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楊三姐試探楊玉環

楊玉環來了。

老皇帝李隆基被太子李亨“擱置”在了驪山別宮,仍舊是半死不活苟延殘喘,看樣子,一時半會也會繼續維持著生命下去。

只是這樣下去,老皇帝已經在漸漸淡出大唐朝廷的視野,雖然還頂著一個皇帝的名義。

作為皇帝的貴妃,楊玉環在面子上自然要留在驪山陪老皇帝。

只是驪山別宮清苦寂寞,楊玉環呆了一段時間,覺得無趣,就起駕回了長安,在宮裡又住了幾日,想起楊三姐,就出宮到楊三姐這裡來了。

李亨倒是遵從了昔日的承諾,對楊玉環非常禮遇,尊為後宮之主。但楊玉環心裡很清楚,李亨這種恭敬只是面子上的,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面子上的恭敬也會逐漸喪失。

這是必然的。

但楊玉環的心思已經不在宮裡,她無心富貴榮華,一門心思都放在了張瑄身上。

楊三姐迎了出府門去,楊玉環來的低調,她迎接的也低調,竟然沒開中門。這要是讓言官知曉,定然會參她一個不尊貴妃之罪。

“娘娘。”楊三姐拜了下去。

楊玉環笑吟吟地帶著兩個宮女上前去,一把扶起楊三姐兒,笑道,“三姐,幾日不見,你倒是清瘦了許多……”

“是不是思念過度喲……”楊玉環突然打趣地伏在楊三姐耳邊小聲調笑道。

楊三姐跟張瑄的那點私密曖昧,楊家人心裡都清楚,只是沒有公開而已。

楊三姐嫵媚的臉色一紅,輕輕道,“娘娘說笑話了……奴家最近閉門修養,清心寡慾,瘦了一些也是正常的。”

姐妹兩個親親熱熱地挽著手進了府,直奔花廳。

兩女坐下,吩咐侍女上了茶和果品點心之類,就把侍女和宮女都給支了開去。

“三姐,我這才回宮,就聽說張瑄鄯城大捷,大敗吐蕃軍馬,得了朝廷的嘉獎。而且,還聽聞朝廷竟然將回紇公主蘇扈冬賜婚給了他,真是令人意外……”楊玉環慢條斯理地說著,眸子裡卻是閃爍著一絲極其隱蔽的落寞和幽怨。

聽楊玉環提起張瑄,楊三姐輕輕一笑,卻又有些玩味地打量著楊玉環。

楊玉環被楊三姐打量得有些發毛,嗔道,“三姐何故盯著本宮看?”

楊三姐嘴角輕輕一抽,卻是撇過頭去,輕輕道,“他能率軍打仗,這還當真是讓奴家有些意外。娘娘啊,你說他一個讀書人,怎麼就能通曉兵馬韜略呢?一個讀書人,不要說打仗了,就算是跑到兩軍交戰的陣前,恐怕也會嚇掉魂吧,可他竟然還真行了……”

“呵呵,本宮也是好奇吶。”楊玉環嘴裡這樣說著,心裡卻在暗道,“這小冤家本來就是一個怪物,怎麼能用正常人的標準去衡量他?”

“對了,聽說他又領軍追入吐蕃了……你說說這人,真是輕狂了,都得了這麼一場大勝,見好就收就成了,怎麼還率軍殺入吐蕃,若是在吐蕃有個三長兩短的,讓……”楊玉環輕輕嘆息著,卻是猛然剎住了自己的話。

楊三姐默然。

片刻後,她輕輕道,“他不會有事的,我瞭解他,若是沒有把握,他不會冒險的。”

“況且,說不定不過是虛張聲勢,追出邊境然後就扭頭班師了。徽兒在靈州,會及時傳回訊息來的。”

見楊玉環絕美的容顏上掠過一絲深深的擔憂之色。

楊三姐心頭一動,突然輕輕試探道,“娘娘是在擔心張瑄吧……?”

“本宮……”楊玉環聽楊三姐話說得曖昧,又逼視著自己的眼睛,心裡發虛,面色發紅,一時間也無言以對,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楊三姐。

楊三姐深深打量著楊玉環,突然輕輕一嘆道,“娘娘跟那小冤家是不是……”

楊三姐這話問的很直接。

楊玉環大羞,下意識地垂下頭去。若是別人面前,她定然會百般掩飾義正詞嚴的怒斥回去,但在自己姐姐跟前,她心裡有些心思藏也是藏不住的。

其實楊三姐早就看出來了,自打張瑄離開之後,楊玉環每一次跟她相聚都流露出某種異樣,作為有心人的她,焉能看不出來?

只是她一直沒有想捅破這層窗戶紙。

楊三姐眼神非常複雜地望著楊玉環,壓低聲音道,“娘娘啊,這小冤家莫非是我們姐妹前世的冤孽?他勾走了奴家的魂倒也罷了,怎麼又招惹上了娘娘?”

“娘娘的身份不同,他……哎……這個小冤家,讓人可恨啊!”

楊三姐長吁短嘆。

窗戶紙被捅破,楊玉環心裡倒也輕鬆了許多。她咬了咬牙,忍住羞,低低道,“我……他讓我在長安等他兩年,兩年之後,他會接我出宮!”

楊三姐吃了一驚,緊緊抓住楊玉環的手,柔聲道,“娘娘,你當真為了他,宮裡的榮華富貴都不要了?”

“榮華富貴本來就是過眼雲煙……我只求下半輩子,能做一個普通的女人,過幾年安心的生活——留在宮裡做什麼?縱然錦衣玉食也是悽苦孤獨,沒有什麼好留戀的。”

********************************************

等到李亨賜婚封賞的詔書傳回隴朔,已經是八月底了。那個時候,正是張瑄在吐蕃拿下契林錯要塞的時候。

因為訊息閉塞,再加上張瑄也沒有派人往回通傳訊息,所以隴朔也不知張瑄的具體行蹤,只是張瑄率軍一去一個多月沒有動靜,隴朔上下自然有些“動靜”。

封常清和張巡自然是非常焦急不安。

封常清鎮守靈州,代理大都督權力,維持大都督府的運轉。

而張巡則將鄯州衛留下佈防,重新安置在了原先的要塞堡壘以及各城池之中,然後自己就帶著百餘軍卒,晝夜兼程趕去了河珧一線。

李光弼率軍4萬駐防河州,張巡趕來,李光弼知道他是張瑄的親信,親自迎出了城去。

“張大人!”李光弼帶著幾個親兵,迎了過來。

“李將軍!”張巡神色複雜地拱了拱手道,“大都督臨去之際,吩咐下官安撫完鄯州事宜,便趕到河珧軍中待命。”

李光弼掃了一眼張巡身後的女扮男裝的花奴兒,朗聲一笑,“本將奉大都督軍令駐紮河珧,聽聞大都督在青海一線與吐蕃人決戰,鄯城大捷,訊息傳來,令人歡欣鼓舞啊!本將這裡的兒郎們得到捷報,士氣高漲,此刻也躍躍欲試,準備與吐蕃人大戰一場!”

張巡輕輕一嘆,神色比較焦慮。

鄯城大捷固然可喜,但這份喜悅因為張瑄率軍入吐蕃至今下落不明而被沖淡了許多。

若是張瑄帶著這三萬軍馬失陷在吐蕃,恐怕將來朝廷還是要治罪的。

似乎是看出了張巡的擔心,李光弼突然上前來壓低聲音道,“張大人,不必擔心,以本將猜度,大都督軍馬定然無恙。非但無恙,而且應該是在吐蕃境內連續作戰,聲勢不小。”

“本將在吐蕃那邊派了一些探馬,雖然不能深入,但也得到了一些訊息。這些日子以來,吐蕃兵馬連續調動,行動詭秘。而原本鎮守在河珧一線的兵馬,先後分兩次悄然回撤,讓人猜疑。”

“這說明了什麼?只能說明大都督的軍馬在吐蕃引起了吐蕃的震動,吐蕃兵馬回撤,應該是為了對付大都督的軍馬。”李光弼笑了笑,“大都督命本將在此駐防,另有密令。本將深信,大都督不久之後就會有訊息傳過來的。”

張巡眼前一亮。

花奴兒卻是突然想起了張瑄臨別前跟她說過的話,“你我再見,必在河珧!”

……

……

張瑄率軍深入吐蕃,長期沒有訊息傳回,生死未卜。在很多人看來,張瑄率軍有全軍覆沒在吐蕃國內的可能。由此,自然就有些“有心人”蠢蠢欲動,隴朔監軍李輔國就是其中的一個。

李輔國本來被張瑄死死壓制,心懷絕望,知道自己很難再翻身;可張瑄竟然鬼使神差地率軍輕入吐蕃,遲遲未能迴歸,這讓李輔國本來死寂的心又復燃了。

早在朝廷封賞傳回隴朔之前,李輔國就向李亨發出了密報,參奏張瑄貪圖軍功輕敵冒進,擅自進軍吐蕃,多時未傳軍報,有全軍失陷在吐蕃的可能,請求朝廷委派要員,穩定隴朔局勢云云。

李亨接到李輔國的密報,一顆心就沉了下去。

若是張瑄率三萬軍馬失陷在吐蕃,那可是驚天動地的大事……若是讓吐蕃人抓住機會,再次反攻,隴朔危矣!

想到這裡,李亨忍不住咒罵了幾聲。他心道張瑄啊張瑄,你為什麼不見好就收呢?為什麼非要率軍追進吐蕃呢?你要是把大唐這三萬兵馬淪陷在吐蕃,本宮饒不了你!

李亨當即召集楊國忠、陳希烈、陳玄禮和張繼勇等人商議此事。楊國忠和陳希烈大吃一驚,陳玄禮和張繼勇抓住機會,又是一通明參暗奏,在李亨面前,將張瑄貶了個一文不值。

看那架勢,縱然是張瑄僥倖率軍逃回國來,朝廷也應該拿下張瑄,以儆效尤。什麼有功之臣,分明就是朝廷的罪人!

兩人的參奏李亨雖然沒有采納,但卻派人八百里加急傳召隴朔大都督府,由監軍李輔國暫時統領隴朔一鎮事務。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唐:搶個丫鬟叫秀寧

墨樂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