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臣集團惱怒異常!

解縉投河自盡,大家誰也不敢指責朱元璋,把一切責任都歸結到吳王朱允熥身上。

朱允熥幾個月以來,一直與文臣們不對付。

第一次,黃子澄的兒子黃承印上門送請帖,朱允熥無禮至極,把黃承印的腦袋開了瓢。

這一次是更加出格,居然把大家一致看好的才子解縉給逼死了!

大明才子,居然被一個廢物王爺給罵得一踏糊塗。

這還不算,解縉還被扇了一個耳光。

樹活一張皮,人活一張臉!

陛下後來還火上澆油!

解縉之死,完全是皇權所逼,完全是野蠻人對文化人的一次踐踏!

此事,絕不可饒!

此風,絕不可漲!

如果不嚴加追究,文人士子讀書還有什麼用?

如果不嚴加追究,文人文官的尊嚴何在?

“陛下,吳王乃逼死解縉之禍首,如不嚴懲,國法何在?”首先站出的是戶部尚書範敏。

“陛下,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兵部尚書齊泰接著站了出來。

“陛下,不懲治吳王,天理難容!”

“陛下,吳王得不到懲治,解縉之冤得不到伸張,臣請告老還鄉!”

文官集團幾乎人人站出,個個激憤。

武官集團們則是集體沉默不語。

常升這兩天還在四處宣傳,自己的外甥打罵了大明才子。

會作個詩、寫個文章又怎麼了?

詩詞歌賦是能退敵,還是能飽肚?

看看,像解縉這種年少輕狂的人,該打!

沒想到剛一上朝,居然發生了這種事:解縉自殺了。

恐怕,自己的親外甥要負全部責任。

逼死了一個解縉,惹惱了整個文官集團,甚至是整個大明計程車子!

多麼龐大的一支隊伍!

今後,允熥想和朱允熥爭奪儲君,難度就太大了!

看陛下怎麼說吧,想一想十皇子的下場吧,常升就不寒而慄。

雖說沒有被殺頭,但把他關在寺院裡,古佛青燈,跟死了也差不多。

這下子,允熥當不上儲君,朱允炆一上位,常家就是第一個被清洗的!

陛下會護著允熥嗎?

這次,顯然是護不住了。

“陛下,吳王辱打罵解縉,這是向公序良俗發起的悍然挑釁!這是置《大明律》於不顧!”

“陛下,吳王逼死我朝進士,實在是寒了天下士子之心!”

“陛下,吳王如此作派,是對我朝科舉制度的嚴重不滿,是對陛下制定國策的惡意違反!”

“陛下,吳王不懲,天下不寧!”

朱元璋此時為難了。

因為從三孫的心聲中瞭解到瞭解縉的人品。

以自己當時的脾氣,真想一刀劈了他!

只是剛剛殺了光祿寺卿周牧,不想再動刀了。

更何況,殺瞭解縉,也沒法解釋。

總不能說,他知道解縉未來將是一個無恥的小人吧?

這種人死了,也就死了,死不足惜。

讓他回家研讀《孝經》就已經夠仁慈了。

但是現在,情況有些複雜了。

武官集體沉默。

文官集體爆發。

不給出一個合理的說法,恐怕無法向文官們交待了。

並且還涉及到天下士子。

前幾日,三孫心聲當中說了很多,比如說匠人與文人的地位倒掛問題。

匠人是科技發展的主力軍!

以前不覺得,現在越想越有道理!

就拿奏疏來講,要是放到秦朝,一天得搬多少竹簡?

豈不累得閃腰岔氣的?

有了宋代的造紙,這就輕鬆多了!

有了雕板印刷,寒門子弟和平民百姓都能看上書了!

還有農具,以前是人拉,改進農具之後,馬上就輕鬆了許多。

這些都是科技的力量。

文人?待遇似乎是太好了些!

正如三孫心聲中所講,在科技未成為主流之前,文人還得用啊。

面對激動不已的文官們,朱元璋只好先用起了拖字訣。

“諸位愛卿,”朱元璋用上了極為少用的稱呼:“此事,內裡必有曲折,須得全面查明,以作定奪。”

必有曲折?

文臣們更怒了!

這還有什麼可說的?

吳王朱允熥剛剛辱罵了解縉,解縉出宮兩天就投河自盡了。

這不是禿子頭上的蝨子——明擺著嗎?

不可能因為其他人!

不可能有其他原因!

都是吳王朱允熥的責任,沒跑了!

“皇爺爺,孫兒有話要說。”朱允炆此時出聲了。

朱元璋輕嘆一口氣,示意朱允炆開口。

“皇爺爺,解縉之死,孫兒有罪,難辭其咎!”朱允炆說著就跪下了。

啊,大殿裡頓時議論起來,嗡嗡亂響。

解縉之死,難道還有二皇孫在裡面摻和?

“二孫,你,你有什麼罪?”朱元璋大為驚奇。

“皇爺爺,那時我在場。三弟打罵解縉,主要是我阻止不夠。”

“當時我說,解縉是陛下召見的才子,你也敢打?”

“三弟說:天王老子召見也不行!只要是老子不待見,想打就打!”

“老子打的就是才子!”

朱允炆模仿起了當時朱允熥的聲音,倒也活靈活現。

常升聽出味兒來了!

其他人也聽出來了!

朱允炆這小子真陰!

他是現場見證者,這不是替三弟開脫罪名,而是在進一步坐實朱允熥的罪名。

這樣一來,陛下想包庇都包庇不了!

“皇爺爺,我作為二哥,我的聲音不太響亮,言語無力,阻止無效。”

“還有,三弟打瞭解縉一記耳光,當時三弟離解縉的距離不近,他揚起巴掌之時,我就應該有所預判並上前阻攔。”

“但是,我還是晚了一步。”

“如果我當時果斷一點,也絕對不會有這一慘劇的發生。”

“皇爺爺,我在現場,我沒有盡到職責。”

“解縉投河而死,我願和三弟共擔罪責。”

朱允炆說著說著,嗚嗚嗚地哭了起來。

文臣們都佩服起來,朱允炆這一招,真狠!

表面上看起來是向陛下謝罪,實際上是在撩陛下的底火!

表面上是為三弟分擔罪責,實際上是對朱允熥落井下石!

陛下不可能讓朱允炆與三弟共擔罪責。

朱允炆說的,全是漂亮話!

其用意很明顯,陛下不可能看不出來!

但是,看出來又如何?

人家朱允炆說的全是實情!

到了這個地步,朱元璋實在沒法了:“允熥,解縉因你而死,你有何話說?”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時空協奏曲

馬公灘鹹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