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皇太孫如此不留情面地一陣怒懟,滿朝文武盡皆變了臉色,面沉如水。

能夠位列在這朝堂之上,都是正五品以上的朝堂重臣,放出去也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你朱雄英雖然貴為皇太孫,也不能如此折辱我等吧?

什麼叫“幹啥啥不行,尸位素餐第一名”?

你牛逼你去踏平南疆,把太子殿下換回來監國理政啊?

呸,個小王八蛋,未免也太不當人子了!

朱雄英冷眼看著面色都不好看的一眾朝臣,以及跪倒在地不知如何是好的韓宜可,心中微微嘆了口氣。

便宜老爹歷時兩年打造的秀才朝廷,雖然提拔了一些忠良直臣,但缺乏治政經驗是他們最大的弊病,除了一門心思地理想化推行所謂仁政,可以說是一無是處!

原本自己還不想這麼快就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以免落下他人口舌,但是經過韓宜可這麼一鬧,不革新是不行了啊!

繼續任由這些朝臣鼓吹盛世,粉飾太平,將會貽害無窮!

“韓宜可,退回去吧,下次注意便可,朝廷需要你這種忠良直臣繼續為國盡忠!”

聞聽此言,快口御史這才鬆了口氣,臉上恢復了一絲血色,當即起身回到了原位。

太丟人了啊!

雖然自己的確初衷是為了國家大義,但卻是根本未曾瞭解過事實情,以致於當眾出醜丟人,若非太孫殿下仁厚,只怕今日又少不得再進天牢,受那牢獄之災了。

一念至此,韓宜可忍不住臉皮發燙,垂頭喪氣地低著腦袋。

朱雄英見狀心中好笑不已,隨即用銳利的眸子掃視著滿朝文武,突然開口道:“正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孤受命監國,與太子殿下的理念頗有不同,那今日就議一議吧!”

此言一出,群臣皆驚。

一朝天子一朝臣,這是亙古不變的定律。

而今皇太孫監國理政,自然會提拔任用他的親近心腹,推行他的執政理念,此舉群臣早就有所猜測,聞言並不感到意外。

但這才是監國理政的第一天,這位太孫殿下便如此堂而皇之地說了出來,吃相未免也太難看了些吧?

他就不怕落人口實,背後被人戳脊梁骨嗎?

太子殿下剛走不久,你便立馬廢了人家的心血結晶,你還是個人嗎?

那可是你親爹啊!

不當人子,皇太孫!

朱雄英看著面色難看的群臣,嘴角泛起戲謔笑容,緩緩出言道:“第一把火,與諸位臣工都有關係,甚至關係可是很大!”

滿朝文武:“???”

你娘咧!

他想做什麼?

這個小王八蛋,不會是要公報私仇吧?

“大明立國之初,百廢待興、財政緊張,而各種俸祿,如宗藩俸祿、勳戚俸祿、軍士俸餉、百官俸祿,就成為了國家一種沉重的財政包袱,故而造成了朝廷從一開始就不得不實行低俸,這其中宗藩俸祿尤為朝廷之痼疾。”

“這龐大的宗俸支出使得朝廷每年都要耗費鉅額財政來維持其‘食祿而不治事’的寄生生活,給國家財政造成了嚴重的負擔,間接影響了官員的實際俸祿水平。”

“因此孤有意裁減宗俸,予以補償官員的俸祿,畢竟你們的俸祿實在是少得離譜,自古官俸之薄,未有若此者,孤都有些看不下去了!”

滿朝文武:“!!!”

裁減宗俸?

補償官員俸祿?

我沒有聽錯吧?

老天開眼了?

還是說這位太孫殿下發瘋了?

終於有人看見我們俸祿低薄了啊!

那俸祿是低嗎?

那他孃的簡直就是低得離譜!

正一品月俸米八十七石,從一品至正三品,遞減十三石至三十五石,從三品二十六石,正四品二十四石,從四品二十一石,正五品十六石,從五品十四石,正六品十石,從六品八石,正七品至從九品遞減五斗,至五石而止!

離譜嗎?

一個正一品的朝堂巨頭,一個月俸米才八十七石,而身居京師之中,婚喪嫁娶、親友宴飲、日常開支哪一項不是一筆巨大的開銷?

這八十七石俸米對於正一品的朝堂巨頭而言,簡直就是杯水車薪,若真靠俸米過活,只怕養家餬口都是一件難事!

反觀那些個宗室成員,初親王歲祿定為五萬石,後定減親王歲祿為萬石,郡王二千石,鎮國將軍千石,輔國將軍八百石,奉國將軍六百石,鎮國中尉四百石,輔國中尉三百石,奉國中尉二百石。另有大量賜田,有的親王竟至數千上萬頃。

這些宗室成員,才是真正地含著金鑰匙出生,一朝降世財富、爵位盡數安排得一應俱全,甚至婚喪嫁娶還是朝廷撥款補償!

一邊是飯都快吃不起的朝堂重臣,一邊是錦衣玉食的宗室成員,這二者之間的差距,簡直大到令人心生怨憤!

但這是當今天子親手製定的俸祿制度,即便太孫殿下有意革新,也無人膽敢應聲。

“怎麼了?都說說啊!這俸祿制度有哪些危害,都報上來,皇爺爺那邊孤自會去解決,你們大可放心!”

眼見無人吭聲,朱雄英不由出言催促道,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

但當今天子淫威甚重,即便朝臣聞言有些意動,卻還是不敢開口。

朱雄英見狀勃然大怒,指著滿朝文武怒罵道:“說話!一個個都啞巴了?孤可提醒你們,過了這個村沒可就這個店了,給你們漲錢還不樂意?一群慫包!”

在言語的不斷刺激之下,終於有人挺身而出了。

戶部尚書趙勉面帶遲疑地出列奏道:“啟稟太孫殿下,今在外諸司文臣去家甚遠,妻子隨行,祿厚者月給米不過二石,薄者一石,又多折鈔,九載之間,仰事俯首之資,道路往來之費,親故問譴之需,滿罷閒居之用,其祿不贍,則不免失其所守,而陷於罪者多矣!”

有了第一個人帶頭,自然就有了跟隨者。

畢竟這俸祿一事,涉及到所有朝臣的自身利益,他們苦於這些微薄的俸祿,太久了!

“殿下,先賢有云: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但我朝俸祿低薄,吏不廉則政治削,祿不充則飢寒迫,所以漁殺小利,蠹耗下民,由茲而作矣,反倒是逼出了魚肉百姓的貪官汙吏!”

“在如此低俸之下,更是使得廉吏生活拮据,難以維持生計,甚至臣聽聞有同僚因微薄的官俸不足開支,只好靠賣字謀生……”

“殿下,官員的家庭成員普遍多達數十人,單單靠低微的俸給,絕大多數是無法滿足其生活享受的,入不敷出才是迫使他們競相走上貪汙之路的重要原因啊!”

“俸祿制度必須改革,若是長此以往,只怕會逼生出越來越多的貪官汙吏!”

看著爭相出言的滿朝文武,朱雄英覺得有些蛋疼。

自己怎就傻了吧唧地讓他們開口,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啊!

這他孃的現在不得不聽這些可憐巴巴的朝臣大訴苦水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扶雲樓

漢搬

南北英雄本

籍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