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招降了江防都督陳瑄,順利渡過長江,先拿下鎮江,然後大軍直逼南京浦子口。」

「盛庸作困獸之鬥,朱棣率領大軍輪番攻擊,拼盡全力也無法攻破浦子口的防線。」

「正在此時,朱高煦來了。」

「朱棣見朱高煦帶兵前來,大喜過望,撫著朱高煦的後背說:“兒啊,接下來看你的了,你大哥身體不好。”」

「朱棣作為後來的永樂大帝,擅長駕馭人心,他這句話說得頗有深意。」

「看起來,是讓次子朱高煦去破敵制勝,實際上是在承諾:這是我奪取皇位的最後一戰,若我們贏了,少不了你的好處,畢竟你大哥身體不好,我奪下來的皇位將來不還是你的?」

「朱棣一番話,說得朱高煦心潮澎湃,朱高煦帶著部下玩命衝殺,最終攻破了浦子口防線。」

「朱棣登基後,由於朱高煦出身軍旅,和武將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包括朱能、丘福在內的靖難名將幾乎都支援朱高煦為太子,而那些文臣們則選擇恪守古禮,認為朱高熾並無過錯,若輕易廢長立幼,將來勢必會釀成大禍。」

「自西周以來,皇位傳承講究“立嫡立長”,朱棣有一個敦厚仁愛的嫡長子朱高熾,又有一個軍功卓著的嫡次子朱高煦,永樂年間這種情形,像極了唐朝武德時期。」

「其實,朱棣一度認為,朱高煦“類朕”,想立朱高煦為太子。只是,這種想法在古代禮制面前,承受著巨大的阻力。」

「所以,朱棣在戰場上向朱高煦許下的所謂“空頭支票”,最初並沒有打算抵賴,只是到了最後,他猶豫了。」

「從建文四年朱棣登基,到永樂二年,三年的時間,朱棣一直沒有確立太子。」

「但是,太子乃是國本,不能長久空懸,永樂二年,解縉的勸說,促成了朱棣的立儲的決心。」

「解縉說道:“皇長子仁孝,天下歸心”。意思是朱高熾的兒子優秀。」

「耿直的解縉說出了朱棣的心聲:既然不確定兩個兒子到底誰更合適,那就從孫子輩開始選擇。」

「就這樣,朱高熾被正式冊封為太子。」

「太子名分已定,朱高煦被封為漢王,兩兄弟的身份,從此判若雲泥。」

「其實,朱棣對於朱高煦是有虧欠的。」

「需要朱高煦賣命的時候,朱棣許他讓他當太子。不需要朱高煦賣命的時候,就可以說話不算話。」

「所以,朱高煦對於朱高熾和後來的侄子是不服氣的。」

「這讓朱高煦走上了造反之路。」

「最後,朱高煦被侄子、明宣宗朱瞻基抓住並關到牢裡。」

「朱瞻基去牢中看望二叔朱高煦,待朱瞻基離開時,朱高煦突然伸腿將朱瞻基絆倒。」

「朱瞻基大怒不已,認為二叔其心可誅,於是命人取一口三百斤的銅缸將朱高煦罩住,朱高煦勇猛異常,差點頂缸而出。」

「朱瞻基怒火中燒,下令在銅缸外生火,可憐明朝初代漢王朱高煦,最終被活活烤死。」

聽到這裡,朱元璋已是心驚肉跳,額頭出汗。

天啊,朱高煦居然是被自己的侄子給活活烤死了!

擦了一額頭的汗,朱元璋此時才回過勁來,這種事不會發生了。

因為老四的靖難之役打到應天,咱在城頭一出現,就結束了。

幸好啊,幸好有三孫在,否則,這樣的悲劇就不可避免了。

「史書記載:朱高煦兇悍、狡黠、跋扈。他覬覦皇位,發動叛亂,並且最終以失敗告終,他的故事,是明朝藩王的典型反面教材。」

「但是,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

「朱高煦在靖難之役中的功勞還是需要歷史認可的。」

「同時,從心理學角度來說,造成朱高煦悲劇的,並不僅僅是他個人的慾望,更是封建時代“立嫡立長”的制度。朱高煦的不甘心,雖然不合理,但合情。」

「朱高煦之不幸,實際上是朱棣一手造成的。」

「作為父親,如果朱棣不給次子這麼多縱容,朱高煦也不至於目空一切。」

「倘若朱棣不給朱高煦留下繼位的希望,朱高煦也不至於心有不甘。」

「其實,不僅僅是朱棣,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也有“捧殺”朱高煦的嫌疑,也就是說,明朝的三位帝王聯手,造就了一個時代的“棄子”。」

朱元璋感到,朱高煦的本事不小啊,三位帝王都在整他。

十孫為什麼不服氣,一方面朱棣有過承諾,另一方面他在戰場上的本事無人可及!

三孫與十孫弄到一起,看中的正是十孫的軍事和勇武!

今後的大明並不是說就穩如泰山,周邊的強敵仍然不少,那些西方國家正在崛起,並且有可能正在向大明趕來。

今後,需要用上武將的時候很多。

對於三孫與十孫胡鬧般的拜把子,咱就睜隻眼閉隻眼吧。

說不定有了三孫的教導,十孫今後會更加收斂。

十孫說不定從此就變了一個人,不管是對於三孫,還是對於老朱家,都是一件好事。

特別是這次三孫要北上打韃靼,十萬燕軍還不一定聽三孫的話。

有了朱高煦的幫襯,三孫收服這幫驕兵悍將,過程會快一些。

三孫之所以與朱高煦走得這麼近,可能也有這方面的打算。

今天來到這兒聽到三孫的心聲,也算是不白過來一趟。

總算是全面瞭解了十孫朱高煦。

三孫曾說過,天下沒有廢物,如果有,那是放錯了地方。

但願朱高煦在三孫手中能從廢物變成人物!

接著,朱元璋又問起了藍蓮教的事情,得到教眾死的死,跑的跑,也就沒有再計較。

說白了,這些人都是窮苦人。

朱元璋得知唐賽兒、況小宛都鑽入地下逃跑了,只是沉默了一會兒道:“兩個女人,能成什麼氣候,不去管他。”

朱元璋知道,況小宛和三孫已經做下那事,但況小宛和唐賽兒又是母女,唐賽兒又是藍蓮教的教首。

這種關係實在是複雜得令人頭疼。

這種事情,還是順其自然,讓三孫自己處理吧。

……

朱元璋回到養心殿之時,毛易臉色有異:“陛下,近幾日,燕王脾氣突然變差,而且在處理張定邊、陳理一事上,頗為蹊蹺。”

“你是說,張定邊、陳理不是服毒自殺?”

毛易道:“將張定邊、陳理投入詔獄後,對他們全身進行了多次搜查,不可能把東西帶進來。”

“還有,燕王在東宮,晚上躲在裡間偷偷哭泣。”

朱元璋心道,老四的心志一向堅定,晚上躲起來偷偷哭?好像不太可能。

那就去瞧瞧他,到底有什麼事情瞞著咱。

朱元璋走進東宮,慌得朱棣急忙出迎。

果然,朱元璋發現朱棣似乎有心事,並且眼泡還有些腫。

“老四,張定邊、陳理是怎麼死的?”朱元璋問道。

朱棣出汗了,怎麼死的?

朱元璋如此問,肯定是知道情況了。

讓張定邊和陳理服毒,這是嚴驥支開朱棣後乾的,朱棣早就看到嚴驥準備的東西。

怎麼辦?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假太監:從攻略皇妃開始

漢唐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