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心殿。

朱允炆又端著食盒進來了。

現在的皇宮,有兩個地方成為了禁地。

一個是安禧宮,一個是養心殿。

朱允炆對上述兩地都作出了嚴格規定:二十丈內不得有人。

“歪頭,你不要埋怨咱。你有時候動一些歪心思,不都是呂氏教的?”

朱元璋道:“到時候,咱要是把你娘跟劉洪、蔣瓛一道處死,你將如何自處?如何面對天下人?”

朱允炆其實已經平靜下來了。

作為皇孫當中最出色的,朱允炆對皇家當然有著深刻認識。

不管是從歷史上,還是在現實中,他都感到了皇家內部的殘酷、冷漠和無情。

呂氏在朱允炆看來,是絕對稱職、愛他護他的孃親。

但在皇帝看來,呂氏就是干涉政事、禍亂後宮的罪人。

特別是呂氏為了讓朱允炆更加順利地登上皇位,讓兒子的皇位更具有合法性,就與劉洪、蔣瓛合作,共同偽造了陛下的密旨。

這對於陛下來講,呂氏不可饒恕、必死無疑。

朱允炆雖然心痛如刀絞,但也無可奈何,根本不敢對他爺爺有絲毫怨言。

朱允炆感到,此後必須更加小心,對於皇爺爺不能有絲毫忤逆。

否則,孃親的死毫無價值。

剛才朱元璋的話,讓朱允炆看到了一絲希望。

皇爺爺居然擔心到時我無法自處!無法面對天下人!

所以皇爺爺才讓毛易悄悄下手,並沒有對外聲張。

如果對外聲張了此事,自己就再也沒有機會登上最高的那個位置。

如果今後自己只是一個閒散王爺,或者是被關到鳳陽高牆,也就談不上面對天下人。

皇爺爺秘密處死母親,分明為自己今後留下後路!

朱允炆心中的悲痛,此時居然大大減輕。

“歪頭,這幾天,我和毛易去西域,三天後再回來。”朱元璋交待道:“你就待在這裡,看看咱和毛易是怎麼去西域的。”

朱元璋估摸了一下時間,拿過繩子綁到了腰上。

毛易也綁上了。

朱允炆十分疑惑,但不敢問,去西域,為何要把繩子綁到腰上?

忽然,朱允炆只覺得眼前一花,朱元璋和毛易,沒了!

儘管朱元璋提前有交待,但朱允炆還是被驚到了,一屁股坐到地上。

朱允炆趕快爬起來,跑出殿外,繞了一圈。

沒有發現任何蹤跡。

再進入殿中,看看頭頂,頂部連條縫都沒有!

朱允炆咬了一下自己手,疼,真疼!

這是真的!

皇爺爺真的可以隨時消失,可以去西域!

天吶,沒想到皇爺爺這麼厲害!

自己過去一直都不知道!

對了,皇爺爺說他有什麼比熱氣球還快的東西,難道就是他們纏在腰上的繩子?

昨天過來送食盒的時候,倒是看到桌子上放著兩根繩子。

當時覺著這繩子並不粗,但很是精緻,沒有太在意。

應該就是這兩根繩子,是比熱氣球還要神奇的輸送器具!

下次,等到爺爺和毛易回來,是不是把這繩子借過來試一試?

朱允炆又進入養心殿的兩個偏殿。

朱元璋和毛易都分別在兩個偏殿中睡覺。

突然,朱允炆看到朱元璋的床邊,放著一件十分奇怪的衣服。

應該是一件外衣,看起來厚厚的,裡面好像是塞滿了棉花,應該是一件冬衣。

現在是夏天了,穿不上了。

朱允炆捏了捏、掂了掂,發現分量非常輕,比尋常的棉袍輕太多了。

再一看衣服的料子,比絲綢還要絲滑!

這應該是尚服局購買或製造的新式衣服。

……

塞裡木湖。

朱允熥和徐懷錦仍然在這裡玩,沒有再往別處走。

時間已到,朱允熥按照之前與朱元璋的約定,該把朱元璋從應天接過來了。

收回繩索。

放出繩索!

朱元璋和毛易就出現了。

徐懷錦忙過來向朱元璋請安。

“爺爺,我在這裡玩了三天,一直沒動,就是想讓你看看塞裡木湖。”

朱元璋問道:“允熥,專門讓咱看這個湖,這湖有何特殊之處?”

“塞裡木湖,這是大西洋暖溼氣流最後眷顧的地方,因此被稱為:大西洋最後一滴眼淚。”

朱元璋道:“允熥,這湖有啥看的,還最後一滴眼淚,不吉利。你得趕快動身,儘快趕到應天。”

“爺爺,人不能太忙啊。人一定得學會放空自己。人類很多科學成果,都是閒極無聊,天馬行空,甚至是胡思亂想才誕生的。”

朱允熥邊說邊給朱元璋倒上了一杯酒。

朱元璋知道,朱允熥是一向有理,不管什麼都能說出個一二三。

“允熥,就你的歪理多!”朱元璋笑道。

「唉,我說這些,老朱根本就不懂啊。」

「牛頓閒坐在蘋果樹下,發現蘋果掉下來,就探究為什麼,於是就產生了萬有引力定律。」

「有人說,西方的科學發現,一開始並沒有什麼用。」

「西方的科學家都是出於對世界、對宇宙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科技發展的第一動力源泉。」

「國人其實並不缺少好奇心,而是好奇心被扼殺了。」

「華夏古代科技曾經領先世界,但是到了近代,我們的科技成果卻是黯然失色。」

「我們的文明與西方文明在近代開始了對撞。」

「文明的衝突面前,近代的我們一敗塗地。」

「區別在於,我們缺乏好奇心,缺乏想象的翅膀。我們太過強調經世致用。」

「華夏古代科技是以實用為基礎的經驗主義科技,主要包括農、醫、天文、算學。」

「而西方的現代科技則是以古希臘形式邏輯和伽利略實驗科學為底座的。」

「明代為何沒有出現有突破性的技術?主要是因為束縛太多,人民太苦。」

「連溫飽都沒解決,還去格什麼物,探尋什麼規律?」

「那些解決溫飽的文人們、官員們,一心想著當官,都在揣摩皇帝心思,哪裡有什麼精力考慮別的?」

「所以,大明科技要想進步,要想為後世奠定發展基礎,必須做到兩條。」

「一條是:給人鬆綁;第二條是:讓人富足。」

「老朱讓朱允炆廢除了一些繁瑣的規矩,這是鬆綁的開始,不錯。」

「讓人富足這個目標,老朱還沒這個本事。」

「老朱作為開國皇帝,打江山是頭猛獸,抓經濟只是菜鳥。」

朱元璋又,又被三孫打擊了!

不過,不得不承認,在賺錢方面,咱是真的不如三孫。

要是三孫願意,他的那些物件,隨便出手就是大把大把的錢。

「現在的問題是,我雖有很多物件,但是大明目前還造不出來。」

「別看一個小小的圓珠筆,想要造出來,必須有一個完整的科技體系和工業體系。」

「因此,必須提前佈局,普及科學知識,培育科學精神,促進科技發展。」

「科學發展必須從娃娃抓起,必須從學校抓起。」

「考試就是一個指揮棒!」

「必須讓自然科學同其他內容一樣,進學校、進教材、進考試。」

「我可以編一套教材,但又怕人們接受不了。」

「那就找一本大家都知道的書,讓大家先接受。」

「向老朱直接說吧。他要不同意,我就不當儲君!」

三孫,居然以為咱不同意!

經過兩年多的偷聽心聲,看三孫用新武器取得一次又一次勝利,咱怎麼能不知道科技的巨大好處!?

“皇爺爺,我有個建議,不知當講不當講。”朱允熥道。

朱元璋知道朱允熥想說什麼,但不知道他說的是什麼書。

“允熥,對爺爺說話,不必躲躲閃閃的,要直奔主題。”

朱允熥組織了一下語言:“爺爺,我建議將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納入教育體系,作為童試──鄉試──會試──殿試的必考內容。”

朱元璋問道:“這是為何?”

朱允熥道:“《夢溪筆談》是一部奇書,幾乎無所不包,天文、曆法、氣象、地質、地理、物理、化學、生物、農業、水利、建築、醫藥、歷史、文學、藝術、人事、軍事——”

朱元璋立馬打斷:“允熥,別說了,聽起來腦仁兒疼。咱同意,咱同意,成了吧?”

朱允熥極為高興。

「沒想到老朱竟然同意了!」

「可能是嫌我太囉嗦了,於是直接同意了。」

「科舉制度改革,涉及面廣,一定會引起強烈反響!甚至是反對!」

「老朱想都不想,竟然同意了?!」

朱元璋心道,三孫誤解了,咱現在的原則是:凡是三孫說的都是對的,凡是三孫說的,咱照著幹準沒有錯。

「哈哈,給沐瑤去一封信,發大財的機會來了!」

朱元璋又不理解了,三孫的思維又跳躍了!

剛剛說著科舉考試呢,怎麼又突然想起發大財?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賊駙馬

我愛冰兒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