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道:“陛下,河務我幹不了,因為河務是急務——”

朱元璋伸出了四根手指頭,晃了晃說:“允熥,四年,四年!四年之約!”

朱允熥立馬明白了,雖然很生氣,但又沒脾氣。

「老朱,居然威脅我!」

「四年之約,四年之後再宣佈我為儲君。」

「他的意思是,如果我不收下宋禮,他就直接宣佈儲君!」

「我不收下宋禮,老朱就可以違背四年之約!」

「老朱,你牛,你牛批普拉斯,好了吧?」

“陛下,那就這樣吧。”

朱允熥無奈地接受了現實。

大臣們無語地看著這一切。

陛下把宋禮當成了禮物給了朱允熥!

先是在宋禮的名字上找碴,擼掉他的官帽子。

剛好等到朱允熥過來,問朱允熥對宋禮的印象如何。

而後,因為朱允熥對宋禮的肯定,就立馬升了宋禮的職!

這讓所有人特別是宋禮本人認識到,宋禮的轉運,全都是因為吳王的欣賞。

可以說,是吳王挽救了宋禮。

那麼今後,宋禮對吳王必定是死心塌地。

這就如同兩年前,陛下本來要殺掉黃子澄了,結果讓朱允熥來處理。

等於是把黃子澄培養成了朱允熥的死忠!

今天對宋禮如此,手法如出一轍。

面對陛下的好意,朱允熥居然不理解,還很不情願!

這要是放在逃走的朱允炆和關在獄中的燕王身上,他們不得高興得一蹦三尺高?

陛下如此良苦用心,朱允熥還不領情!

朱允熥剛開始不願接受宋禮,是因為河務是急務。

因此,陛下才放寬了條件,說是四年。

四年時間搞好就行,於是朱允熥就同意了。

王清選感到,朱允熥這是被陛下給忽悠了。

四年時間根本不可能治好河。

歷史上有哪個人能在四年之內治好河?

沒有!

朱允熥一答應,朱元璋見大事已定,就散了朝。

朱允熥正想和沐英、藍玉等人出宮呢,毛易過來叫住了他。

朱元璋在養心殿裡等著他。

朱允熥剛進殿,朱元璋就問:“允熥,徐家丫頭找你沒有?沐瑤對徐家丫頭沒啥意見吧?”

“爺爺,你說徐懷錦?她沒找我啊。對了,我從回到金陵之後,就沒見過她了。”

朱元璋問道:“徐家丫頭真沒去找你?”

“真沒找。”

朱元璋奇怪了,咱把徐增壽給抓起來,是因為他與道衍和尚勾結,在朝堂之上用一個窩寇來指證三孫。

殺了徐增壽也不為過。

但一想到徐懷錦,想到徐懷錦對於三孫的態度,咱又感到於心不忍。

把徐懷錦嫁給三孫,也是很圓滿的。

徐懷錦和沐瑤,一文一武,一動一靜,徐懷錦極有謀略,沐瑤極有遠見,都是三孫的賢內助。

看這天下能配得上三孫的,還真不多。

沐瑤是一個,徐懷錦算一個。

透過在西域兩年的近距離接觸,咱知道徐懷錦是個心高氣傲的奇女子。

要是咱強行將她許給允熥,她恐怕會不服氣沐瑤,或許她會做出其他舉動。

一山不能容二虎,兩隻母老虎在一起也不行啊。

三孫的後宮不能出任何問題。

三孫是要做大事的,他要帶著大明走向輝煌,要帶著大明對抗西方那些列強!

因此,三孫不能為婚姻這些瑣事來分心!

因此,咱得給沐瑤和徐懷錦先分個主次!

那就利用徐增壽犯事的機會,先放出殺掉徐增壽的口風!

而後把徐增壽的宅子和家產沒收!

這種情況之下,徐懷錦作為一個女子就無法生活了,必定去投靠他的大伯、三伯。

那就順帶著查一查徐輝祖、徐膺緒。

一查就查出了問題,立即將二人投入大牢,宅子和家產都沒收!

這下子,讓徐懷錦在京城舉目無親、無親可投!

這種情況之下,徐懷錦就只有去吳王府,求咱三孫。

只要一求三孫,就好辦了!

徐懷錦就會放下架子,在身份上就會低沐瑤一等。

將來,她與沐瑤就能更好地相處,三孫的後宮才能更加和諧。

駕馭群臣與把控後宮的基本方法是差不多的,三孫在這方面十分欠缺。

咱把這事辦好,而後定個日子,讓三孫帶著沐瑤和徐懷錦旅遊結婚去!

只是沒想到,徐懷錦居然沒有去找三孫!

這些天徐懷錦跑到哪兒去了?

不會是想不開了吧?

“毛易!”

毛易從殿下急忙進來:“陛下。”

“你查一查,徐懷錦去哪裡了?可不要出什麼事了。”

毛易領命而去。

「徐懷錦難道是想不開?」

「父親死了,家產沒了,大伯、三伯也都出事了!」

「對了,徐懷錦讓人給我送了一封信,為她父親求情。」

「老朱對於如何處理徐增壽沒有明確說法,我也不好說。」

「萬一老朱想直接放了徐增壽呢?」

“允熥,你說說,對於徐增壽,該咋處理?”

“爺爺,徐懷錦沒見過我,但他託人給我捎了一封信。”

“她請求您放過她父親,判輕一些。要是流放的話,最好流放到西域。”

朱元璋道:“你早說啊。那就按徐家丫頭說的辦,將徐增壽流放西域,你去辦吧,跟毛易一起。”

「徐懷錦為什麼託人送信,為什麼不來見我?」

「她是不是一直在等結果?」

「對了,這些天她是怎麼過的?」

「回去之後,讓沐瑤派人找找她?」

朱元璋心道,三孫心裡還是有徐懷錦的。

對於徐懷錦的事,不能讓三孫分心太多。

三孫的精力應該放在壯大科技院,還有治河上,把那個什麼小浪底的工程給搞出來!

“允熥,徐家丫頭的事,你不要管了。咱已經讓毛易去查了。”

“還有啊,治河一事要抓點緊了。”

“老四從北平帶過來十萬兵馬,正在返回路上。”

“黃河防汛一事,就讓這十萬人配屬於你,聽命於宋禮,讓他們參與修堤。”

“等到安全渡汛之後,再讓十萬人返回北平。”

……

金陵城江東門外,鶴鳴樓。

這是秦淮十六樓之一,也可以說是十六樓之首。

鶴鳴樓是朝中高官的聚會之處,其他的比如醉仙樓是一般官員的聚會之處,來賓樓的來賓大多為文人騷客,鼓腹樓接待的大多為商賈。

鶴鳴樓的頂樓,禮部侍郎王清選與國子監的幾個人談事。

“王大人,這是我們國子監學業功課最好的,王守政。算起來,也是您的本家。”國子監司業晏雲之介紹道。

王清選道:“哦,創辦《大明報》是你的主意?”

王守政道:“正是。大明科技院創辦《明報》效果如此之好,我們創辦《大明報》肯定也是大受歡迎。”

“不錯,不錯,很不錯的主意!”王清選對王守政很是滿意。

晏雲之很是高興,端起一杯酒道:“王大人,只要有您的支援,我們國子監創辦的《大明報》一定能超過《明報》。”

王清選問道:“真能超過《明報》?”

晏雲之一仰脖,喝下了一杯酒:“王大人,下官可以保證:我《大明報》,讓科技院二十年不賺錢!”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現代戰爭

辰亦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