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最近的官兵趕到的時候,出現在他們眼前的就是一片宛若人間地獄一般的畫面。

殘肢斷臂,滿地屍骸。

馬車早就在馬匹的受驚之下,衝入了樹林當中,撞得七零八落了。

一具無頭的屍體上的滿身錦袍,彰顯著此人的身份。

高俅,曾經的殿帥。

曾經執掌殿前司,深受當今官家寵信的國朝重臣。

也是這一批押送人馬的押送目標。

文書,早就已經傳入了畿縣縣衙。

畿縣縣令,還在縣衙當中備上了酒菜,就等這位大人物的大駕光臨。

可是此時的大人物,卻已經成為了一具無頭且冷冰冰的屍體。

畿縣縣尉仰天長嘯。

“就差一步!就差一步啊!!!!”

如果能夠和高俅搭上線,結個善緣,那麼作為開封府的屬官,等高俅返回中樞之日,他們也能夠平步青雲。

可眼下的一切,都被無情的打破打碎了。

因為高俅死了。

他們不僅僅不會得到來自中樞的提拔,甚至還有可能面臨來自朝野的暴怒。

高俅,可是有盟友的。

高俅的兒子們,可還是在世上的!

“報!大人,我們發現了一杆上書替天行道的大旗!”

一個官兵抱著被“無意”留在戰場的大旗,衝到了縣尉面前。

接過這杆旗,畿縣縣尉只覺得兩眼一黑。

“替天行道!”

什麼人才敢說這種話?

只有那些反賊敢說這種話!

眼下的畿縣不僅僅是高俅死在這這一個麻煩了,更是還多出了反賊!

麻煩,大了啊!

“啟稟縣尉!還有活口!應該是賊人補刀之時太過匆忙,沒有進行二次確認。”

“這個人只是重傷,卻沒有死!”

在這個官兵身後,兩個畿縣官兵架著一個渾身浴血的廂兵走到了畿縣縣尉面前。

“快說!是什麼人動的手?”

唯一一個倖存者,正是那廂兵們的頭目。

聽著畿縣縣尉的話,頭目嘴角流出血沫道:“不知道!哪的人都有!聽口音不是西北的就是東南的,還有江南的和汴梁的!”

“不過他們喊著替天行道的口號,殺了高大人也不過是求個投名狀。”

“聽他們說,他們要去梁山泊投梁山!”

說到這裡,頭目胸膛如同破風箱一般迅速抽動了幾下。

“快送老子去醫治,不然老子就要死了!”

“老子死了,你們的上官怪罪下來,你們連個人證都沒有!”

眼中帶著兇光,帶著對生的眷念,頭目罵罵咧咧。

可聽著頭目的這一番話,畿縣縣尉卻是眼中閃過一抹戾色,抽出自己的腰刀一刀抹了頭目的脖頸。

“他孃的!訊息你都告訴老子了,還敢在老子面前裝大爺?”

縣尉罵罵咧咧的又在頭目身體上砍了七八刀,隨即轉頭看向他的部下們。

“收拾收拾!給馬車上的財寶全部整理出來,咱們分九成,留一成!”

“上邊的人問下來,記得統一口徑,散落在樹林裡了!”

一個畿縣官兵笑嘻嘻的走到縣尉身邊,擠眉弄眼道:“二叔,現在咱們不擔心高殿帥死在咱們畿縣這事了麼?”

畿縣縣尉沒好氣道:“不是有證詞了麼?殺了高殿帥的是想要投奔山東梁山泊的強人。”

“上邊怪罪下來,也是拿縣令出氣,二叔我這個縣尉都已經拿到證詞了,上邊也不會拿我怎麼著!”

一推三五六,高俅之死的真相和唯一一個親眼見過高俅身死的廂兵,就這般被畿縣的縣尉和官兵們,給做成了死案。

汴梁當中御街正北。

樊樓西樓之上的一個包間之中。

趙榛看著天色,心中唸叨了起來。

“韓世忠他們應該已經得手了吧?”

“不過對付幾個廂兵,他們應該不至於出什麼簍子。”

今日送完高俅之後,趙榛就約了梁師成和蔡京來這樊樓相會。

作為東京汴梁七十二酒家之首的樊樓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場所,趙榛其實也早就想一探究竟。

穿越過來之前,趙榛曾經去開封的復原樊樓遊玩過。

可是說到底,仿的,終究是仿的。

那座樊樓當中,更多的也是遊客,而不是其他。

當真的來到了北宋晚年的這樊樓當中,趙榛只覺得兩個字撲面而來。

“豪華!”

甚至不僅僅是簡單的豪華,甚至可以用奢華來稱呼。

就連延福宮的豪奢程度,都比不上這樊樓。

當真的坐到了樊樓的主樓西樓包間之後,趙榛方才算是知道為啥趙佶會流連於樊樓,連內宮都不願意久待了。

畢竟,內宮中的那些宮娥,都是飽經訓練的家花,哪比的上樊樓的這些野花那麼香?

“梁園歌舞足風流,美酒如刀解斷愁。憶得承平多樂事,夜深燈火上樊樓。”

“樊樓,果然名不虛傳!”

趙榛飽懷情緒的誦了一首此時比自己沒大多少的大詩人劉子翬所寫的詩。

反正都已經文抄過了。

趙榛又哪會介意繼續文抄?

畢竟這蔡京和梁師成,吃這一套啊!

聽著趙榛張口就來的這一段詩,坐在趙榛對面的梁師成和蔡京都是猛然一愕。

趙榛的驚才絕豔,他們其實都心裡有了數。

這一首詩雖然說得上名篇佳作,卻還不夠說得上是頂尖的作品。

可這首詩,是趙榛初來樊樓就作下的!

算是即興之作!

趙佶稱呼趙榛為朕之曹子建的事情,再度從梁師成和蔡京心中浮現。

即興之作都能作的這麼好,恐怕那才高八斗曹子建,也不過如此了!

然而詩中含義,卻讓梁師成和蔡京二人不得甚解。

其餘三句,其實都好理解。

只是這憶得承平多樂事這一句,這不該是趙榛能夠寫出來的啊!

大宋都已經承平多久了?

就差沒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了!

這久居汴梁的小王爺,怎麼著就有了這種感慨?

還是說,這小王爺覺得大宋不夠太平?

說白了還是這個時代,詩詞中往往蘊含著對於時局對於時態的看法。

若是旁人寫了這詩,蔡京和梁師成不會考慮去深入瞭解。

大機率也就是覺得有人寫了一首佳作。

可若是趙榛寫了這首詩,那麼他們兩個需要考慮的地方,可就多了。

就比如,這是不是在暗諷時政?

這是不是來自於官家的敲打?

這首詩,到底是寫給誰看的?

看了看老神在在不動如山的梁師成,蔡京知道,梁師成那老狐狸是不會主動發問的。

畢竟梁師成早已是信王殿下的盟友了。

更是在信王殿下的操作下,成功的奪下了殿前司的權柄,在宮內勢力徹底壓過了楊戩一籌。

蔡京自家人知自家事,他雖然當了這麼多年宰相,如今更是身為太師,位極人臣。

可是他終究是個老梆子,更不是官家近臣。

手中的權柄固然有用,但是天子一言可以奪走。

這從他這麼多年的起起落落中,就可見一斑。

要不然蔡京也不至於以宰相之身,還需要去巴結楊戩和梁師成這倆太監。

大丈夫能屈能伸。

宰相肚裡能撐船。

他蔡京既是宰相,又是大丈夫,蔡京自然不會在趙榛面前還繼續端著那宰相的架子。

雖然說七十一歲的老叟對一個七歲兒低頭,這是一個很屈辱的事情。

可一個臣子,對一個皇子低頭。

這就正常了!

在心裡寬慰了自己幾句,蔡京抬起頭看了看趙榛,訕訕一笑道:“信王殿下,老臣不解殿下詩中的憶得承平多樂事這一句,是指的什麼?”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應看千秋雪,薄暮臨淵行

不做白日夢c

炎神帝尊

使用者66676102

星靈皇

炾星翎

妖靈王

月暮花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