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毛作雪千里明,龍氣成雲一湖暗。伊犁風物近江南,只愁烽火照應天。”

吟詩的是徐懷錦。

朱允熥知道,徐懷錦一直還是在擔心燕王殺到應天去。

因此最後一句是:只愁烽火照應天。

徐懷錦想勸燕王罷兵,苦於沒有辦法,沒有渠道,並且陛下也不允許。

從伊犁出發之時,朱元璋想讓吳開海帶特戰營跟著,但朱允熥堅決不同意。

朱允熥堅決只帶徐懷錦一個人。

所有人都明白朱允熥的意思,兩個人好辦事啊。

徐懷錦對於朱允熥的決定,猶豫了好幾次。

如果是留在伊犁,明軍就她一個女子,實在是不方便。

跟著吳王走,說不定他什麼時候高興了,能讓她回一趟應天。

再說與吳王在一起兩年了,也沒發生什麼事。

有好幾次因為害怕,半夜跑到吳王屋裡,吳王對自己也沒有半點逾矩。

別看他嘴上說得起勁,其實是個膽小鬼,嗯,也是個正人君子。

從烏孫城回應天的隊伍只有四人:朱允熥、徐懷錦、朱元璋、毛易。

四人騎馬慢慢地走,朱允熥的目標是:塞裡木湖。

走在前面的是朱元璋和朱允熥,徐懷錦和毛易落在後面。

朱元璋覺得有必要對三孫進行培訓。

三孫雖然有著驚天之能,但是最為缺乏的是對人的駕馭。

“允熥,你心太善,既好也不好。如果你是帝王,就必須狠心。”

“爺爺,你說得都對。”

“對於臣子和百姓,咱得立規矩,規矩越多越好、越複雜越好,最好是讓大家記不住,做事之前先翻一翻書本、看一看規矩。”

“爺爺,這我就不懂了,為什麼是規矩越多好呢?規矩是讓人遵守的,人都記不住,這樣的規矩有什麼用?”

朱元璋得意地一笑:“允熥,你這就不懂了吧?”

“朕定下的規矩,就是讓臣子和百姓們天天想著規矩,他們就沒有那麼多事了,他們整天就想著怎麼不犯錯,就沒空想別的!”

朱允熥沒有吭聲。

「老朱居然還在自鳴得意!」

朱元璋的笑容馬上冰凍了。

三孫對咱的做法又,又,又不滿意了!?

「規矩必須有,但必須把握適用、適度、適當的原則。」

「制定規矩的目的是:維護秩序,維護穩定,營造環境,促進發展。」

「老朱制定規矩的目的居然是讓人沒空想別的!」

「老朱把各級官員穿什麼顏色的衣服、坐什麼樣的轎子、用幾個轎伕、用幾匹馬等等都規定好了。」

「老朱精心設計了一整套制度法令,對於自己子孫,不厭其煩地加以訓誡,事無鉅細,幾近叨絮。」

「只知道大明的規矩特別多,特別具體,特別繁雜,不知道其為何如此!」

「敢情老朱是出於這種目的。」

「老朱將自己的規章制度固定下來,嚴令後人不得有任何變化。」

「歷代皇帝及官僚機構在謹守“祖制”的狀況下,各安其份,不敢逾越雷池,缺乏創新精神,毫無生氣、魄力,最終形成了一種既墨守成規又相互制約的局面。」

「明代歷史上,部門之間推諉、觀望和官員群體謹慎、保守等各種不良現象隨時隨處可見。」

「大明皇帝在老朱和朱棣之後,多是平庸之輩,不僅無力掌控權力,反而誕生一批奇葩皇帝,形成種種畸形人格和極端言行方式。」

「老朱過於完備、過於繁雜、過於具體的制度,讓後來的皇帝們無法幹事了。」

「無法幹事,那就玩吧。」

「明武宗四處巡幸,扮演各種身份,疏於政務,遊戲國事。」

「明世宗長年不上朝,沉溺道教青詞,無視天下災異。」

「明神宗沉溺酒色才氣,打擊報復大臣,嗜財如命,深居內宮,荒政怠政。」

「明熹宗沉溺遊戲與玩耍,醉心於泥、瓦、木、漆匠活,樂此不疲,致使大權旁落。」

朱元璋聽到這裡開始反思自己了。

小時候咱是窮怕了,坐江山之後生怕咱的子孫再受窮。

因此,才制定這麼多的規矩。

只要咱的子孫按照這些規矩來,就能保住江山、保住富貴。

聽三孫這麼一說,敢情是事與願違!

「其實,老朱制定這些繁雜規矩的危害遠不止這些。」

「一條規矩就是一條繩索,老朱你把人都捆成了粽子!」

「除了喊喊萬歲,啥事都幹不成啊。」

「你這些規矩把人的精力都耗在了這上面,這個社會豈不是一潭死水?」

「處處都有高壓線,密密麻麻的,人連躲著走都做不到!」

「老子曾說過無為而治。這觀點其實並不是讓皇帝不思進取、驕奢淫逸。」

「無為而治,對於皇帝來講,就是要儘量給社會鬆綁!」

「就像漢初的黃老之治,就是沒那麼多規矩,就是做到不擾民,儘量休養生息。」

「漢武帝之所以能夠一直打到西域,之所以打下了史上最大的疆域面積,主要原因還是漢初休養生息積累下來的財富支撐。」

「沒有文景之治,也沒有漢武之霸。」

「正是漢文帝和漢景帝這兩位不霸不狂的君王的奉獻,造就了漢武帝登峰造極的文治武功。」

朱元璋此時真慚愧了,漢武帝厲害,被後世稱為千古一帝,沒有爭議,原因居然在此。

「一代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有一代人的責任。」

「前任不可能把後面的事給全做了。」

「要給後人留下發揮的餘地、留下發展的空間。」

「把一切都規定死了,社會也就死了。」

「看看歷史上的創新時代吧。」

「春秋戰國是華夏思想和文化最為輝煌燦爛、群星閃爍的時代。」

「這一時期出現了諸子百家相互爭鳴,盛況空前。」

「最大的原因是各個諸侯國之間相互競爭,爭奪各個地方的知識分子。」

「對於知識分子,各個諸侯國並沒有對他們進行言論和思想上的限制。」

「再看看宋代的宋仁宗,仁宗對臣民、對社會極為寬仁!」

「宋仁宗是北宋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達到四十二年。」

「仁宗的這種寬厚的性格、寬鬆的政策,使得北宋的文化和科技得到高度繁榮和發展。」

「唐宋八大家,唐朝兩個,宋朝六個。宋朝這六個是三蘇、歐陽修、曾鞏、王安石,全是宋仁宗一朝的。」

「享譽世界的華夏古代四大發明,仁宗一朝就佔了三個!」

「大明是華夏曆史上最保守、最內斂、最僵化的時代,儘管大明很硬氣,但結果卻是很窩氣。」

「追根溯源,還是因為老朱這些破規矩。」

朱元璋此時再也得意不起來了。

嘆了一口氣,在三孫這裡,怎麼老是受打擊?

咱還曾經交待過解縉,編《洪武大典》的時候要專門把咱制定的規章制度寫進去呢。

不行,咱得給歪頭二孫交待一下,《洪武大典》裡先把一些關於騎馬、坐轎、穿衣等規矩給去掉。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古代當學渣

晚風楓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