉守孝去了……

“哼,什麼涼州叛亂,交給我們處理,幾萬人都給他滅了!”張飛叫囂道。

今年朝廷派他們去平叛,本以為可以大開殺戒,誰知道還沒開打,對方已經有序退回太行山。

眼看敵軍進入大山之中,劉備也不好隨意追擊。

畢竟太行山是人家的地盤,裡面一草一木人家都瞭如指掌,反而自己是純粹的外來者。

雙方都沒打算開戰,這場暴亂就不了了之。

從頭到尾都沒能開戰,反而知道張和在河間國幹了一場大事,張飛覺得自己錯過好幾億。

尤其現在張燕還被招安,封了官,張飛自然更加不爽。

可就算他再怎麼不爽,又能怎麼樣?

“說點現實吧!”張和覺得這樣下去不行。

張飛這暴脾氣,接下來不是找人打一頓,就得去喝悶酒。

問題喝悶酒之後,會隨便找個人然後更狠的打一頓……

頓了頓,緩緩說道:“開春之後,各郡的流民好像都若有若無朝著我們這邊過來。春耕雖然還算順利,可水利方面受去年的影響,破壞有些嚴重,大機率會影響到今年的收成。”

還有就是這幾年天氣不好,不是乾旱就是大水。

冬天的溫度就不吐槽了,畢竟高几度低幾度,該凍死的還是會凍死。

去年冀州鬧黃巾,扣除渤海,河間收到的損失最小,其他多少都被波及。

尤其是趙國和鉅鹿兩郡,可以說是重災區。

陛下好歹也是冀州出身,之前皇甫嵩向他請免冀州兩年稅賦,他也批准了,這是最好的訊息。

這意味著今年和明年,各郡的稅賦都可以直接留用。

只是到底有多少進入官吏的小金庫,這個張和都懶得去管,主要也管不著。

就說成平縣的主官,朝廷又任命了三個,主官依然是西園買官,縣尉是平叛功臣,縣丞是士人。

“對,流民的問題越來越嚴重,驅趕他們……備於心不忍。”劉備有些糾結。

已經救下那麼多,現在讓他不去繼續救助,他做不到。

可繼續救助下去,到底怎麼才算到頭,他也不知道!

“國相,既然流民那麼多,而水利又需要修繕擴充,為什麼不徵發這些流民修繕水利,來換取一天的飯食?”王修出面。

這主要是借鑑墾殖兵團,既然沒辦法拒絕流民,那麼就想辦法把流民利用起來。

可以規定三班倒,保證每個時間點都有人在工作。

每人工作四時辰,其餘時間自由安排,打零工或者做別的什麼,穩定下來再逐漸離開隊伍便是。

王修自己沒夜盲症,家裡也用得起油燈蠟燭,有這想法倒不奇怪。

可他忽略下面的百姓,常年營養不良,基本都有夜盲症,哪能三班倒?

就算依靠篝火或者火把輔助,燃料費開銷也不便宜。

“今年不是有一個月徭役嗎?”國淵若有所思,“不若和百姓商量一下,讓他們出錢僱傭這些流民服役。”

本來大漢徭役,就有花錢找人代役的做法。

找親朋好友,還是找流民其實都差不多。

如此流民能賺一筆錢,再加上做點零工什麼的,好歹有一部分人能逐漸安定下來……

只是大家都在意一件事情:這流民沒完沒了的過來,這總不是辦法。

“有個損招,可以避免流民繼續過來。”張和提議。

說出來不值一提,就是編個童謠,派人到各地傳唱,尤其是洛陽。

只說:各郡太守真厲害,治下安穩無流民,要問流民去了哪,統統趕到臨郡去!

狠一點的,就再加幾句:流民苦,流民難,餓殍滿地無人收,朱門之中酒肉臭。

就問士人,他們特丫要不要臉?

他們所謂的忠孝禮義信,都餵狗吃了不成?

夠狠!

別說是王修等人,就算是劉備都覺得這一招好狠。

有效是有效,而且有奇效,可被他們知道這話是誰傳出來的,那麼劉備就成士族和閹黨的公敵。

“大哥也沒什麼好顧忌的,我們只需要找到各地的流民,把童謠教給他們,只說他們傳唱越廣,就越能活命,就問他們傳不傳?”張和知道劉備有顧慮,當即解釋。

傳,必須傳!

為了活命易子而食了都,有什麼好怕的?

傳到最後,誰還知道這最初是誰傳出去的,也無從查起。

說不定到了最後,閹黨和士族互相懷疑對方,可這關劉備什麼事情?

“好,幹了!”劉備心裡也不爽士族和閹黨,大漢都這樣,你們還鬥?

奈何不爽歸不爽,人輕言微,他也左右不了大局,甚至必須要選擇站隊。

黨爭固然重要,可百姓難道就不重要嗎?

沒有了百姓,你們的錦衣玉食從何而來?

沒有了百姓,你們的尊貴又從何而來?

“反客為主……”關羽卻是突然說了句。

眾人一愣,隨即想到《三十六計》,反客為主,居第三十計,屬於並戰計。

那套書教給盧植勘校,後者重新排序,根據計謀的效果,劃分為: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和敗戰計。

不僅讓三十六計更完整,也更嚴謹起來。

說到底張和是想到什麼說什麼,大家也是根據這個抄錄潤色,就沒想過要排序。

“誒?不應該是釜底抽薪嗎?”張飛有些疑惑。

“我還以為是混水摸魚……”太史慈調侃道。

要說這段時間,扣除《左氏春秋》之外,大家看的最多的就是《三十六計》。

只是看歸看,能不能理解通透,為自己所用,那就另外一回事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桃花開了便春深第一部

藍紗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