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連動都沒動,抬起頭堅定地說道:“孫兒,沒有罪!”

啊,文臣一個個又激動了!

你沒有罪?

你打罵解縉,汙辱解縉人格,導致其投水自殺,你說你沒罪?

那,誰有罪?

朱允炆還跪在地上,而朱允熥面對陛下的質問居然不跪。

乍一看,就像是他朱允炆是罪人一樣!

雖然是跪得難受,但朱允炆的內心是爽快的。

朱允熥說自己沒有罪,顯然是要把罪推到皇爺爺身上!

皇帝做事,哪兒有錯的?

就算有錯,臣子敢指出來嗎?

皇爺爺不是唐太宗李世民!

皇爺爺,虧你幾個月來一直袒護朱允熥!

但他卻不肯為你有絲毫擔當!

現在,您總該看到朱允熥的本質了吧?

您總該對他失望了吧?

只有我,您的二皇孫,才是最合格的儲君!

朱元璋面色慍怒,心想,三孫,你怎麼能把責任推給我?

「終於,我得到了一個最好的機會!」

「這是我離開應天,到封地逍遙的最好機會!」

「就算被擼了吳王封號,被髮配邊疆,我也願意!」

「那可真是天高皇帝遠、天高任鳥飛!」

朱元璋心中這個難受啊,到這個地步了,三孫居然還想著離開應天,離自己遠遠的!

哪怕是被奪了封號,哪怕是發配,他也願意!

難道朕的龍椅是扎人的釘板?

「老朱,你趕快生氣,快點發飈!」

「把我趕得遠遠的!」

「不過,在流放、發配或者是就藩之前,老子還想罵個夠!」

「不罵就沒有機會了!」

朱元璋一驚,還想罵個夠,你想罵誰?

“孫兒沒有罪,一切都是解縉這個白痴咎由自取!就算是死了,也是活該!”

朱允熥還是沒有動,但把聲音提高了八度。

大臣們又炸鍋了。

我的天啊,吳王簡直是反了天了!

解縉咎由自取!

死了也是活該!

這是人話嗎?

這還是那個膽小怯懦的朱允熥嗎?

就算是死了?

解縉明明是死了!

朱允熥簡直是在胡說八道,已經是在強辭奪理了!

“解縉此人,對於匠人、農人不屑一顧!”

“我們每個人,往前數一數,哪個不是農人,哪個不是匠人?”

“就連黃帝,也是造車的匠人,所以叫軒轅!”

“就連有巢氏,也是造房的匠人,所以當了首領!”

“比如大禹,也只是河工,最後當了夏皇。”

“那個時候,我們的老祖先就認識到,技術決定一切!技術決定人類的發展進步!”

“我們的陛下,也是農人出身,從來沒有看不起農民!”

朱允熥說到這裡,大殿裡靜下來了!

“但是解縉對匠人出言不遜!說他們的技術是雕蟲小技、奇技淫巧!”

“解縉之類的文人,出自底層,鄙視底層!享用技術,鄙視技術!”

“完全是數典忘祖!罪大惡極!”

“老子最看不起的,就是這些個酸不拉嘰的貨色!”

朱元璋聽到這裡,忽然有種擊節讚歎的衝動!

這話,怎麼就說到咱的心坎裡去了呢?

一個個文臣們氣得臉色煞白,偏又無力反駁!

因為朱允熥說的是事實!

黃帝,大禹等人,說到底就是匠人!

陛下就是個農人。

這些,都是鐵一般的事實!

說解縉數典忘祖,也無法反駁,因為黃帝、大禹的確是“祖”!

雖然誇張了,但是朱允熥句句說到了點子上。

罵了解縉一個人,捎帶著把所有文人給罵了。

武官們聽得目瞪口呆,這樣,也行?

在這種情況之下,還能反擊?

常升高興極了,沒想到這個一向不怎麼說話的外甥,居然如此犀利!

把一幫文臣駁得體無完膚,且無話可講!

特別是“出自底層,鄙視底層!享用技術,鄙視技術”說得太好了!

這些個文人不就是這樣嗎?

你們吃的、穿的,哪一樣離得開農人和匠人?

朱元璋又高興起來了,太好了,三孫終於爆發了!

三孫,終於不裝了!

如此口才,大臣們難道看不出什麼來嗎?

三孫,繼續講,把你的聰明才智全都發揮出來吧!

三孫,不要停,爺爺給你加油!

「老朱,我這一番說辭,應該是大逆不道了吧?」

「不對啊,老朱沒有發怒!」

「老朱的眼睛沒有眯!」

「老朱,這是幾個意思?」

「怎麼,二舅看我的眼神也不對?」

「其他人的眼神也不對!好像是欣賞加讚賞?」

「我去,完了,一不小心暴露了口才!」

「失策,失策!」

「趕快彌補,趕快彌補!」

朱允熥撲通一直跪到地上:“皇爺爺,我,我有罪。”

朱元璋無奈了,這小子明明露出了馬腳,要向大家展示了,結果又趕快蒙上了。

翅膀剛開啟,又縮回去了!

剛剛發飈,這又發軟!

三孫,莫非又要搞什麼小花招?

“皇爺爺,我剛才所講的,都是小太監沐瑤教我說的。我,我也不知道解縉真的會投河自盡!”

“皇爺爺,我後悔了,我真後悔了,您千萬不要趕我走!千萬不要把我趕出應天!”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我越是求老朱不要趕我走,老朱就越想讓我走!」

「我越是做出一副不想離開應天的姿態,大臣們都越是想把我趕出應天!」

「君臣合力,我就能實現離開京城的既定目標!」

朱元璋心中冷冷一笑,想離開京城,想從咱身邊溜走,做夢去吧!

大臣們終於明白了,原來,朱允熥剛才的慷慨陳辭和過人機鋒,都是有人教的!

就是那個叫沐瑤的小太監教他的!

上次,常升之所以能夠測量出高塔,就是這個小太監教常升的!

現在,這個小太監又來幫朱允熥了!

而小太監又恰恰是陛下派給朱允熥做下人的!

哪兒有這麼巧的事情?

肯定是陛下已經與常家、朱允熥串通好了!

朱允熥早就得到了解縉投河自盡的訊息,提前得到了陛下的提點,做好了充分準備。

簡直是胡鬧!

大明朝再這樣下去,非亡不可!

兵部尚書齊泰直接走到第一排的最中央:“陛下,不管吳王如何狡辯,有一個事實不可忽略:解縉死了!解縉是因吳王打罵而死!”

“俗話說,欠債還錢,殺人償命!”

“吳王必須嚴懲!否則,士子不服,百姓不服,天下不服!”

朱元璋也沒招了,三孫說破大天去,對解縉的指責也是品德、道義上的事情。

然而,事實是解縉死了!

死者為大!

明明知道解縉人品不端,但自己偏偏無法替三孫解釋!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假太監:從攻略皇妃開始

漢唐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