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這個兩難抉擇,太子爺會如何做?

很簡單,朝堂議事!

漕運疏浚,大功於朝!

諸如宋禮、白英、陳瑄等有功之臣自然應當大力封賞,已經交由內閣與吏部擬定,但那批本是囚徒罪犯色刑徒該不該嘉賞,為其減輕刑責,成為了縈繞在太子爺心間的一個難題。

愛子在奏疏之中稱,正是因為他承諾為貢獻突出的刑徒請功減刑,那些刑徒才會不辭辛勞地艱苦勞作,這才得以大大縮短了預定工期!

如此說來,這批刑徒自然在此次疏浚漕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朝廷理應對其大力嘉賞,以彰顯皇恩浩蕩!

但問題在於,這會駁了三法司的臉面,將愛子徹底推到他們的對立面啊!

因楊靖與袁泰之事,刑部尚書沒了,都察院右都御史沒了,這兩個職位至今依舊空懸,甚至還連帶著當今天子對都察院進行了一次大清查,十幾名御史因此掉了腦袋。

楊靖以一介草民,獨身去了安南索要糧草,袁泰則被扔進了天牢,恐再無出獄之日。

這兩位素有賢名的忠良之士,皆因愛子而慘遭廢黜貶斥,甚至還有性命之憂。

若說這方朝堂之中,何人對那位皇太孫恨得咬牙切齒,那必屬這些御史賢良們無疑了。

此刻愛子又提議為刑徒請功減刑,只怕會瞬間引爆他們心中的怒火,爭相上奏彈劾愛子,這事兒很是麻煩啊!

太子爺憂心忡忡地走入乾清宮正殿,卻見滿朝文武盡皆喜氣洋洋,面帶喜色,顯然已經得知漕運疏浚通航的訊息。

還未等太子爺開口,素來親近皇太孫的宣德侯便出列奏道:“啟稟殿下,太孫殿下攜二十萬征夫刑徒,歷時半載勞作成功疏浚漕運,此乃大功一件,臣請封賞有功之臣。”

“理應如此!”

“太孫殿下大功於朝,理應嘉賞!”

“臣附議!”

老金頭率先提議,群臣紛紛跟上,請奏對有功之臣加以封賞。

僅僅半年疏浚了漕運,使得南北運河恢復通航,這等大功擺在眼前,加上那位太孫殿下的特殊身份,何人膽敢在此時加以置喙?

文武百官此刻皆是一片溢美之詞,就差誇讚那位殿下是聖人降世了。

太子爺見狀神情很是古怪,正準備順水推舟,就此敲定此事時,意外卻是出現了。

大理寺卿湯宗突兀奏道:“啟稟殿下,太孫殿下準備為刑徒請功減刑,臣以為……頗為不妥!”

“刑徒本身罪孽深重,朝廷利用刑徒修築水利、帝陵等工程,自先秦便成定製,從未見過因此為其請功減刑的先例!”

“何況這些刑徒大多皆是重案在身,如若因此而減輕其刑罰,那置我大明律法於何地?置百姓安危於何地?”

“臣祈請殿下從功臣名錄上劃去這批刑徒,以護我大明律法!”

湯宗這番話講得漂亮至極,絲毫不提及那位皇太孫,反倒是引經據典,援引先例,駁斥這種做法,似乎完全是為大明考量。

刑部侍郎虞謙聞言亦是出列奏道:“刑徒修築水利,本就是其職責,談何請功減刑一說?若開了這個先河,那豈不是鼓勵暴徒作亂?反正皆可以此減刑保命!”

“臣請殿下三思,此舉萬萬不可!”

湯宗與虞謙之後,一名名御史接連站了出來,言之鑿鑿地抵制這種為刑徒請功減刑的可笑行為,就差指著那位皇太孫大罵愚蠢無知了!

開什麼玩笑?

征夫刑徒可都是國家修築工程的有力資源,若是為其請功減刑,放了這些經驗豐富的囚徒罪犯,那日後修建工事的時候,上哪兒找工具人去?

那位皇太孫,是真的飄了啊!

抬手就想為上千刑刑徒請功減刑,置大明律法於何地?

何況這些刑徒無一不是些亡命之徒,真個將其釋放,即便朝廷出手將其安置妥當,難道他們就會痛改前非,不再作惡了嗎?

簡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

封賞有功之臣,可以!

但這批刑徒,絕對不行!

三法司在大理寺卿湯宗的率領之下,悍然發動了反擊,堅決抵制為刑徒請功減刑一事。

群臣百官頓時安靜了下來,僅有那些御史不停在口若懸河地引經據典,述說此舉是多麼荒唐可笑。

太子爺頗為頭疼的看著眼前這一幕,不知該如何是好。

這位眾望所歸的帝國繼承人,在面臨兩難抉擇時,卻是體現出了自身性格的致命缺陷————優柔寡斷!

太子朱標生性仁厚溫良,天生仁君苗子,卻註定了他只會成為一代守成仁君,成為不了一代開疆雄主。

朝堂之上發生的事情,很快便傳到了太祖爺耳中,老爺子沉默良久,卻是依舊沒有出手,選擇坐視事態發展。

太子的表現令人失望,但他很是想知道,太孫回京之後,會如何應對團結一致的三大法司?

徐州工部分司,茹瑺與秦逵目送著太孫殿下率有功之臣啟程回京,準備接受朝廷封賞。

直到一行人消失在眼前,茹瑺才略有深意地對身旁好友出言道:“文用,你說太孫殿下此次入京,究竟想要做什麼?”

“為刑徒請功減刑,此舉可是亙古未有啊,即便那些帝王大赦天下,也未曾恩及到這些刑徒半分!”

無怪三大法司拼死抵制,就連茹瑺都對皇太孫不抱信心。

畢竟此舉,太過荒唐可笑了。

當囚徒罪犯成為刑徒那一刻開始,他們就不再是一個人,而是成為苦力資源了。

修帝陵、築水利、建邊防……這哪一項不需要苦力支援,與其徵集那些平民百姓,惹得天怒人怨,自然不如抽調這些刑徒動工。

要知道,徭役沉重,不是盛世之像!

那些個鼓吹盛世、粉飾太平的文武百官,甚至就連那位天子,會同意太孫殿下此舉嗎?

秦逵眺望著天際,不知過了多久,才幽幽開口道:“太孫殿下能不能成功,我不知道,但我清楚一件事情,這位殿下想做的事情,還從未失敗過!”

“昔年他於長街襲殺那位罪王,雖然功虧一簣,但事後兩次威逼天子,最終逼得那位罪王拔刀自刎,黯然收場,難道你忘了嗎?”

茹瑺聞言心中一凜,旋即面露苦笑之色。

太孫殿下,總是喜歡做出驚人之舉,令人為之瞠目結舌,膽戰心驚。

但他這每一次舉動背後,似乎都帶有深意,旁人根本琢磨不透。

“憂心這些作甚?你我二人只需做好監工便是,任由殿下去京師大鬧一場吧!”

秦逵大笑一聲,語氣之中充滿了輕鬆。

跟著這位太孫殿下做事,實在是一件令人愉悅的事情。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四合院:拆遷風波

無敵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