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在為宋禮默哀。

特別是戶部的官員們有的是在默哀,還有不少是幸災樂禍的。

宋禮別看官職不高,但心氣還挺高。

有人勸他改一改名字,或者就以字來稱呼。

宋禮偏不,並且說我叫宋禮難道我就送禮了嗎?

難道就不能說我講禮制、重禮法?

官員們都感到,宋禮之所以如此特立獨行,只不過是譁眾取寵罷了。

為的也就是引起上司的注意,圖謀更大的官位和權力。

這次,終於引起陛下的注意了。

但是,辛辛苦苦得來的官位給搞沒了。

誰知道宋禮不僅不求饒,反而道:“陛下,臣不服。臣要改名,要麼是父親同意,要麼是皇帝賜名。臣請陛下賜名!”

天吶,這個宋禮膽子太大了!

這傢伙是在孤注一擲!

如果陛下真的賜名,宋禮立馬鹹魚翻身!

陛下都賜名了,宋禮以後在朝廷豈不是要橫著走?

朱元璋呼地站起身來,冷笑道:“宋禮,你好大的膽子!”

朱元璋正想讓人查一查宋禮到底有沒有送過禮呢,朱允熥的心聲傳進了腦海:「宋禮?原來此人在這裡!」

「宋禮自幼聰穎悟知,好學有志,精於河渠水利之學。」

「只是宋禮不怎麼會當官,《明史》記載:禮性剛,馭下嚴急,故易集事,以是亦不為人所親。卒之日,家無餘財。」

朱元璋一怔,沒想到這個叫宋禮的傢伙還是個好官、清官!

精通河渠水利,死的時候,家裡沒有多餘的錢財!

這樣的官,的確不會當官!

但是,咱要的不是會當官的,咱要的是會做事的!

咱要的不是會來事的,咱要的是會幹事的!

要是朝廷上上下下都是老奸巨滑的老油子,咱這個皇帝還怎麼當?

幸虧三孫來了!

要不然,咱還真冤枉一個好官了!

不過,剛剛咱不讓宋禮幹了,怎麼好改口?

“咳,咳,允熥,吳王呢,吳王來了吧?”朱元璋問道。

殿中大臣們等著朱元璋處理宋禮呢,沒料到他突然問起了吳王朱允熥。

朱允熥並沒有來!

突然,門口出現了朱允熥。

原來朱允熥來了,一直不想進殿。

在殿外站著,想怎麼站就怎麼站!

“允熥,過來,過來,往前面站。”朱元璋招呼道。

朱允熥在眾目睽睽之下往前走。

懷疑、震驚、欽佩等複雜的目光同時投射過來。

王清選看著朱允熥,心裡很不是滋味。

朱允熥的運氣不是一般的好啊,去了一趟監利,真把決口給堵上了。

但王清選相信,李景隆的描述絕對是誇大誇大再誇大!

決口決沒有李景隆描述的那麼寬!

洪水也決沒有李景隆描述的那麼大!

肯定是監利縣的百姓都上了!

而後,李景隆在陛下的授意之下,往吳王的臉上貼金,還搬出了上天!

陛下在這裡描述西域給吳王貼金還不夠,這又讓李景隆去貼,貼了一層又一層!

至於如此嗎?

不少官員看著朱允熥走過來,感到他也沒什麼變化呀,天神?天神與他捱得上嗎?

李景隆這貨,無恥到節操粉碎!

“允熥,宋禮此人,你聽說過嗎?”朱元璋決定讓朱允熥來處理這件事。

三孫只要說宋禮人不錯,咱就有臺階下了。

“宋禮?聽說過。”朱允熥答道。

朱元璋追問道:“你以為宋禮如何,懂不懂河務?”

“宋禮,我聽說他對河務研究多年,很有心得。”朱允熥答道。

「老朱怎麼問起我來了?」

「哦,肯定是李景隆!」

「李景隆來報告監利縣的情況,讓老朱誤認為我懂河務。」

「宋禮當然懂河務。」

「永樂稱帝后,先後任禮部右侍郎、工部尚書、太子太保。」

「元朝末年,會通河被黃河決口氾濫的泥沙所淤積,運河中斷。如果想恢復這條航線,必須進行疏浚。」

「怎樣改造大運河,保證漕運暢通,成為朱棣亟待解決的問題。」

「最終,宋禮歷時九年,解決了大運河的通航問題。」

「達到了河河相通、渠渠相連、湖湖相依,匯成一派巨大水系。」

「從此,溝通南北的大運河暢行無阻,漕運能力大大提高,每年從東南運糧米幾百萬石,接濟北平。」

「大運河真正成為南北交通運輸的大動脈,對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和內河航運事業的發展作用巨大。」

「因此,宋禮多次受到各朝的皇帝表彰。」

「明正德年間,宋禮被尊為河神。為紀念宋禮治水有功,在汶上、南旺建祠和廟並塑神像,供後人每年祭祀。」

「明萬曆元年,被封為“開河元勳太子太保”,諡號“康惠公”。」

「宋禮的治運功績也受到後人的讚頌,清代康熙、乾隆兩朝皇帝對宋禮進行追封,對其後代特別撫卹。」

「清朝雍正時,敕封為“寧漕公”。」

「清朝光緒時,朝廷追念宋禮的題詞是:宋尚書聖德神功不居禹下,敕封顯應大王。」

朱元璋不由得興奮起來,沒想到,宋禮是個人才!

並且還被這麼多皇帝敕封,被廣大老百姓建祠!

咱差一點錯過了這麼一位治河人才!

“好,就這麼辦!令,宋禮,調入工部,任都水清吏司郎中。”

性子急的朱元璋立馬宣佈了對宋禮的任命。

啊,所有人沒想到朱元璋對宋禮的態度來了一個急轉彎!

不是要擼掉宋禮的官帽子嗎?

這怎麼立馬升官了?

工部郎中,這是正五品!

戶部主事,這是正六品!

這是不是太兒戲了?

“宋禮,吳王說你頗懂河務,很好!”朱元璋道:“剛才,你們吵吵得咱心煩!一聽到宋禮二字,咱就痛恨。”

“咱正為治河發愁,既然吳王舉薦了你,那你就負責治河吧。”

“宋禮,這名字不用改了。你就用治河的成果向朝廷獻大禮!向百姓送厚禮!”

說完之後,朱元璋鬆了口氣。

剛才衝動了,不應該馬上宣佈對宋禮的任命。

應該是先關進去,隨後再找個機會放出來,而後把他調到工部,讓他給咱治河去。

今天幸虧咱把話給圓過來了。

天啊,宋禮這是走了狗屎運了。

就因為吳王朱允熥進來的一句話,說是宋禮對河務研究多年,很有心得。

這還是據說!

於是陛下根據吳王的據說,立馬改了旨意,不僅沒有擼掉他,反而是提拔他!

宋禮此時目光灼灼地看著吳王,心中震憾不已。

宋禮老家在河南的洛寧縣,家鄉離河洛交匯處不遠。

河洛交匯處,洛河水清,黃河水濁,兩河交匯,清濁分明。

從古至今,這裡的人們修渠築壩,對黃河、洛河進行了很好的利用。

宋禮便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對於水利河務產生了濃厚興趣。

一邊學著諸子百家,一邊找尋前輩治水的有關資料。

他學習研究這些,很少有人知道,沒想到吳王知道!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秦:以智取勝,扶蘇為我三顧茅廬

公子執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