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城門,人山人海。

今日乃是北伐大軍班師回朝的大喜之日,帝都許久未曾舉辦過這等盛大典禮了。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自大明立國以來,王師數次出擊,幾乎皆是大勝還朝,鮮有失敗之事發生,這就導致帝都子民現在都快麻木了。

王師北伐蒙元,不但將其趕出了中遠大地,甚至還一舉生擒了那個蒙古大汗,又順手滅了不聽話的高麗……

王師西征雲南,打得元朝殘寇抱頭鼠竄,各大土司酋長紛紛來降,徹底拼全了大明帝國的最後一塊版圖……

王師出海遠征暴虐倭國,一戰而破之,自此倭寇盡除,沿海百姓再未受到劫掠之苦……

王師南下征伐中南半島,歷經五年艱苦鏖戰,竟是一舉踏破南疆五國,將中南半島東部地區盡數收入囊中……

四夷賓服,八方來朝,靠的不是禮儀道德,而是這些大明兒郎浴血搏殺,用手中利刃與胸中熱血硬生生殺出來的。

但這接連不斷的大捷也導致了一個比較尷尬的問題,那便是朝野上下的“麻木不仁”。

似乎從太祖高皇帝開始,王師便沒有吃過敗仗,無論是不可一世的蒙古鐵騎,還是氣焰囂張的帖國軍團,最終都倒在了王師的馬蹄之下!

或許,這才是天朝上國真正的實力!

然而大捷不斷,不但百姓麻木,就連朝臣亦是如此。

比如最初王師班師回朝,太祖高皇帝都曾親自出迎,之後便是太子殿下代替皇上親臨,而後便是一眾朝堂巨頭,直至到禮部尚書與兵部尚書……

這迎接儀式的檔次逐漸下降,以致於帝都子民再也難以見到昔年“天子親臨、百官齊聚”的盛況!

不過今日倒是奇了,不知出於什麼目的,當今天子竟然親率文武百官在此迎接北伐大軍,給予了他們最高標準的優渥待遇,看得一眾儒臣都忍不住搖頭苦笑。

天子車輦正停在城門口處,武德大帝絲毫沒有半點急躁,不時還與傅友德等軍中大將聊天打屁,反倒是惹得群臣眼紅不已。

方孝孺扯了扯黃觀的衣袖,憂心忡忡地出言道:“瀾伯兄,皇上如此鄭重地迎接北伐大軍,本是應有之舉,將士們浴血搏殺拿命換來的赫赫功績,值得起如此待遇,老夫也不是個迂腐之人!”

“但是老夫擔心,那涼國公本就心高氣傲,受到皇上這般禮遇,加上方立戰功,只怕會更加囂張跋扈啊!”

黃觀聞言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有些不知該如何是好。

文武相爭並非是字面上那麼簡單,更關鍵的是理念不和。

那涼國公藍玉囂張跋扈人盡皆知,先前甚至敢對太祖高皇帝不敬,否則也不會引得高皇帝忌憚,硬生生地壓下了他的戰功,不晉封其為國公。

但是當今天子卻是絲毫不見這方面的擔憂,對這些個勳貴武官可謂是親近到了極點,也難怪會有皇上“好大喜功”的謠言傳出。

這可不是一個好兆頭啊!

“老夫早就察覺到了,但苦於人微言輕,希古兄心中可有良策?”

黃觀不過是個臨時巡撫,與方孝孺這位縉紳領袖相比,自然差了不止一點半點。

聞聽此言,方大儒苦笑著搖了搖頭,略顯落寞地回答道:“皇上的脾氣秉性你我皆知,好大喜功雖是謠言,但這位明顯重武輕文,與先帝相比……”

“噤聲!”

一旁的廖升突然低喝道,打斷了方孝孺的不敬之語。

他在一旁聽得心驚肉跳,恨不得給這兩個蠢貨一人一個耳光。

都什麼時候了,還敢在大庭廣眾之下非議天子,真當那無所不糾的天劍局是吃閒飯的?

就方孝孺這書呆子模樣,還好意思自稱“不是個迂腐之人”,廖升在一旁都快憋不住笑了。

被這麼一打斷,二人便醒悟了過來,老老實實地閉口不言。

不過看看眼前這陣仗,廖升也不由慨嘆了一句。

非是他們這些儒臣羨慕嫉妒恨,而是皇上擺出的這陣仗的確太大了。

當今天子率文武百官親自相迎,數萬百姓翹首以盼,禁軍上十二衛負責在前方開道,五城兵馬司揮負責維持現場秩序,整個京師可以說全部戒嚴……這般待遇,自大明開國以來,也唯有那天下第一武夫徐天德曾經享受過!

天子車輦旁,傅友德騎乘在高大戰馬上,滿臉的與有榮光。

不過當他注意到方孝孺等人的兇惡眼神時,卻是忍不住打了個寒顫,忍不住出言道:“陛下,這陣仗是不是搞得有些大了?”

“大嗎?朕還覺得有些不夠,可惜飛球軍損失慘重,不然讓他們升空遊行,那就更加完美了!”

傅友德:“!!!”

你娘咧!

你是真不怕儒臣發狂啊!

還他孃的“升空遊行”,那些儒臣不敢噴你,還不敢罵死我們?

“老傅啊,此次北伐大捷,於我大明而言,意義十分重大,一舉全殲了韃靼與瓦剌,肅清整個草原荒漠,至少消弭了北疆數十年的邊寇之患,如此大張旗鼓地歡迎我大明有功之臣,朕覺得再大的陣仗都不為過!”

朱雄英倚靠在龍椅上,懶洋洋地回答道,心中卻是感慨萬千。

傅友德等軍中大將不知道,方孝孺等朝堂重臣也不知道,這韃靼與瓦剌將來會給大明造成何等巨大的創傷!

永樂大帝為了打壓蒙古正統勢力,選擇扶持年輕的衛拉特勢力(瓦剌),而後仁宣二宗全面罷兵修生養息,加之瓦剌首領脫歡對宣宗皇帝非常恭順,瓦剌使臣可以在甘寧等處久住,刺探大明虛實。

這種“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戰略方針,直接釀成了一場影響大明國運的土木堡之變!

正統四年,也先太師召集諸部,兵分四路進攻明朝邊境,也先軍隊銳不可擋,大同明軍交戰失利。塞外城堡,接連失陷。

值此危難之際,大明戰神朱祁鎮不顧吏部尚書王直等群臣反對,偕同太監王振率大萬御駕親征,結果就是大明精銳軍隊損失殆盡,勳貴武官盡皆殉國,戰神朱祁鎮被生擒活捉,若非出現了一位“擎天之臣”于謙艱難守住了帝都北京,只怕大明就此亡國矣。

土木堡慘敗致使王師精銳主力喪失殆盡,隨同朱祁鎮一起出徵的六部九卿全部戰死,使得明朝朝堂為之一空,此次慘敗徹底改變了大明國運。

瓦剌出了一個也先,韃靼自然不甘落後,後於嘉靖朝出了一位中興之主,達延汗。

此人乃是成吉思汗的第十五世孫,瓦剌太師也先的外曾孫,先後征服了衛拉特部、亦思馬因、火篩、亦卜剌,統一整個漠南蒙古,成為右翼蒙古的“中興之主”。

達延汗在後來的十數年間,間或領兵出沒於大明的固原、寧夏、大同、宣府、榆林等邊關重鎮,給北疆百姓造成了難以抹除的傷痛。

而他的孫子俺答汗阿勒坦亦是一位人傑,甚至效仿瓦剌太師也先兵圍大明帝都,自導自演了一出“俺答封貢”的戲碼,一路勢如破竹殺到了京城腳下,燒殺劫掠後才猖狂離去,並且此後二十餘年間,俺答連年南下擄掠,長城沿線的百姓深受其害。

總而言之,韃靼與瓦剌,將會在未來的某一天,出現一位又一位的中興之主與蓋世人傑,給大明帝國帶來難以承受的巨大傷痛。

這也是為何,當朱雄英得知北伐大軍全殲了韃靼與瓦剌,會如此欣喜的真正原因:他已經成功改寫了歷史!

正當此時,人群之中不知哪個莽漢暴喝了一聲:“快看!來了來了!北伐兒郎回來了!”

此話一出,原本喧鬧嘈雜的人海瞬間安靜了下來,眾人紛紛墊腳望去,目光之中充滿了熾熱光芒。

“奏樂!放炮!快!”

朱雄英立馬坐直了身子,下達了奏樂的命令。

眾人只見不遠之處,突然揚起陣陣煙塵,一杆大明龍旗高揚翻飛,就著狂風獵獵作響。

為首一支虎賁鐵騎率先登場,魁梧的身形,精湛的騎術,有序的陣型,雄赳赳氣昂昂地出現在眾人眼前,無形之中又展示了一波大明鐵騎的悍勇雄武。

大明王師,回來了!

小藍藍等人正在輕鬆寫意地聊天打屁,眾人紛紛猜測著今日前來迎接王師的倒黴蛋兒會是誰,最終以兵部尚書齊泰得票最多勝出。

畢竟這齊泰好歹是個兵部尚書,並且親自而今大明王師大勝而歸,他也有著不小的功績,代表天子出城相迎也算是應有之舉。

始終不吭聲的十三郎突然注意到了城門口處的動靜,立馬就來了精神,裝作無意地插嘴道:“一千兩,本王賭天子親迎!”

眾將聞言一愣,隨即轟然大笑了起來,調侃這位寧王殿下是不是失心瘋了。

朱十三卻是滿臉鄙夷目光,又加了一千兩,惹得眾人紛紛下注,接下了這個賭約。

結果還未走出幾步遠,他們便氣得破口大罵了起來,恨不得捶死朱十三這個混賬東西。

難怪他想誇下如此海口,前面赫然正是禁軍開道。

那兩道高如鐵塔的壯碩身軀立在前方,不是禁軍統領慕容二兄弟還能是誰?

此二人一向與當今天子形影不離,這也就代表著,陛下真的來了!

今日,大軍還師,天子親迎!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反殺服不服

青衫北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