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寒門紅利

“他上次來洛陽,基本都是在軍營裡面。這次可是實實在在上街,這洛陽魑魅魍魎那麼多,不看著誰能放心?”劉備反駁。

再說什麼叫做偷偷跟蹤,老子光明正大跟蹤的!

大哥關心自己的弟弟,有錯嗎?

“得,還想說和你去喝兩盅,誰知道今天看來也就這樣了。”牽招沒好氣的說道。

“周圍那麼多攤販,我們一路吃一路逛,也不差!”劉備大笑。

牽招也不好說什麼,這個玄德,有了義弟不要知己,好不道義。

另外一邊,張和帶著衛毅和田豫,也是好好在看著這座城市。

不管外面如今多麼的亂,這裡依然是那麼的繁華。

來往的行人絡繹不絕,周圍的攤販不斷吆喝,甚至有些妓寮的姑娘在攬客。

有一說一,多虧現在是大漢,在衣服的要求上很嚴格。

沒有一定身份,有些布料和顏色是不能穿的。

那最底層的佃農來說,他們大概只能穿亞麻原色的粗麻服或者葛布服。

麻布放的時間長了,開始發黃,有說法黃巾的黃就是舊麻布的顏色,這是底層百姓的顏色。

按照《五德終始說》,那代表土德,以取代大漢的火德。

可話說回來,一群底層百姓知不知道什麼叫做《五德終始說》?

只需要看衣服的式樣和材質,基本能判斷一個人的身份。

精神狀態和外表,也能大概看得出來。

就說那天庭飽滿,卻穿著細麻布長袍的胖子,身邊跟著三四個三大五粗的護院,應該是個商人。

商人沒資格穿絲綢,不過難說他那袍服的內襯是不是絲綢的。

要說儒袍看起來差不多,材質不同,頭上的發冠不同,也代表不同的身份。

頭戴進賢冠,身穿細麻白色儒袍,手拿羽扇……

看張和這一身行頭,再看他身邊衛毅和田疇那一身勁裝,普通百姓,甚至一些盜賊都主動避開。

偶爾遇到一些文士或者遊俠什麼的,有禮貌的就點頭問個好,大家相安無事。

至於身份更高的,基本都在馬車上,很少能直接遇到。

“這就很無聊……”張和還指望著,會和那些小說主角一樣,遇到一個裝逼打臉的名場面。

結果因為‘太有秩序’的關係,這一路過來可以說是非常順利。

不知不覺,已經到皇宮附近。

為了方便官員停放馬車,皇宮前面一般會有個比較大的廣場。

不說大朝會那天,每天點卯的時候,三公九卿衙門的官吏匯聚於此,沒有地方停車可不行。

上衙期間,宵禁之前,大概除正午那段時間,這裡可聚集了不少的百姓。

賣藝的不必說,當街切磋的也有。

偶爾會有些搏戲,比如投壺,摴蒱(chu pu)什麼的。

樹蔭下,三五個文士在談論些什麼,偶爾也有爭論得面紅耳赤的情況。

“的確,這裡的確有不少文武匯聚在這裡。”張和點頭。

人才集散中心這玩意,也不可能是近現代才有,有市場就會有買賣。

對於在這裡聚集的人來說,或許有湊熱鬧的,也有遊學到這裡的,但更多是在這裡求富貴的。

家學不夠,缺乏名師,甚至可能長得不怎麼樣,若年紀還超過三十歲,出仕的可能性更低。

程昱那是年輕就有名,所以五十歲曹操還找上門請他出山。

更遑論那些為了出人頭地,背井離鄉的遊俠。有錢去英雄樓,沒錢來這裡碰運氣。

一群人輪番角抵、切磋,不僅是為了提升自己,更希望能得到某些達官貴人的青眼。

順便可能還要賺點盤纏,本來也有那麼點賣藝的因素。

“司馬,這要怎麼辨認哪些是我們需要的人才?”田豫有些看花眼。

他還真沒想到,這洛陽的文士和武者,居然能那麼內卷。

也明白,這年頭為搏上位是多麼不容易。

他是被張和徵辟,可更多人連被張和記住的資格都沒有。

十幾歲就成為張和的親兵,等二十歲及冠,起點肯定比別人要高得多。

“吆喝一聲就好……”張和笑道,“幫忙叫一聲,漢陽太守,即日上任,需要選幾個掾吏。”

都不需要吆喝,從他們到來開始,不少等待機會的人都在注意這邊。

什麼人來看熱鬧,什麼人需要人手,對於一些長期混跡這裡的人來說,一目瞭然。

不到三分鐘,張和麵前已經為了一群人,都是在自我介紹的。

有精通遊俠和賊人習慣,擅長捕盜的,據說有成功協助洛陽賊曹,抓捕過某個賊人的記錄。

有擅長算賬的,自稱賬簿到他的手裡,立刻能看出哪裡有問題。

有說自己精通武藝騎射,能征善戰的……

田豫和衛毅聽得一愣一愣的,這什麼群英薈萃,你們真有這本事,怎麼會在這裡等機會?

張和也覺得,這樣的人或許有,但更多應該是誇張宣傳的結果。

“冷靜下來,本官需要兩個能協助管理錢糧的掾吏,一個賊曹,以及一個能處理文書的書吏。另外武藝出色,或者擅長謀略和治政的,也可以留下來。”張和高呼。

大概是遺傳張家的優良基因,他這一嗓子,周圍一圈的文武都被鎮住了。

最後留下三十多人,文武各半,有專門技術的,張和親自考校。

其他只是對自己武藝有自信,以及自詡擅長治政和謀略的,在旁邊等待。

“你們怎麼就知道,他是真的官?”田豫好奇詢問。

正常來說,張和這年紀,看著更像是某個世家子弟,而不是官員。

畢竟到了今年,張飛二十三歲,張和也才二十一歲。

“氣質,當過官的和沒有當過官的,氣質是不同的。”有人當即回答,其他人點了點頭。

要說他們長期混跡洛陽,最大的收穫就是看人的眼光。

一個人是什麼人,有什麼目的,性格怎麼樣,大概都能看出一些。

張和來到這裡,沒有那種紈絝子弟的新奇,沒有初來乍到的迷茫,是帶有目的性來做點什麼。

再加上他的氣質,基本已經可以判斷是來招募人手的官員。

二十一歲的確有些太年輕,可反應慢了機會可就沒了!

“平時招人的,多……”田豫下意識問了句,沒說完就不說了。

平時若招人的情況很多,他們也不會表現得那麼‘飢渴’。

張和也是感慨,到官渡之戰前,也有可能是赤壁之戰前,這寒門紅利還是很多的。

有不少真有那麼一手本事的人才,奈何出身,甚至是樣貌的問題很難出仕。

曹操若是在這個時候發招賢令,大概能招募不少優秀的寒門。

可惜歷史上,他是在赤壁之戰,中低階人才大量死亡之後才釋出。

寒門紅利早就沒了,還得罪了那些世家豪族。

“剩下就伱們了……”專業人才選拔很順利,他兼職過文官,什麼職位需要怎麼樣的人才,他大概清楚。沒有被挑中的,也只能悻悻離去。

張和來到一個身高八尺的壯漢面前,剛剛開始他就注意到此人,隱約能看出猛將的氣質。

不如說,額外招募文武人才,就是衝著他去的。

來到跟前,拱手詢問:“敢問閣下高姓大名?”

從184到200之間,華夏大地的確有許多‘不得志’的寒門,‘不同流合汙’的忠義之士,以及‘某項能力特化’的專業人才。

可以說,這是一個寒門紅利豐厚的時期,很多人都在等待機會,很多寒門還鬱郁不得志。更有一些賢才,在等待著自己的明主。

可到了官渡之戰後,基本就沒幾個了。

歷史上曹操是在赤壁之後,才釋出招賢令,可當時哪裡還有什麼寒門。

基本都是世家子弟,他們對寒門的戒備更嚴重。

主要的亂世,名師授課銳減,培養出來的弟子也基本是世家豪族子弟。

鄭玄過世,盧植過世,也就是管寧還在遼西隱居。

水鏡先生和龐德公不知道什麼情況,但大概已經不再收徒。

可惜,如今比較有才華的,要麼跑去荊州,要麼跑去江東,甚至跑去交州了。

就這洛陽,招募到的可能是二三線的人才。

實際給他們機會,成就未必比歷史人物要低,他們缺的只是個機會。

以後可能會出現一兩個自創人物,所以提前和大家說一聲。

求收藏,求推薦,求訂閱!

<BR />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詩神帶著槍炮去大梁

作者93140Uq1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