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國子祭酒劉崧、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王景、翰林侍講兼內閣大臣方孝孺……等大人請求面聖,意欲前往曲阜論道。”

王鉞小心翼翼地躬身稟報道,額頭上已經冒出了冷汗。

這哪裡是請求啊,這分明就是逼宮啊!

他們這些天下揚名的碩儒名士,哪一個不是士林之中舉足輕重的人物,深受天下士子敬重愛戴,此刻竟是齊聚於御書房外,等待著面見天子,前往曲阜論道,頓時給人帶來了極大的壓力。

王鉞可是清楚,所謂燕京新學到底是怎麼回事,皇上完全可以拒絕他們這個無理要求,將在阻攔在帝都當中,以便新學順利推行。

但是,當今天子的一句話,卻是瞬間讓王鉞明白,自己格局小了。

朱雄英聞言一愣,而後無所謂地回答道:“不用進來了,他們不是想去論道,那就去吧,朕也不能強人所難嘛!”

“新學究竟能否在程朱儒生的圍攻之下站穩跟腳,還是需要經歷檢驗的,此次曲阜論道便是最好的機會。”

“說白了,此次曲阜論道就是一場學術決戰,朕自然希望整個大明的碩儒名士全都齊聚曲阜,替朕檢驗一下新學的質量,若是此次論道,他們無法將新學駁斥為歪理邪說、無端偽學,那新學將會就此揚名天下,倒是省去了朕多費手腳!”

“對王紳,對新學而言,這是一次危機,同樣也是一次機遇,就看王紳學到了幾分真本分了!”

王鉞聽聞這番解釋,對當今天子的魄力佩服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當即不再猶豫躬身退出了御書房。

朱雄英起身在御書房中來回踱步,一時之間顯得有些擔憂。

說不緊張那是假的,畢竟王紳與新學即將面對的是整個大明天下程朱儒生的怒火,他能否扛過這道考驗,抓住此次機遇,將新學發揚光大,朱雄英並不能保證。

但是他相信一點,真理終究是真理,絕對不會被埋沒!

不過這些儒臣的表現,倒是令朱雄英比較滿意的,究竟是碩儒名士,還是利祿之徒,現在一眼便可分辨清楚。

如劉崧、王景、方孝孺等儒臣,在已經得知自己這個皇上就是幕後黑手的情況下,還寧肯冒著觸怒龍顏的風險,也要為了心中的志向齊聚一處請求面聖,親自趕往曲阜論道。

或許這才是所謂的仁人志士吧,由於太祖高皇帝大施淫威,導致明初文壇一片死寂,唯上是尊,明哲保身,學術上循規蹈矩,步趨程朱,不敢越雷池半步,毫無創見,以致於後人稱“經學之廢,實自此始”。

而後先帝登基,建文改元,科舉盛行,士人奔競於仕途,在利祿的引誘下與官方保持一致,雖然這種改變對符合朝廷“養士取士”的國策,能夠極好地補充朝廷對於賢才幹吏的需求。

但凡事皆是有利有弊,文教昌盛,科舉完備,所選拔而出的貢生進士,大多皆是些追求功名的利祿之徒,像方孝孺、劉崧這般的氣節文人反倒是少了許多。

即便朱雄英不喜歡這些儒臣的治國理念與思想觀念,但這不影響他欽佩這些氣節文人的高尚德操,與忠正風骨。

御書房外,方孝孺等人見王鉞獨自走了出來,心中忍不住咯噔一跳,臉色瞬間難看了起來。

陛下這是拒絕自己等人的請求了嗎?

不過想想也是,陛下有心弘揚所謂新學,而自己等人準備趕赴曲阜為難那新學魁首王紳,陛下此刻阻攔自己等人,倒是顯得再合理不過了啊!

方孝孺與劉崧對視了一眼,盡皆看出了對方眼中的失望之色。

他們前來面聖之前,便已經打定了主意。

因為陛下一直都是位極有主見的蓋世雄主,表面上從諫如流,實則胸中自有溝壑,以大義試圖勸陛下回心轉意,摒棄偽學,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故而眾人決定親自趕去曲阜與那王紳論道,從他宣揚的新學加以駁斥,運用先賢聖言將其徹底擊潰,當眾揭露其異端邪說的本質,如此一來即便皇上心有不甘,也不得不順從天下儒生的訴求,將其全面封禁!

自己等人不過是前站,天下各地皆有無數隱士、山人、才子、名士摩拳擦掌,準備奔赴曲阜共襄盛事。

只是可惜,陛下不願……

“諸位大人,陛下說了,大可自行前去曲阜,除此之外,陛下還說了,前去曲阜的碩儒名士越多越好,替他檢驗一下新學的成色!”

方孝孺等儒臣聞聽此言,狂喜之後卻又眉頭緊皺,滿臉驚駭地面面相覷。

陛下這口氣……未免也太大了些吧?

他就對那王紳,對那新學如此有信心?

直面天下儒生,與其辯駁論道!

王紳,新學,行嗎?

方孝孺等人忍不住啞言失笑,向著王鉞拱了拱手,隨即大步離去。

“希古啊,陛下雖然有時候恣意妄為,但是我等不得不承認,陛下之氣魄遠非常人啊!”

“此言有理,單論氣魄而言,皇上頗有太祖高皇帝之風,實乃我大明之幸!”

“此次曲阜論道,既然陛下搭建好了舞臺,意欲助那燕京新學一飛沖天,我等自然要全力以赴,將其扼殺在搖籃之中!”

“正有此意,諸君,即刻號召友人名士,前往曲阜論道吧!老夫不信,那王紳不過是個毛頭小子,經義詩書都未讀全,還真個成為那勞什子‘聖人’了?”

眾人聞言忍不住大笑出聲,隨即紛紛離去,將皇上的意思“原原本本”的傳了出去。

一時之間,京師震動,朝野譁然。

對於那燕京新學,鄙夷者有之,咒罵者有之,怒斥著有之,甚至就連平民百姓都對其不太看好。

想想也是,一個不過三十歲的後進晚輩,還是一個學了一輩子程朱的程朱儒生,竟然堂而皇之地宣揚起了異端邪說,甚至抨擊程朱理學這個龐然大物,成功點燃了天下儒生心中的怒火,這不是譁眾取寵是什麼?

訊息逐漸傳出,以一種恐怖的速度輻射四方。

聞訊的山人隱士、碩儒名流紛紛望風而動,呼朋喚友地趕往曲阜,準備共同見證這場學術論道。

當王鉞將這恐怖場景彙報之後,朱雄英僅是灑然一笑,絲毫不放在心上。

“這些個山人隱士,享受著文人士大夫的特權,卻又未盡該有的義務,真當朝廷是做慈善的?”

“三寶,讓天劍局把這些個未曾入仕的碩儒名士都給朕記錄在案,待論道結束,朕再慢慢清算他們!”

此話一出,大小太監忍不住瑟瑟發抖。

這位武德新天子,還真是不講武德啊!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唐:我是穿越者,建座城怎麼了

熒惑種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