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想起剛才三孫心聲中提到的一個詞:薩摩藩。

正是薩摩藩逼迫琉球、入侵琉球!

薩摩藩和窩國是什麼關係?

“這個,允熥,你對窩國有了解?窩國是不是也有藩屬國?”

這次,朱元璋是單刀直入,直奔主題。

“爺爺,窩國沒有藩屬國,只有藩屬地。比如,薩摩藩就是藩屬地,其領導叫藩主。”

“原來如此。窩國是不是學大明,也搞親王分封,藩屏國家?”

朱允熥道:“對,差不多就是這樣吧。”

朱元璋很是滿意:“看看,咱搞分封制,當年有不少人反對,特別山西的葉伯巨,對咱的決策也敢妄議!”

看看,窩國地盤那麼小,就敢派出窩寇來騷擾大明,還想去入侵琉球,可見他們有一定實力。

三孫說,後來琉球臣服於窩國的武力,看來人家發展的也很好。

這應該跟他們跟咱學的藩制有很大關係。

「老朱看來對分封制很滿意啊。」

「豈不知道這是一種歷史的倒退。」

「分封制的產生,是源於君主與功臣之間的矛盾。」

「歷史上的王朝新建,都遇到這樣的問題,有的處理平和一些,有的則大開殺戒。」

「在建立大明之前,老朱就曾對侍臣討論過,他批評劉邦“內多猜忌、誅夷功臣”,肯定李世民“能駕馭群臣,及大業既定,卒能保全”。」

「在最開始,老朱的確是優待功臣,希望君臣共享太平。」

「但是後來淮西勳貴們桀驁難馴,親近他們助長他們的囂張,遠離他們引發他們的不滿。」

「於是老朱既不近,又不遠,殺了就一了百了。」

「明初,無論在內地還是在邊塞,都廣設軍鎮,都是將臣戍守。」

「胡惟庸一案,開國第一功臣韓國公李善長等大批元勳宿將都受到誅連,牽連致死者三萬餘人。」

「與此同時,老朱開始調整軍事體制,胡案前就有秦王、晉王就藩王長安、太原。」

「胡案之後,老朱又命燕王朱棣就藩北平,以後又陸續讓其他親王就藩。」

「用親王就藩取代將臣戍守,特別是邊塞諸王都干預軍務,其中晉王、燕王尤其如此。」

「大將如宋國公馮勝、穎國以傅友德都受親王節制。」

「後來不少武將被殺,開邊之猛將盡矣。」

朱元璋心道,這才是咱的得意之作,怎麼能說是倒退?

還有藍玉,還有常家,要不是三孫,咱早就把他們給咔嚓了!

之所以沒有咔嚓他們,是因為三孫的本事大,並且他們跟三孫的關係近。

三孫到時候坐上皇位,也沒有外戚做大的危險。

「後來,淮西勳貴僅存寥寥幾人,如徐達的後裔、湯和、郭英、耿炳文、沐英、李景隆等人,權力大大削弱,不成氣候。」

「洪武后期,除義子沐英鎮守雲南外,由勳貴戍守軍鎮的局面全部終結。」

「對於分封制,很多人有看法,但不敢說出來。」

「葉伯巨,只不過是山西平遙縣的儒學訓導,從八品教職。但官小膽子大。」

「葉伯巨上疏舉出了“分封太侈”之弊端。」

「以漢代七國之亂、晉時八王之亂為例,恐數世之後,尾大不掉,然後削其地、奪其權,必生觖望,甚者動亂而起,防之不及。」

「老朱看到後大怒,認為葉伯巨是在離間皇家骨肉。」

「最後葉伯巨被抓,死於獄中。」

「老朱認為有了他的祖訓,親王們一定會敬守祖法,比文武大臣要可靠。」

「為了防止權臣擅權,規定諸王有向中央索取奸臣和奉天子密詔清側的權力。」

「雖然老朱也申明瞭親王“列爵而不臨民,分藩而不錫土”,但沒有制定防止諸王坐大的具體措施。」

「因此,後來燕王朱棣就打出了“清君側”“誅奸臣”的口號,發動了靖難之役。」

聽到此,朱元璋不禁汗顏了。

是啊,老四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

咱以為親王們會敬守祖法,哪知道為了皇位可以啥也不顧。

說到底,還是咱的分封制有問題。

還是沒有逃出像七國之亂、八王之亂的怪圈。

但是,把所有藩王都給取消了?

這個好像也不太現實。因為親王們鎮守各地,能打的將領沒幾個啊。

更何況,咱怎麼知道這些將領們到時會不會在邊塞做大?

三孫是不是有辦法?

「老朱剛才提到了窩國的藩屬國,窩國解決這個問題也是經歷了較長的歷史時期。」

「他們明治維新的措施之一是“廢藩置縣”。」

「將那些享有特權而且獨立的小王國,收歸中央的管理。」

「廢除藩國使原來分散的權利集中,建立縣制就是在中央集權制度下設定地方組織的縣。」

「藩所保留的軍事及徵稅權也都歸新政府所有,使國家的權利全部回收中央。」

「從此,窩國解決了長久以來形成的尾大不掉。」

「明治維新是窩國曆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是窩國從封建社會轉變到資本主義社會的極為重要的里程碑。」

「這是是窩國由封建弱小的國家轉變為資本主義強國的轉折點。」

「明治維新讓窩國對我中花形成了制度上的優勢,以至於在甲午海戰中,我們全面潰敗。」

「再後來,窩國入侵中花,血洗金陵城,實施舉世聞名的大屠殺,殺死國人三十餘萬。」

聽到這裡,朱元璋早已是怒火滿滿。

這次大屠殺,朱元璋是從三孫心聲中第二次聽到了。

原來,窩國後來變得如此強大!居然跑到咱的京城來撒野!

再想一想,不消說幾百年之後,就現在,窩寇就敢在沿海橫行!

看來,解決削藩的問題與幹掉窩國的事情是緊緊連在一起的。

想了想還在監國的老四,只要老四這樣的人控制住了,其他的親王不就沒事了?

“允熥,你四叔如今在京城,雖說是監國,但兵在北平,他再有什麼想法也實現不了啊。”朱元璋道。

朱允熥道:“是啊,現在沒問題了,爺爺大可不必擔心。”

「如果我當皇帝,首先是解決藩王的問題。」

「這問題不解決,大明強盛不起來。」

「不管誰當皇帝,其實都是如此。建文如此,永樂也是一樣。」

「朱棣自藩王而奪得天下,深知藩王尾大不掉的危害,所以繼續實行“削藩”政策。」

朱元璋一聽就起勁了,原來,歷史上的老四也削藩!

老四到底是怎麼搞的?

要是老四搞得好,乾脆讓老四主持“削藩”!

三孫把咱當苦力,咱把老四當槍使!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為妖祖,當百萬妖族臣服!

小貓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