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半年

漢末不僅有群雄逐鹿,也有治世安民,更別說劉備一直很關注民生,超過他擴張的慾望。

“雖說對於大漢現狀來說,徹底平定天下,才是真正的一勞永逸……”張和少不得調侃。

也不好說什麼,古代人的眼光基本都聚焦在大漢十三州。

如果極端一些的話,可以認為是中原,河北和關中。

巴蜀和江南,在老牌世家豪族眼裡,都是蠻荒之地。

只看交州歷朝歷代,可不都是流放之地……

更因為玄菟郡以山脈為主,宜居之地在東海岸平原,如今被高句麗佔了,也沒有說要拿回來。

“但凡把江南完全開發出來,能保證大漢四十年不亂,若把遼東一帶徹底開發出來,又能再四十年不亂……”張和滔滔不絕。

“為何會那麼說?”對面蔡邕詢問。

今天老丈人過來拜訪,在金城郡當了兩年的太守後,他即將調任左馮翊。

張和掌四郡軍政,蔡邕自然要過來拜訪,主要是許久沒見過來竄門,順便看看女兒和外孫。

對,月前蔡琰生下一個男孩,這是張家的嫡長子,就是比張珩要小五歲。

順帶一提,張珩就在這個月,將開始接受啟蒙。

為此蔡琰和伏壽,已經開始準備課程。

“一個皇朝的動亂,往往是資源分配已經結束之後。各家族的人越來越多,現有的產業已經不夠供養。在不降低資源,保證子弟能順利出仕,只能不斷掠奪其他家族和自耕農的資源。”張和回道。

資源分配不足,那麼就把蛋糕做大,保證一直都有資源分配就好。

“達道,你能看清楚這個很不錯,可事實並非如此。”蔡邕搖了搖頭,“朝代更迭永遠都是上層推動的結果,和下層的關係不大。”

“此話怎講?”張和有些詫異。

“各派系已經到頭了,四世三公,五世三公都出來了,那麼就有人坐不住了。”蔡邕回道。

比起民間的資源分配結束,政治資源分配結束才是最可怕的。

要說一開始,任何朝代都有三四個政治派系,甚至七八個派系。

到四五十年後,基本只會剩下兩個,甚至一個。

問題政治資源已經分配完畢,也沒有更多的資源可以蠶食。

誰吃多點,誰吃少點就成問題。

基本只剩下兩個派系,那麼改朝換代就會進入倒計時。

要麼就是實權一派和平過渡,要麼就是劣勢一派暴力過度。

霍光和王莽,某種意義上就是兩個政權過渡的體現。

蔡邕的意思,就是管你資源分配結束沒有,上層的三公九卿,說到底就那麼多。

誰上位,誰下來,大家都是一派的,偏袒誰都不對。

就說黨魁自己,他沒有家族?

尤其當朝廷有兩個派系,那麼弱勢的那個派系,會瞄準另外一個最末尾的幾個家族。

蠶食他們,然後瓜分他們的配額,最後幫助自己的人上位。

被蠶食的這派系,成員也不是傻瓜,自然希望能多一些配額,不僅是為了自己家族,更是為了別掉隊,成為另外一個派系捕獵的物件。

政治鬥爭,某種意義上來說真就非常殘酷的。

畢竟一旦失敗,整個家族都會被牽連。

基於這個原因,所以還在位的家族,會稍微提攜一下這些沒落家族的子弟。

或許某天他們重新上位,到時候自己未必就能繼續在位。

這屬於一種風險投資,或者說是自保的行為。

想到這裡張和有些挫敗感,若把蛋糕做大,還無法避免改朝換代,那麼自己那麼努力作什麼?

也不是,自己又不當皇帝,改朝換代也是大漢在改朝換代……

“從來沒有千秋萬代的帝國,不過開疆擴土,的確一定程度能減緩這個過程。”蔡邕覺得也不能太打擊張和,“只是時間要稍微縮短一些,二十年,不能再多了!”

偌大的江南開發出來,也只能延緩二十年嗎?

算上開發的時間,豈不是前腳剛剛開發完畢,後腳就已經到了時間?

這哪是做大蛋糕,分明是與改朝換代的進度賽跑。

“蔡某研究許久,覺得能阻止這個過程最好的辦法,在於遷居!豪族人數達到一定程度,超過的部分就遷居到其他地方,比如你說的江南,比如遼東……”蔡邕捋須。

居然改朝換代的核心,是各派系的子弟過多,那麼把過多的旁系子弟,遷居到其他地方。

一則充實地方人口,二則拖累那些豪族,三精簡他們的人口以減緩派系爭鬥的速度。

“問題這也不是你我能決定的吧?”張和調侃。

“問題達道非要開這話題,那麼老朽自然也跟著說下去。”蔡邕笑道,“不說那些,我得去看看外孫了。對了,你之前寄過來的那些犢鼻褌,很不錯!”

“試製品而已,岳父喜歡就好。”張和點頭。

犢鼻褌樣子有些類似兜襠布,畢竟沒有橡皮筋,只能採取綁繩的辦法。

到底是貼身的衣服,細麻布就很不適合,早些時候張和就試過絲綢。

可以是可以,就是成本有些高,不適合推廣。

直至去年初,鄒玉弄到棉花,他花了半年改良品種後,把棉絮紡為棉紗,最後織出棉布。

價格比麻布依然多,可產量高,耐寒耐旱也厲害,張和推薦可以在武威以西推廣種植。

這樣武威出棉布,拿去其他地方銷售,換回糧食供養地方。

有些地方不太適合種植糧食的,也能逐漸定居下來。

這個提議,劉備已經透過,並且開始安排人手過去推廣。

如今時間已經來到公元191年,大漢初平二年,而且已經到了六月。

初平元年諸侯討董,倒是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各地一片祥和,總算有點‘初平’的意思。

跟著蔡邕,張和過去後院,幾女抱著孩子,有說有笑的。

長子張珩(6歲)和長女張雅(5歲)出去玩了,畢竟關羽和張飛的子女也在長安。

蔡琰抱著的是張和的嫡長子張瑜,瑜是一種美玉。

不如說王字旁的,多少都和玉石有關。

卞玲瓏懷裡抱著的是次女張芸,女兒的幾女商量過,扣除張雅之外,都以草木命名。

只說這芸,便是一種香草。

鄒玉懷裡抱著的是三女張薔,薔薇花的意思。

伏壽懷裡的是三子張瑞,瑞是古代君臣和賓客相見時所執作為憑證玉器的總稱。

這四個孩子都是去年出生,出生時間都集中在一個月內。

真正讓張和感興趣的是,卞玲瓏居然第二胎是女兒。

本以為前四胎,應該都是男丁才是。

要說給y染色體的是男方,不過傳統觀念,都是母親那邊肚子爭氣。

想想也是,畢竟同樣都是一個男人,卞玲瓏這邊是四個男丁,別人可能是四個女丁。

排除父親另有其人的因素,一般都會認為是女方肚子給力,而不是男的有多厲害。

換個角度來說,是不是曹丕,曹彰,曹植和曹熊,會從曹操另外一個侍妾肚子裡生出來?

“說起來,關東的情況不太對。”蔡邕逗弄一番自己的外孫,突然抬頭,“可能很快又要亂起來了,你們最好早做安排!”

這兩章有些問題,我本來打算跳一年,結果算錯時間。

189年董卓入京,190年諸侯討董,之後已經到了年底,那再過一年這不192年了。191年也有不少歷史事件,也不能說廢就廢了。

最後調整為半年,可能有些內容沒調整好,所以耽擱了。

堪堪寫了兩章,得起來再繼續解決第三章了……

求收藏,求推薦,求訂閱!<BR />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皇帝是我三伯,爺乃紅樓頂級二代

半畝方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