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豐產還得罪人

要說白馬,公孫瓚那邊姑且不說,劉備和趙雲也以白馬出名。

劉備座下白馬為的盧,更引出的盧救主這段佳話。

更別說後來辛棄疾的詩裡,就有一句‘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趙雲座下傳聞是照夜玉獅子,也是通體白色。

這匹明馬也出現在《水滸傳》裡面,更間接導致晁蓋的死亡。

“多少有些可惜,你為什麼是母馬?”張和來到烏雲踏雪的面前。

正常來說,軍隊裡面公馬母馬都會有。

可大漢馬政不行,所以很大程度需要依賴進口。

西漢初期也禁止騎母馬,為的就是提升馬匹的儲備。

“嘶溜溜?”小馬駒低吟,大概是聽不懂,隨即就去找母馬喝奶去了。

倒是純白的公馬有些笨拙,姐姐去喝奶了,才知道磕磕碰碰過去。

再看它的等級,不過55級,超過絕影,居然比不上它的姐姐。

基本可以判斷,這是異卵雙胞胎,所以吸收的營養不同,發育程度也不同,毛髮也不同。

以人類為例,一個女效能同時生下不同父親的三胞胎。

“你那麼飢渴的嗎?”張和看向絕影,畢竟這都是它的種。

兩馬都在一個馬圈裡面,沒有第三者插足,那自然都是絕影的種。

“嘶溜溜!”絕影露出一副得意的表情,不得不說智商可以。

嚴格來說,絕影不過還是三歲的孩子。

不過大概是被自己催熟的關係,繁衍的本能已經覺醒。

給它配備一匹母馬之後,在遊戲化的作用下,一到兩天左右就完成交配。

在遊戲化的狀態下,能直觀看到母馬肚子變大。

應該說不愧是遊戲化選育出來的第二代良駒,從懷孕到生產的速度進一步縮短。

以後不遊戲化了,大概也能在七八個月內完成生產。

張和不由得看向第三代的這匹烏雲踏雪,運氣好的話,它生育的時間能進一步減少。

比如說,懷孕四五個月就生產什麼的。

不僅是生育時間減少,生育良馬,甚至馬王的機率會進一步提升。

在不傷害它本身的前提下,至少能生產10-15胎左右。

無法確定公馬和母馬的數量,可以的話希望多一些公馬。

能騎乘姑且不說,也能讓更多的母馬懷上。

母馬在這方面就有些吃虧,只能懷上一匹馬的孩子,最多和現在這樣,來個雙胞胎。

兩天後,前線傳來新的訊息,董卓順利推進到允吾縣,姑且算是拿回金城的郡治。

收到訊息後,關羽和張飛立刻從安定推進到金城縣。

算上鎮守在媼圍縣的大哥和周勝,隴西那邊的太史慈和張郃,基本已經阻斷賊人的去路。

現在就是一點點的推進過去,不和董卓搶功,同時又逼迫董卓不得不主動平叛。

這是沮授提出的思路,自從有他加入,田豐開始專心處理涼州的政務,不再負責出謀劃策。

至於賈詡,他是張和的主簿,不負責出謀劃策。

“可以確定的是,我們漢陽郡穩了!”張和鬆了口氣。

原本這裡還是前線,隨著董卓的推進,逐漸變成二線。

一線那邊,在劉備等人的剿匪下,那些小股的流寇已經全部消滅。

也就是說不存在有流寇會殺到漢陽,若是有,大機率是某些人假扮的。

“最近各郡都是推廣高產麥種,是夫君培育出來的?”晚飯的時候,鄒玉突然提到這件事。

“除了我還有誰能培養出這樣的麥種?”張和反問。

鄒玉點頭,她一直有這懷疑。

畢竟兩個月成熟且產量達到五六石,甚至六七石的麥種,怎麼看都不正常。

再加上配套推廣的堆肥技術,也能更好的保證田地的肥力。

配合豆子和苜蓿輪種,基本肥力的損耗就微乎其微,甚至還能提升一下。

這田地也分三六九等,剛開發出來的田地不值錢,畢竟沒什麼肥力。

可到底是自己的田地,所以百姓會花費大量的時間,用河泥和草木灰什麼的,一點點把它的肥力提升起來。

也唯有這樣的田地,才會引起世家豪族的覬覦,從而想辦法兼併過來。

草木灰和糞肥被證明有用,百姓自然自發去做。

為了攢糞肥,各縣甚至在城內修了公共廁所,定期有百姓過去清理,夤夜拉出城外,到固定的地點進行漚肥。

“今年各地怕的要豐收,可武威張家那邊,大概要不高興了。”鄒玉提醒道。

畢竟壟斷涼州的糧食買賣,之前多少囤了一些糧食,就打算慢慢高價出售。

可現在大批廉價的麥子上市,一下子把價格打落下來。

之前花‘高價’收購的糧食,豈非要砸在自己的手裡?

“問題涼州這邊能有多少耕地?”張和搖了搖頭。

不少地方都被迫開梯田了,平原本來就少,產出的糧食也就有限。

只能說就算把涼州都合理開發出來,糧食也只是勉強涼州各郡正常用度,打仗可能就會面臨糧食不足的問題,大機率還要從京兆地區進口。

作為代價,把胡人那邊收購過來的牛羊馬匹賣過去,當然還有各種皮貨。

大概也因為涼州成了牛羊馬匹的集散地,於是關東,河北和江南接觸到的這種馬,明明產自羌胡,卻被認為是涼州馬。

“糧食的問題只是藉口,具體原因,夫君應該清楚。”鄒玉提醒道。

張和看了看鄒玉,自然是明白的。

人家的婚約者被自己撬了,換了任何一個男人都忍不了!

“可他能對我怎麼樣?”張和冷笑。

張濟如今不過是牛輔的部將,也就是與董卓之間,還隔了個牛輔。

但凡他真的那麼重要,那麼也應該是董卓的直系部將,比如李傕和華雄什麼的。

由此不難看出,董卓真就不怎麼重視張濟。

說到底,別看張家壟斷涼州的糧食貿易。

可涼州最大的糧食產地,不是武威,而是武都!

武都的糧食產出,大概能佔涼州的三成,甚至是五成的份額。

董卓只需要把運輸渠道斷開,就能輕鬆就能打破張家的壟斷。

不如說如今張家還能壟斷涼州的糧食,只因為張濟是牛輔的部將。

“他或許不行,可有意見的豪族其實也不少……”鄒玉提醒道,“不少人都打算趁著這機會,操控糧食的價格,來小賺一筆,可更多是逼迫百姓借貸,從而逼他們成為佃農。”

懂了,自己的行為,導致許多人的小算盤給毀掉了。

也就是說,自己不知不覺就得罪涼州一大批的世家豪族……

問題特麼的你們標榜耕讀傳家,修橋鋪路大善人,卻行侵吞國家利益,行違法之事。

老子遏制這個行為,結果還能恨上老子?

對,自己的確破壞固有的潛規則,可問題以後劉備可是要割據涼州的。

有人侵吞國家的理由,就是侵害到劉備的利益,四捨五入也就侵害張和的利益。

那還有什麼好說的,都往死裡整!

說到底,也不能真給這些豪族拿捏糧價,否則以後劉備的軍糧供應怎麼辦?

“正好,夠時間上衙了!”張和算了算時間,起身離開。

要說怎麼好好修理修理這些豪族,當然是去衙門找賈詡參謀參謀!

近現代有種叫做口蘑的蘑菇,因為非常的鮮美,所以各地都有大量採購。在人工栽培普及之前,基本都是在張家口進行採購,所以叫做口蘑。可其實口蘑產自內蒙古,只是在張家口集散。

所以我覺得,涼州馬是在涼州集散銷售,所以被叫做涼州馬。畢竟涼州的環境,養馬和跑馬都不太合適的樣子……

比起經商,豪族們自然更喜歡透過操控糧價和放高利貸,來不斷兼併土地,逼迫自耕農成為家奴。這樣不僅更穩妥,也可以標榜耕讀傳家。

商賈嘛,大多都是奸詐之輩,名聲不太好。

再適當修橋鋪路,養名說到底就那麼一回事。

說到底,修橋鋪路的那些錢,還不是來自那些佃農和百姓?

只是大家就算知道還不好說破,不戳破好歹有人修橋鋪路。戳破人家不裝了,那可什麼實惠都沒了。要說古代人蠢,有時候未必如此。既然沒辦法反抗,非要戳破的人,要麼另有所圖,要麼就是蠢。

問題劉備以後以涼州為據點割據,有人這樣侵害他的利益,張和自然要管。

求收藏,求推薦,求訂閱!

<BR />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歷史盤點:開局十大忠臣

就是錦李

優伶皇帝

江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