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的飛快,學渣們悼念著暑假,邁著沉重的腳步踏入學校,還沒等適應好學校生活,一轉眼秋忙假馬上到來了!

對於所有人來說,這都是個好訊息。

因為秋忙假就意味著秋收。

農田裡肥碩的紅薯,沉甸甸的玉米棒子,金黃飽滿的黃豆……

其實這一年的秋忙假和八月十五還有國慶趕在了一起,所以在秋忙假之前,還有一件事兒,那就是走親戚。

八月十五和端午節兩個節日,當地的習俗是要走親戚的。

禮品很簡單,就是月餅,還有一種‘果子’——面做的,裹糖油炸。有的是小拇指粗細的棍狀的,還有一種是月牙形狀,只有薄薄一層,中間是空的。

大燕莊比較窮,所以‘果子’可以自制,月餅才需要買。

沒錯,就是許多人還會懷念的五仁月餅,杏仁核桃等,加上冰糖,青絲紅絲做出來的。

冰糖是一大塊一大塊的,青絲就是桔子皮,紅絲是胡蘿蔔絲或者其他的東西。

但是人們懷念中的五仁月餅,和當初吃的,根本不是一回事兒。

這年頭的月餅買回來之後,根本不捨得吃,只能用來走親戚。一包月餅到了這家根本不停留,被這家再拿到那一家,也許這麼輪轉幾次,最後可能又回到了自己家。

但是這時候,月餅已經在流轉中完成了究極進化,此時的它硬度堪比磚塊,突出一個‘硬’字。

還好燕長青今年給家裡立下大功,買回來月餅之後,特意讓他先吃了一個。

味道就那麼回事兒吧,畢竟如今的東西放以後,都有點像偷工減料做出來的——倒是也不能怪商家,用好食材做的價格高,不是大燕莊人消費得起的。

接著燕長青被爸媽帶著去外公外婆家,接著是舅爺家姑奶家……最後被二叔帶著去姑姑家。

然後在家裡接待了不少熟識的不熟識的親戚,當然最熟的肯定是‘回孃家’的姑姑和姑父,少不了還有黑皮蛋表弟。

忙忙碌碌的跑了幾天,然後學校裡的大小熊孩子們就回來了!

秋忙假開始了,收秋了!

……

燕長青在秋忙期間能做的,也是做的最好的一件事,就是帶領熊孩子們玩。

這個年齡段的熊孩子們幹活幫不了多少忙,時不時地還添亂。村裡人都在忙,他們聚一起的話,好照看,家裡也放心點。

燕長青還是很懷念曾經燒毛豆燒玉米棒子烤紅薯的日子的,但是帶著一群熊孩子這些事兒就不能做。

不過身為一代村霸,總能想到辦法糊弄自己的小弟們。

那就是捉蛐蛐,也就是蟋蟀。

不是鬥蟋蟀,那是高階玩法,燕長青這種俗人,玩不了那個,他捉蟋蟀,純粹是為了吃。

一幫熊孩子們在農田地頭裡到處尋找狗尾巴草,然後抽出草杆兒,就是長著毛絨絨狗尾巴的那根細杆。

這是帶蛐蛐的工具,捉來的蟋蟀用這根草杆,從蟋蟀腦袋後邊的殼下穿過去,後邊毛絨絨的狗尾巴擋著它們不讓它們掉下去。

誰家的地先收割完,就去誰家的地裡捉,掀開被砍倒在農田裡的玉米杆,下邊呼啦啦就能蹦出好幾只蟋蟀,一群熊孩子們圍追堵截,把它們一一串到自己的狗尾巴草杆上。

需要小心的是玉米杆被砍了之後,地上有根的,而且玉米都是和黃豆混種的,黃豆杆同樣是地面之上的割掉,根部還露出地面一小截在那裡,這些根特別容易紮腳。

好在這些熊孩子們別的不會,但是農田裡這些基本常識還是知道的,而且大夥兒還都會互相提醒,倒也不用燕長青太操心。

反正要不了多大功夫,每個人的那一根草杆上,就多了一串紅褐色的蟋蟀。

接著再去找狗尾巴草,繼續……

最後,帶他們收拾蛐蛐,其實就是去掉翅膀洗乾淨,然後燕長青親自下廚,炒熟了分給他們吃。

如果一家一家做的話,數量少不值得費事兒,而且現在大家太忙,只有他有閒工夫。

下廚也是技能,最近家裡太忙,燕長青才獲得了廚房使用權,以前都不讓他乾的,畢竟家裡燒的柴火,被熊孩子燒了廚房的事兒也不是沒發生過。

……

除了玩小孩子還可以幹一件事兒,就是‘看場’。

玉米收了之後可以暫時掛在院裡,等有空了再慢慢收拾,但是黃豆不行,割了之後要在打麥場裡碾場,就是把黃豆碾壓出來。

然後還要曬乾了之後才能裝進袋子收起來。

除了黃豆,還有曬花生的。

這時候小孩子們就能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兒,在打麥場邊上玩,盯著那些黃豆,別被成群的麻雀或者其他鳥過來吃。

燕長青就非常得意,別人怕鳥來,他怕鳥不來。

扔石頭的技能在他看場的時候,突飛猛進。

打麥場一地的食物,太吸引各種鳥類了。

熊孩子們很興奮,有的乾脆看到家裡的玉米花生被鳥吃都不趕,跑過來喊燕長青去打鳥。

燕長青都有些不好意思,就承諾把這些鳥分給他們吃。

畢竟現在是最忙的時間,頂著大太陽和玉米杆黃豆紅薯秧子戰鬥了一天的人,未必願意去收拾這些沒多少肉的東西——而且還要用很多油,這點也很重要。

至於用自己家的油,今年家裡買了牛和豬,現在家裡高興,而且燕長青自己也有自信再掙錢來,不怕浪費這點東西。

於是到了晚上,一群熊孩子在院子裡廚房裡嘰嘰喳喳的,看著燕長青掌勺做紅燒小鳥。

然後一人分上一隻或兩隻,喜滋滋地拿著回家。

本來這是點小事兒,但是萬萬沒想到,村裡的人覺得不好意思,等到用打麥場的時候,燕長青家不但獲得了優先使用權,還有不少幫忙的。

村裡的男人們對於感謝的話不太能說出口,燕長青帶著這群孩子讓他們省了心,還給孩子們分食物,他們嘴上不會說,能做的除了見到燕家人變得熱情許多,就是帶著憨笑幫個忙幹活。

……

還有一項勞動是‘剝玉米’,就是把玉米從棒子上剝下來。

純手工活,沒有什麼花裡胡哨的工具,一個人拿工具,一般是螺絲刀把玉米隔幾排衝下來一排,然後其他的人就用兩個玉米棒子互相摩擦,把玉米粒擦下來。

家裡男女老少都要上陣的。

小孩子也能幫上忙,不能幫忙就慢慢學,反正遲早要乾的。

小孩子還能幫忙的是下紅薯窖。

不過一般要大點的孩子,有力氣把紅薯從‘籮頭’裡倒出來,擺放在紅薯窖裡。

等以後取紅薯的時候就無所謂,小點的孩子也行,反正越小的孩子越輕,用繩子拉上拉下的時候能輕鬆點。

不用學,小孩子們都會,把繩子從後背和兩隻胳膊下面繞過來,一隻手抓著一邊繩子,大人們把他們送下去,撿紅薯進籮頭,再如此拉上來。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愛與自我

願與孤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