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次三法司帶頭髮威之後,無數彈劾皇太孫攫取私利、中飽私囊的奏疏如雪花般飛向了內閣,而後原封不動地被送到了御桌之上。

畢竟都已經算是撕破臉了,哪裡還會在乎什麼“睚眥必報”的名頭,索性擺明車馬廝殺一場。

於三法司而言,皇太孫想要得寸進尺地為刑徒請功,撼動律法威嚴,動搖三法司的地位,那絕對不行;於其餘見風使舵的朝臣而言,皇太孫鋒芒太盛,如若不趁機加以壓制,只怕日後自己等人的日子並不好過。

面對朝臣彈劾皇太孫,當朝天子難得沒有發怒,將這些彈劾奏摺盡皆留中不發,隨手就給扔進了垃圾桶。

太子爺對此唯有抱以苦笑,索性選擇如自家父皇那般置之不理,等待那個小王八蛋還朝之後,雙方對簿公堂問清是非曲直,再徹底解決此事。

真正監國之後,太子朱標才明白,很多時候,家國家國,雖然家在前,但自己不得不將國放在第一位!

即便如此一來,很有可能委屈愛子,那也是別無選擇的事情!

皇上與太子爺這種坐視不理的鴕鳥行為,更加助長了三法司官員與囂張跋扈皇太孫鬥爭的信心,於是乎彈劾奏摺非但未曾減少,反倒是猛漲了一波,各種各樣的彈劾理由層出不窮,就差給那位皇太孫扣上十惡不赦的屎盆子了。

人是健忘的,尤其是在勾心鬥角、爭權奪利的朝堂之上。

三法司官員,幾乎都快忘記,最先提議設立三法司之人,昔年苦心竭力維護他們之人,不是旁人,正是此刻他們恨得咬牙切齒的皇太孫!

得到了瘋狗毛人屠的臨死饋贈,天劍局的勢力可謂是突飛猛進,金陵帝都城內發生的一舉一動,自然瞞不過即將抵達京師的朱雄英,何況還有一個“秘密間諜”潛伏在太祖爺身邊。

看著這些傳遞過來的情報,朱雄英對此頗為無奈,但並未動怒。

那些個忠正賢良,現在是把自己當成頭號敵人了!

自太子老爹監國之後,大力提拔了一些缺乏實踐意識和從事公共事務的經驗,也沒有領導才能的儒學門徒,簡單說來就是三個字————書呆子!

如頗有賢名的儒家學者黃子澄,被他任命為翰林學士;精於禮制和兵法,對經義書學頗有大成風範的學者齊泰,被他提拔為了兵部左侍郎;大儒宋濂得意高徒,素有“小韓愈”之稱的方孝孺,被他徵召為翰林侍講……

所有人都在為太子老爹寬刑省獄,嚴懲宦官,革除弊症,大力推行仁政為歡欣鼓舞時,只有朱雄英冷眼注視著這一切。

多麼相似的一幕啊!

昔年小建文剛剛即位稱帝時,不也如同自家老爹這般,硬生生地整出了一個“建文新政”嗎?

自己這個便宜老爹,自幼習從儒家聖言,仰慕聖賢之道,環聚在他身邊之人,無一不是蜚聲宇內的碩儒名士,當世名流。

這些個儒學大家,這些個謙謙君子,從來不會告訴朱標,蒙古韃子之窮兇極惡,每年歲秋都會殺入長城,燒村毀寨,屠戮百姓,姦淫擄掠,致使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他們也不會告訴朱標,從元末明初開始,倭國境內在戰爭中失敗了的封建主與奴隸主,便組織武士、商人、浪人等統稱為倭寇的武裝勢力,到大明沿海地區進行武裝走私和搶掠騷擾,燒殺劫掠,無惡不作,罪行簡直罄竹難書。

他們也不會告訴朱標,昔年為了趕走蒙古韃子,推翻大元帝國的殘暴統治,有多少熱血兒郎拋頭顱灑熱血,奉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這才換來了漢家天下的大明帝國!

這些個朱標一直尊崇有加的先生們,君子們,只會告訴他:“兵者,兇器也!戰者,逆德也!爭者,事之末也!”

“陰謀逆德,好用兇器,試身於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

自家老爹,真可謂是含著金鑰匙出身,五歲開始接受碩儒宋濂教導,十歲成為吳王世子,十四歲成為大明帝國的皇太子,從未經歷過戰亂之苦,亦未親自上陣殺敵,終日環繞在身邊的就是那些張口仁義道德,閉口儒家聖言的大儒名士,自己能期望他怎樣呢?

太子朱標,與自己的執政理念,可是截然相反啊!

一念至此,朱雄英唯有喟然長嘆一聲,對此頗為無奈。

一個仁厚到了極致的老爹,將來只怕會成為自己最大的阻礙啊!

至於為何要為那些刑徒請功減刑,這就是一場弘大的東北大開發計劃了。

遼東之地雖然條條驛路修繕完畢,但其本身就是苦寒之地,別說平民百姓,連商賈之流都不願踏足,僅有少量遊商為了暴利,同遼東蠻族交換馬匹牛羊。

但這樣完全不行啊!

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就像兩座城堡,拱衛著渤海最西頭的燕京。

所以,遼東之地,對燕京而言異常重要,大明帝國必須將其牢牢掌控在手中。

何況,建州野豬皮,可就是崛起於這遼東之地啊!

呵,當大明王朝在仁宣之治的承平歲月中,日漸中落開始衰亡之時,所有人都認為大明王朝的最大隱患是北方如日中天的瓦剌。

似乎草原與中原的對峙與抗衡,才是自古以來中土歷史的主流。

然而,此刻在遼東之苦寒之地,一個無人問津的角落,一個新的勢力正在萌發,赫然正是建州野豬皮!

對待八方蠻夷,僅是靠羈縻制度是不行的,兩百餘年後,那位“煤山戰神”對這一點可謂是刻骨銘心!

故而朱雄英並不打算讓大明帝國走上這麼一條老路,開疆拓土之後,對這些嶄新疆土進行開發與治理,是必不可少之舉!

何況遼東雖是苦寒之地,但正因如此,遼東部族養成了剽悍好戰的性格,明末之際李成梁父子麾下的遼東鐵騎可是打出了赫赫威名,在青史之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所以朱雄英早就為這批刑徒準備了一個好去處:大興東北!

一路無言,當皇太孫的車架抵達京師後,原本波譎雲詭的金陵帝都內卻是詭異地安靜了下來。

山雨欲來風滿樓!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二戰:從哈布斯堡的復仇開始

瑪利亞特蕾莎大公

美刀霸權的危機

光錐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