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顯德殿。

此時文武百官雲集,幾乎所有的門閥世家出身的官員正在對李文斌猛烈開火。

"臣啟陛下,秦王李文斌擅自攻破博陵縣,造成數萬百姓傷亡,請陛下定奪。"

"陛下,秦王李文斌殺良冒功,無數大唐百姓成為了他的刀下冤魂,請陛下嚴懲。"

"陛下,這是秦王李文斌的罪狀,他擅自殺死官吏,顯然是意圖謀反,請陛下將其捉回長安定罪。"

一封封奏摺被擺在了李世民的面前,這位大唐皇帝面無表情的看著下面的官員,許久沒有說一句話。

門閥世家中以崔家的人最為激烈,而其他幾家也表現的很是明白——今天你不嚴懲李文斌,明天就將會是天下大亂。

雖然現在門閥世家的能量已經小了許多,在朝堂之上所佔據的官位已經越來越少,可在地方上依然有不少出身自門閥的官員。

如果這些人一起反對的話,就是李世民也會感到頭痛的。

"報,河北道行軍大總管,秦王李文斌發來奏摺,請陛下御覽。"

內侍將一封奏摺放在李世民面前,上面赫然寫著幾行字:

"博陵縣發生虜瘡,崔家自八歲以上男丁全部感染。臣李文斌為免得虜瘡蔓延開來,只得將患病之人隔離,令其自生自滅。"

"另,在崔家老宅密室中發現無數弓弩,鎧甲以及偽造之玉璽,龍袍!臣請陛下定奪。"

隨著奏摺一起送來的,還有從崔家老宅密室中"搜"出來的證據,李世民只不過看了一眼就勃然大怒。

"諸君請看,這就是從崔家搜出來的東西。誰能告訴告訴朕,他們崔家這到底是要幹什麼?"

將弓弩和鎧甲等物扔的滿地都是,李世民大發雷霆:"看這玉璽和龍袍,分明是已經制造許久,難道他們崔家早就想要改朝換代了不成?"

"來人,將崔氏出身官員全部扒去官府,關入刑部大牢,交給有司審訊!"

殿上武士衝了上來,把名單上的崔氏官員全部扒的只剩小衣,然後拖了出去。

這時候太原王氏的族人,在朝中擔任吏部員外郎的王忠站了出來:"陛下,這不過是秦王的一面之詞,其中的隱情還要查明才行啊,陛下萬萬不可輕信一家之言!"

現在能做的,也就只有把水攪渾,最起碼的是不能把其他幾家門閥給牽連進來。

從古至今,謀反都是十惡不赦裡的首罪,抄家滅族都是輕的,夷九族都是常規操作。

太原王氏,滎陽鄭氏和范陽盧氏可不希望把自己也給牽連進去。

雖說五望七姓同氣連枝,共進退,可如果是面對這種抄家滅族的大罪,他們也只能是有多遠躲多遠,一點都不敢沾上的。

長孫無忌厲喝道:"難道這玉璽和龍袍是偽造的不成?看這玉璽的樣子,分明已經雕刻了數年時間。難道秦王殿下能提前數年就開始偽造證據,誣陷他崔家不成?"

"還有,那鎧甲樣式,分明就是崔家常用的,難道你們還要狡辯不成?"

長孫無忌的話把王忠說的是啞口無言,咬了咬牙,躬身道:"是臣考慮不當,請陛下恕罪。"

算了,死道友不死貧道,博陵崔氏是徹底完蛋了,現在只有儘可能將自己幾家從裡面摘出來,免得被波及到了。

王家打了退堂鼓,其他兩家也不敢說話了,李世民冷笑一聲:"博陵崔氏意圖謀反,證據確鑿。剝奪崔家郡望,八歲以下幼童發配崖州,終身不得返回中原。"

一下子就把崔家剩下的那點小孩都給發配到雷州半島去了,而且終身不得回來,這等於是從根上斷了崔家重新崛起之路。

王忠看的是睚眥欲裂,他知道如果這樣下去的話,接下來倒黴的就是他們幾家了。

可是這個時候皇權已經達到了頂點,門閥手中又沒有軍權,就連晉升渠道也被皇帝給剝奪了大半,門閥的影響力幾乎已經降到了最低。

雖說現在罷免所有的門閥系官員會讓大唐出現些亂子,可已經無法傷筋動骨了。

也許,門閥們該考慮一下以後的退路了。

如果繼續冥頑不靈,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這兩家傳了數百年的家族就將會是他們的榜樣。

宣佈退朝之後,門閥系的官員各懷心事的離開了,而長孫無忌等人則留下來與李世民繼續商議。

"陛下,秦王殿下這一次會不會有些過於冒險了?"

房玄齡依然還是那副很謹慎的樣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果真的不能將博陵崔氏一擊致命,恐怕會後患無窮啊。"

"呵呵,不必如此擔心,這件事秦王殿下怎麼會漏出破綻來呢?"

長孫無忌笑呵呵地說道:"不管怎麼樣,那些玉璽和龍袍可是真的啊。只要這些東西是真的,那崔家就算全身是嘴也解釋不清楚。"

"更何況,崔家男丁此時已經被斬殺殆盡,根本就是死無對證。"

"哎,秦王殿下此舉雖然看起來兇險,可仔細想起來卻是有著十足的把握才去做的,我們就不要杞人憂天了。"

杜如晦也勸著房玄齡說道:"你我皆在局外,旁觀者迷,當局者清啊。"

房玄齡嘆口氣,不再說話了。

李世民此時開口了:"朕與秦王數次商議,如何對付門閥世家。秦王的意思就是,長痛不如短痛,拖的越久,就越難辦。"

"陛下,臣只是覺得,如此做會對您,對秦王殿下的聲譽有所影響。那些門閥世家雖然已經被打壓許久,可畢竟傳承數百年,底蘊深厚。"

"如果他們詆譭陛下和秦王殿下,那可是無法挽回的影響啊。"

房玄齡顧慮的也確實有道理,畢竟這個時候門閥還掌握著大部分的讀書人,如果這些讀書人為他們搖旗吶喊,筆桿子歪一歪,就會把李世民和李文斌描述成自盤古開天闢地以來,最大的昏君和佞臣了。

"哈哈,秦王當初早就料到這個了,所以他向朕推薦了一個辦法。諸君請看。"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諜海獵影

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