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忙假之後就要等著種麥子了。

鄉里話說,寒露到霜降,種麥莫慌張。

但是準備工作要提前做,比如把肥料準備好,把地提前犁好讓太陽曬一曬。

肥料都是農家肥,化肥還不是目前大燕莊人能考慮的。

犁地一般從忙完秋收就開始,因為村裡的牛不夠用,有一部分就得靠人力,或者用犁頭,或者直接上鋤頭耙子。

曬好地之後是耙地。

有牛的可以用牛,沒牛的……依然用人。

所以有個成語叫牛氣沖天,有牛就是豪橫,比如說今年燕長青家裡。

燕二河和燕大海兄弟倆一人一邊牽著牛,就完美體現了什麼叫牛氣沖天——這牛大概還處於叛逆期,幹活時候時不時地就尥蹶子,一個人拉不住。

用牛耙地的工具是土耙子,不是那種可以揮舞的釘耙,是一種木頭梯子的形狀,上面釘滿了鐵齒。

這玩意兒用牛拉著跑的時候,後邊還得站上人壓著,不然很難把土耙碎——壓東西是可以,但是隨時會掉下來,來回搬上搬下的還不如人,反正很少有人壓東西,都是站人壓著。

最後才是種麥。

種上麥之後,才算是進入農閒階段。

農閒也不是真的閒,只是相比較而言而已。

還要盯著田地裡,天旱了惆悵,澇了也惆悵……

但是這些都不關燕長青什麼事兒!

他饒有興趣地看著農田裡揮汗如雨的人們,看著這些在不久之後,逐漸都見不到的景象。

然後……依然帶著熊孩子們,在沒來得及把玉米杆運回家的農田裡,捉蟋蟀打鳥玩兒。

這年頭上學要求七歲,硬性的七歲,差一個月的都不要。

又因為學費問題,有些家長也只能讓孩子晚點上學。

燕長青年齡差半歲,而且他都打好主意躺平的,只幹自己樂意的事兒,又沒想去當什麼學霸,在村裡玩多好。

反正村裡這時候熊孩子們挺多的,天氣轉涼了,逐漸不能下水玩,於是這些熊孩子們只能滿村的溜達,到處禍害……

幸好,大燕莊新晉村霸燕長青橫空出世,帶領一幫熊孩子們集體行動,村裡的人……別說人了,村裡的狗啊雞啊都鬆了口氣。

……

燕長青的隊伍越發壯大,基本上村裡的熊孩子們都聚了過來,包括一些女孩兒。

女孩兒要富養……那是不可能的,這年頭鄉村裡的女孩還真沒幾家富養的,能男女都一樣公平對待的就算不錯,重男輕女還是如今的鄉村主流思想。

熊孩子們在打麥場裡玩,隊伍裡還混雜了幾個八九歲甚至十來歲的,旁邊站得還有幾個年齡大點的女孩看——這些是家裡條件不好沒去上學,或者上了幾天學,覺得學不好又退學的。

對燕長青來說都無所謂,反正都是玩兒,也不耽誤他自己練技能熟練度。

二胡技能過了百分之九十以後,速度愈發慢了起來。大概就像一個學生透過努力,把成績提升到了九十分的水平,然後想考一百分,發現最後這十分,比前面的分數可難太多了。

既然進度很慢,那他難免會看那些進度漲的還足夠快的。

比如說剛獲得沒多久的廚藝技能,有一次去二叔家裡,幫忙燉了次豬食,竟然也漲了點熟練度。

於是不自覺地,居然對於給自家買來牛的二胡技能,有些懈怠了。

幸好,這時候二叔來了。

……

燕二河不會懈怠。

主要是兜裡又空了,農忙期間跑腿買東西,牛用的人用的莊稼用的,特別是幹活累還買了幾次大肥肉過嘴癮……

家裡雖然有了兩頭小豬,但是等賣豬錢,那得到明年過年——這時候農村的豬一般都要養一年多,一年的都嫌不夠大不夠肥。

所以農忙過後,燕二河就開始盯著燕長青,眼看這個大有‘錢’途的侄子,如今沉迷當孩子王,墮落至此,簡直讓他痛心疾首……

終於這天忍不住來找侄子:“七斤,最近不出去嗎?你弟快斷奶了,我想給他買點奶粉……”

二叔你是開玩笑來了嗎?怎麼可能斷奶,斷了奶吃奶粉?大燕莊有這麼富裕的人家嗎?夢裡嗎?

不過燕長青腹誹歸腹誹,對二叔想要出去掙錢的心思還是很挺支援的,至少這個理由,挺暖心的不是?

正好天氣不熱不冷,秋風不疾不徐,實在是出門擺攤賣藝掙錢的好日子。

……

只不過剛和二叔計劃好出行,一件全村期待的事兒,打斷了他的計劃。

村裡要通電了。

農忙那一段時間停工,現在電線終於拉到大燕莊了。

鄉里比大燕莊還邊緣的兩個村子,就是‘除了土匪沒啥’的鵝頭灣鴨頭窪兩個村子的人,都興致勃勃地過來圍觀大燕莊拉電線。

其實都不能叫施工,一根根木杆子埋地裡,上面簡單兩個鐵架子,拉上電線,一家裝個電錶扯出去一根線,簡單的很。

對了,木杆子上還要塗瀝青,黑乎乎的。

然後,就這麼通電了。

通電的第一時間,幾乎所有人都把電燈拉開。

如今用的都是拉線電燈開關,一個黑色小圓盒釘在牆上高一點的地方,裡面一根小細繩垂下來,拉一下燈亮,再拉一下燈滅。

所以這種開關有時候會壞的會很有節奏——需要拉兩下燈亮拉一下燈滅,小孩子們會覺得很好玩兒。

電燈還是要比煤油燈亮的多,這也是村裡第一次家家戶戶都有了在外邊能看到的光亮——失火了那不能算。

村裡老少爺們都挺興奮的,特別是和鵝頭灣鴨頭窪的人比,那倆村子還得等幾天才能通電。

燕長青心裡也滿是感慨,原來當年是這樣通的電,果然有句話說得好,曾經很習以為常的東西,失而復得的時候才知道珍惜。

只是大夥兒正開心著,一個訊息就讓大家的興奮勁兒打了個骨折。

電費要每度電一塊六角。

簡直就是離譜,一斤肥肉才多少錢,就算雞蛋價格好的時候,一塊錢也能買九個半雞蛋的。

單是聽說這個價格,許多已經把電燈開啟的人家,都開始匆忙往家跑,關燈去。

隱約還聽見有人喊:“一度電一塊六,你們都不過日子了?開一個燈照個亮就行,開那麼多幹什麼?”

……

還有個訊息,通電時間不固定,根據季節,等天黑以後才通電,比如說冬天會早點,夏天晚點。

據說是能保證每天通電兩個小時左右。

燕長青計算了一下,自家裝了四個電燈泡——正屋和兩間臥室,以及牛棚裡各一個。

都是十五瓦的,但是一般不可能都開著的,假如平均下來每天有三個燈泡一直開,一個月大概三度電,也就是接近五塊錢的電費。

小學一年級新生的學費,剛好五塊錢。

怪不得都往家裡跑著去關電燈,預計很長一段時間,各家新裝的燈泡,只能是擺設。

而且這年頭好像還不止是隻交自家電費,他隱約記得,好像還有公攤的電費,據稱是電損耗以及電錶用電之類的,反正電費挺貴的。

唉,沒電了麻煩,有電了也麻煩。

不管怎麼說,通電也算是個好事兒。

原本沒有電,燕長青也習慣了,但是有了電,如果不捨得用,那他肯定不樂意。

於是,出行賣藝的計劃必須實施了。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當炮灰的我擁有了主角光環後

鄭家北鼻

不良神明與不虔誠信徒

溺死於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