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一定不負厚望,以治河為此生專務,矢志不移!”

宋禮立馬跪下謝恩、表態。

吳王已經走到了最前排,宋禮也不好專門跑過去表示感謝。

“宋禮,你說說,治黃究竟怎麼個治法?”

朱元璋剛才沒有重視宋禮的說法,這又重新問了起來。

宋禮道:“陛下,臣以為,該堵的時候堵,該疏的時候疏,有的河段要堵,有的河段要疏。”

“臣只對部分河段進行過考察,那是在臣的老家。”

“具體怎麼做,還得經過實際考察。”

“最少要從山西的壺口開始考察。”

王清選笑道:“宋郎中,照你這麼說,治河治到何時?你從山西考察一直到下游,一年時間就過去了!”

“馬上黃河汛期就到了,哪裡容你去考察、觀光?”

宋禮根本不管王清選的袍子顏色和級別,冷冷一笑:“這位大人,您如果有好辦法,在下可以讓賢!”

王清選立馬閉嘴了。

自古以來,治河都是吃力不討好的活!

共工不懂治水、翫忽職守被堯免了職。

鯀雖然治水很賣力,但同樣因方法不當而釀成了災難,剛開始被流放到羽山,最終被舜帝殺掉。

接著是大禹,在外治水十三年,勞身焦思,三過家門而不入。

其後的西門豹、范仲淹等人也曾治過水,但是他們遭到多方質疑。

因為治水涉及面太廣了,沒有足夠的威信,如何號令上下游?如何協調左右岸?

動不動就要徵調各地的民夫。

元朝的賈魯治河,一徵就是二十萬!

淹哪個縣,不淹哪個縣?

在哪個縣堵,到哪個縣疏?

牽扯各方利益!

自古以來,凡治河者,最後都要被告狀!

先不說大流域治理,就範仲淹來講,僅僅是在蘇州治水,就遭到從朝廷官員到地方鄉紳的質疑和反對。

范仲淹光是作解釋,就進行了一年多的時間。

因為不作解釋,戶部、工部不給支援!

錢糧從何而來?民夫怎麼徵調?

因此,范仲淹認為這種風氣非常不好,只要一提搞水利建設,就有非議、刁難,如果不是朝廷親自主持搞,就不會成功。

王清選只是一個禮部侍郎,去治河?

這等於是搭上了他今後的前程!

「哈哈,宋禮,真有個性!」

「自古以來都是如此,在某方面有專長的傢伙,都有個性!」

「那些個吹吹拍拍、啥也不會的官員,不敢有個性!」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專心於實務、實事的人,不會去研究人的心理,也不會去看別人的臉色行事。」

「宋禮,懟得好!王清選,該懟!」

「youkanyouup!你行你上!」

「國人向來如此,不管是一個單位還是一個團體,總存在著三個三分之一。」

「三分之一在幹,三分之一在看,三分之一在搗蛋。」

「很多人說起來頭頭是道,幹起來亂七八糟。」

宋禮這麼一懟,其他大臣也都閉嘴了。

沒想到宋禮這麼有個性!

在這大殿之上,被這樣的人懟了,划不來呀。

更何況,吳王說宋禮頗懂河務,陛下就立馬將其任命為戶部都水清吏司郎中,專門負責治水。

那麼宋禮所講就是正確的!

你質疑宋禮,不僅有被宋禮懟的風險,更有質疑陛下的嫌疑!

宋禮懟過王清選,這才回答陛下的問題:“陛下,臣以為治河重在治沙。”

“治沙之本,在於加強植樹和水土保持,減少泥沙入河量。此為長策。”

“其次在於,輸沙,減少泥沙沉積量,控制河床抬高速度。此為中策。”

“其三在於,透過工程措施把泥沙從黃河中排出,降低河床高度。此為短策。”

「宋禮厲害啊。居然短時間內能分三策。」

「有長遠打算,還有應急措施!」

「特別是第二條,與明代治黃專家潘季馴的方法如出一轍!」

「潘季馴還沒有出生呢,難不成潘季馴的“束水攻沙”法,是受宋禮的啟發?」

「嚴格意義上講,束水,就是堵水。攻沙,就是疏通。」

「潘季馴在實地調查中發現黃河造成災害的最重要原因是泥沙淤積。」

「潘季馴主張不讓水分流,堵住黃河原來的決口,形成主河道,同時修築一道縷堤,固定住主河道的河床主槽,使水流速度加快,利用水的流速,將淤積的泥沙沖走,從而達到治沙的目的。」

「這個理論放到五百年後也照樣適用!」

「後世的小浪底調水調沙工程,就是利用水的衝力,將黃河的泥少衝出去,減少河道的淤積。」

「小浪底的建成,徹底實現了海晏河清。」

朱元璋一聽到這裡,不由得興奮起來,海晏河清?

黃河居然能變清?

唐代《推背圖》有句話:“寰中自有真龍出,九曲黃河水不黃”!

三孫知道如何能夠讓黃河變清!

到底這個小浪底是怎麼建成的?

小浪底到底在黃河的哪一段?

宋禮繼續說道:“陛下,臣是這麼打算的——”

朱元璋正在聽三孫心聲呢,卻被宋禮打擾了,連忙阻止了宋禮:“宋禮,先閉,先別說話,咱想想。”

「潘季馴的束水攻沙,也有不足之處。」

「主要是缺乏定量分析,對黃河的治理始終也只侷限在下游。」

「並且僅立足於排沙治標,而不懂攔沙治本,並且泥沙沖走後再怎麼處理,也沒有考慮到,因此沒有從根本上改變黃河下游泥沙淤積的趨勢。」

「當然,這裡面有認識上的侷限性,也有當時工程技術落後的原因。」

「從理論上講,潘季馴的束水攻沙是先進的。」

「但是在明代,不管是技術還是裝置,都遠遠跟不上潘季馴的理論。」

「沒有那麼高的大壩,就不可能蓄那麼多的水。」

「沒有那麼多的水一下子放開,就不可能產生那麼高的流速。」

「沒有那麼高的流速,就不可能完成攻沙。」

朱元璋馬上明白了,現在建不成小浪底,建不成那麼高的大壩,主要是咱的技術和裝備太差。

這的確是個難題。

但是,咱有三孫!

有三孫在,什麼難題都不是難題。

有三孫在,咱還要什麼宋禮,還要什麼潘季馴?

“哈哈,宋禮,你說的很有道理。”朱元璋道:“今後,你就跟著吳王吧,專門負責治河。”

「啊,讓宋禮跟著我?」

「這怎麼行?」

「宋禮要是治不好,那都是我的責任!」

「治河,那是需要錢、需要人的!」

「大明科技院現在主要是發展科技,錢不夠啊。」

「老朱不出血,我就不出面!」

朱元璋一聽,三孫這是要撂挑子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劇集紅高粱

金興

大唐,我他孃的義大利炮呢

歐陽寶寶

神奇寶貝:開局閃電鳥,成為大師

一個修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