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二女拿著這幾顆價值連城的土豆,朱雄英沉吟了片刻,索性帶著眾人來到了文淵閣,並以皇太孫的名義召集了一眾文武重臣,公卿巨頭。

有些話,僅是講給康鐸一人聽,定然遠遠不夠。

想要改變整個大明朝野對草原的錯誤看法,就必須從這些執掌權力之人開始做起!

六部尚書,帝國大將,凡在京之重臣,都在太子爺的帶領下草草結束晚宴,一頭霧水地來到了文淵閣。

入內卻見那《山河社稷圖》徑直掛在了眼前,令人頓時心中一凜。

因為不過短短几年過去,這副社稷神器上面,與群臣先前所見,卻是大變了個模樣。

倭國、高麗、安南沒了,取而代之的是三個行省。

遠在塞外的嶺北行省納入了大明版圖,河西走廊也畫上了鮮豔的紅色,大明南征北戰,打出了赫赫威名,也打出了一個遼闊疆域。

而這一切變化,大都皆因眼前這個少年郎。

《山河社稷圖》當前,眾人對於今日太孫殿下即將說的事情,心中也有了個底,無非就是出兵征戰罷了。

對此武夫大將自然歡喜,文臣忠良卻是眉頭緊皺,甚至看向朱雄英的目光之中都帶有隱憂。

太孫殿下好大喜功,窮兵黷武,看來當真並非虛言啊!

這西域與南疆的兩路大軍,可還在為大明開疆拓土啊,難道這位太孫殿下對此還不滿意,想要再發一路大軍,出兵漠北草原嗎?

太子爺察覺到群臣的異樣眼光,忍不住輕咳了兩聲詢問道:“英兒,著急忙慌地把我們叫來,所為何事?”

朱雄英並未當即回答,而是環顧四周,此刻可以說除去帶兵作戰與鎮守一方的賢才外,整個大明最頂尖的賢才幹吏、帝國大將盡皆匯聚在此,是時候給他們上一課了。

“小子今日迫不及待地請諸位前來,真正原因暫且容小子先賣個關子,還請諸位大才先回答小子一個問題,為何中原一直無法吞併草原?”

太子爺:“???”

一眾朝臣:“???”

你娘咧!

中原吞併草原?

你可真敢說啊!

這個小王八蛋,未免也太狂妄了吧?

大明國力雖然逐漸攀升至巔峰,但也沒達到可以徹底剷除蒙古韃子,吞併整個蒙古草原的地步啊?

何況縱觀歷朝歷代,連戰勝草原遊牧民族的先例都少的可憐,更別提吞併草原了!

產生這種想法之人,不是傻子就是瘋子!

眼前這位太孫殿下,很明顯不是這兩種人,那隻能證明一件事情:太孫殿下好大喜功,窮兵黷武實錘了!

不過既然話題都說到了,群臣早就有進言勸諫的心思,現在倒是個不錯的機會。

既然太孫殿下都主動求罵了,一眾朝臣哪裡還忍得住,茹瑺、秦逵、侯庸、鬱新、翟善等新任尚書紛紛引經據典,高談闊論,唾沫星子噴了朱雄英一臉。

就連楊士奇等人都忍不住,臨陣倒戈,當場加入了大明高階噴子團隊,將朱某人噴了個狗血淋頭,體無完膚,就差指著他的鼻子大罵其好大喜功,窮兵黷武了。

朱雄英耐著性子聽完他們的高談闊論,卻是有些失望。

這些賢才幹吏所講出的理由,無非就是康鐸之前那些言語,基於歷朝歷代血與淚的教訓,聲淚俱下地控訴草原對大明而言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完全沒有必要出兵草原。

大明將嶺北行省強行納入版圖,為了掌控這塊戰略飛地,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不但派出數萬大軍前去鎮守,還要設定軍堡防禦體系,甚至遷徙征夫刑徒前去拓荒墾殖,代價不可謂不高。

遼東之地正在拓荒,朝廷需要補貼人力錢糧;嶺北行省也在拓荒,朝廷還要補貼人力錢糧,現在又要重置交趾,郡縣安南,朝廷還是得補貼人力錢糧……更別提河西走廊的駐軍物資這些了。

大明帝國雖然國力逐漸攀升至鼎峰,但是也架不住太孫殿下這樣玩啊?

咋滴接連幾次勝利,現在都開始飄了,準備吞併整個草原了?

呸,啥也不是!

戶部尚書鬱新從始至終未曾開口,直到眾人平靜了下來,這才緩緩出言道:“諸君所言都有道理,但尚未說到點子上,中原無法吞併草原,真正的原因在於,草原荒漠之地並不適合農耕,而我中原子民自古以來便以農耕為主,故而即便打下了那些草原牧場,除了可以蓄養牛羊馬匹之外也根本沒用,如嶺北行省那般只會成為國家財政的負擔!”

“嶺北行省乃是戰略要地,大明可以補貼人力錢糧將其掌控在手中,但是其他地區大明即便掌控了,也無法開墾荒地,種植糧食,誠可謂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故而從古至今才沒有中原王朝吞併草原的先例出現!”

“對大明而言,即便將蒙古韃子、瓦剌等部落趕出了漠北草原,可那又如何呢?大明控制了漠北草原,不但不能耕種糧食,反而需要朝廷在此建立起嚴密的軍事防線,更需要將無數的糧草源源不斷地運送到嶺北行省,如此,才可維持數萬大軍在嶺北行省的鎮守生活!”

“草原土地不能耕作,大明要之無用,這才是中原無法吞併草原的原因,否則昔年那強漢盛唐空前強大,為何不大舉興兵,直接殺光誅盡草原蠻子,將其納入帝國版圖?”

話音剛落,掌聲響起,朱雄英滿臉欣喜地看著這位戶部尚書,對他的印象可謂是好到了極點。

鬱新此人相貌雄偉、聲音洪亮、威儀整齊,太祖爺對其青睞有加,特賜名“新”,授予戶部度支主事,後升為北平部郎中,進階奉議大夫,而後被朱雄英監國之時提拔為了戶部尚書。

從步入朝堂開始,鬱新便一直在戶部任職,從而積累了大量寶貴的經驗,對天下各地糧食產出可謂是如數家珍。

搞錢糧的果真就是不一樣,從實際問題出發,一語道出了這個難題的根本,比起楊士奇這些只知引經據典的愣頭青,不知好出了多少。

朱雄英讚賞不已地出言道:“鬱大人所言極是,正是這麼個道理,歷代中原王朝可以打退草原蠻子一次、十次、百次、千次,甚至可以如冠軍侯霍去病那般將匈蠻夷打得倉皇北顧,但不等幾十百年,草原大漠之中又會出現一支新興崛起的遊牧民族,從秦漢之匈奴、羌狄,到三國之烏桓、鮮卑,再到兩晉南北朝之柔然、高車,隋唐之突厥、吐蕃、回紇,兩宋之契丹、蒙古,草原蠻子僅僅只是換了一個部族,換了一個名字罷了,究其原因便是因為那塊地,不是我中原的!”

淹了口唾沫,朱雄英意味深長地看了鬱新一眼,緩緩出言道:“若是我大明,可以把糧食種遍草原,那諸君覺得,那廣袤無垠的草原,對我大明而言還會是雞肋之地嗎?”

太子爺:“!!!”

一眾朝臣:“!!!”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興泰六十八年

春江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