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與徐懷錦好好溫存了一天之後,準備從濟寧坐船北上。

來到碼頭之時,發現賀老八和鐵子還在!

原來,從濟寧南下的客人,很少有租畫舫船的。

有雅興的大多沒有錢,也湊不夠人數,所以賀老六的這艘畫舫船無人問津。

看到朱允熥又帶著另外一個漂亮女子,賀老六十分歡喜。

從濟寧南返最好是不空船,否則划不來。

所以,賀老六和鐵子在這裡一等就是好多天。

一聽說朱允熥要北上,賀老六也沒有猶豫。

知道畢公子出手大方,載他一趟可抵辛苦一年所得。

最重要的是畢公子能隔空取物,自己和鐵子都能沾上光,大魚大肉可勁造!

朱允熥攬著徐懷錦的腰,一同看運河兩邊的風景。

朱允熥告訴徐懷錦,藍玉從西域回來了,見到了他的父親和兩個伯伯。

“這是藍玉帶回來的書信,給你的。”

朱允熥從系統空間取出徐增壽寫的信,交給了徐懷錦。

徐懷錦認真讀著信,臉上同時掛著微笑和淚水。

“當初我勸父親,怎麼說他都不相信。如今,走了一趟西域,什麼都信了。”

徐懷錦將頭貼向朱允熥的胸口道:“夫君,謝謝。”

“沒想到我舅祖爺的心思居然如此縝密,還猜出了陛下的用意。陛下之所以對你父親和伯伯們如此,完全是因為你和我!”

“我爺爺的腦回路啊,當真清奇!”

徐懷錦蘭心慧質,怎麼聽不出來?

仔細一想,還真是這麼回事,心頭不由得一甜。

想一想沐瑤,雖說是最先被陛下許給吳王的,但是吳王與自己待在一起的時間比她要長得多。

說起了朱元璋的騷操作,朱允熥一拍腦袋:“該把老朱接來了,否則,他又該吹鬍子了。”

片刻之間,老朱就出現在畫航船上。

船還是這條船,只是換了一個人。

況小宛換成了徐懷錦。

對於朱元璋的突然出現,賀老六和鐵子雖是驚奇,但卻不以為異。

畢公子如此有本事,他的爺爺當然也不差。

朱元璋主動走進了船艙,朱允熥和徐懷錦緊緊跟上,知道朱元璋有話要問。

很多話不能讓賀老六和鐵子他們聽到。

朱元璋道:“三孫,你抓到的兩個人,果然就是張定邊和陳友諒的兒子陳理!”

“快說說是咋抓到的?徐家丫頭,你說!”

此時的朱元璋,像個好奇寶寶,徐懷錦心中好笑。

同時,徐懷錦又感到無比親切,這種親切的感覺比見到自己的父親還要強烈。

徐懷錦自己可能就沒有意識到,她從小是被父親當作男子一樣對待,再加上她有軍事方面的天份,徐增壽對她平時嚴厲的時候多,溫和的時候少。

再加上徐懷錦的母親早死,養成了好強、要強的個性,對很多人都存在著一種不信任感。

徐懷錦一見到朱允熥和朱元璋,心理上的防範就鬆了很多。

特別是在西域之時,徐懷錦與朱元璋、朱允熥好幾次同處險境,這種經歷讓三人的關係進一步拉近,就如同親人一般。

如今,徐懷錦與朱允熥的關係已經得到了朱元璋的親口認可,更上親上加親。

徐懷錦的敘述不急不徐,娓娓道來,朱元璋聽著十分過癮,時不時地夾雜著幾個好字。

徐懷錦敘述過程中當然免不了要提及“黃藥師”“吳王”,其實此人是燕王的二兒子朱高煦。

“爺爺,”徐懷錦笑道:“您可知道那個冒充吳王的人是誰嗎?”

朱元璋道:“此人倒是不錯,能與三孫義結金蘭的人,肯定錯不了。只不過,此人直闖進去,卻是不妥。”

“當然,要是他知道他大哥的本事,這麼做也算情有可原。”

“不過,就算如此,也是太過託大,此人還是魯莽了。”

朱允熥見徐懷錦要說出答案,突然攔住了話頭:“爺爺,我這個義弟啊,叫高旭,其實是我的粉絲,金粉。”

徐懷錦明白了,夫君不讓她透露朱高煦。

「不能讓老朱知道,我那義弟就是朱高煦。」

「我和燕王的二兒子義結金蘭,會把朱棣氣傻,會把老朱氣暈!」

「在老朱心目中,朱高煦無賴無用,是個典型的混蛋。」

「老朱對所有的孫子,最煩的就是朱高煦。」

朱元璋聽到這裡,果然很惱火,三孫,居然和這個廢物十孫義結金蘭。

三孫多大的本事啊,居然與朱高煦這個混蛋混在一起,成何體統?

洪武年間,皇子無詔不得離開封地,隨著幾位皇孫逐漸長大,朱元璋思念孫子,便召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等幾位年長的皇子之子入京讀書。

這期間,朱高煦和幾位堂兄弟,包括後來的建文帝朱允炆都很熟悉。

朱高煦言語和行為都非常輕佻,多次惹得朱元璋不高興。

朱元璋對其他皇孫都十分寬厚,唯獨對十孫朱高煦卻非常不喜。

「老朱哪裡知道,論武功,論軍事,朱高煦是他孫子當中最優秀的。」

「但朱高煦卻被朱元璋討厭,被朱棣誆騙,被仁宗捧殺,最後被侄子活活烤死。」

聽到這裡,朱元璋嚇了一跳,十孫居然被烤死了?

十孫再讓人生厭,也不能被烤死吧?

「朱高煦是不幸的,他的“不幸”是他生下來就是次子,更不幸的是,他心比天高。」

「洪武二十八年,老朱下旨封朱高熾為燕王世子,這就意味著,若干年後,繼承燕王爵位的將是朱高熾,而朱高煦一脈,則會淪為旁支。」

「這是正常的藩王傳承秩序,朱高煦也只能認命。」

「此時此刻,朱高煦並沒有對自己的兄長表現出覬覦之心,或者說,他的野心並沒有被激發出來。」

「直到幾年後,他被父親朱棣的話所誘導,開啟了他的覬覦之路。」

「靖難之役爆發後,朱棣命長子朱高熾鎮守北平老巢,他帶著次子朱高煦一路南下。」

「朱高煦英勇善戰,在戰場上屢立奇功。」

「在白溝河之戰,朱棣被南軍名將平安和瞿能夾擊,幾乎精疲力盡之時,朱高煦率領數千精騎殺來,將瞿能父子斬於陣中。」

「朱高煦一路殺伐,救父親於亂戰之中,讓朱棣感動不已。」

「朱棣在靖難系列戰爭中,敗得最慘的莫過於東昌之戰。」

「當時,南軍將領盛庸設下埋伏,引誘朱棣深入,幾乎一舉將朱棣擊殺。」

「朱棣僥倖逃脫,但朱棣麾下大將張玉戰死,朱棣獨自逃命,多虧朱高煦趕來,擊退了南軍。」

「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在靖難之役中,朱高煦並不是一位養尊處優的二公子,而是朱棣的一把利刃,他銳不可當,一路為朱棣保駕護航。」

「朱高煦不僅僅是朱棣的兒子,他是戰友,是功臣,更重要的是,他救過朱棣的命。」

聽到此,朱元璋的眉頭舒展開了。

原來,咱過去對十孫朱高煦有誤解啊。

沒想到朱高煦也有這樣一面,沒想到他碰到平安、盛庸這些人都能在逆境中取勝,是個人才!

是啊,三孫看中的人,肯定有他的長處!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歷史盤點:始皇怒罵胡亥

紫陌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