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等人也是人手一支翻譯筆,都是朱允熥給他們的。

羅伯特聽到這裡,不禁豁然開朗!

作為機械工程師,羅伯特當然知道剛才究竟是怎麼回事。

沒有好的鋼材,就不可能有好的機器和武器。

但是意太力的冶煉技術根本制不出迫擊炮來。

剛才聽吳王說,大明目前好像也制不出來。

但是,這門迫擊炮到底是誰製出來的?

難道是吳王制出來的?

吳王剛才講去除生鐵中的炭,都可以煉出真正的好鋼,這讓羅伯特眼前一亮。

完全有這種可能!

關鍵是吳王講得非常自信!

有迫擊炮放在這裡,由不得你不信。

但是怎麼去除生鐵中的炭?

吳王說要馬上寫個東西,對此,羅伯特充滿期待。

朱允熥剛才所講,陶成道已經記了下來。

不僅僅是陶成道,還有幾個副院長也都拿了一個本子和圓珠筆。

這是陶成道對於大明科技院提出的一條要求。

只要是吳王朱允熥在,大家都要拿好筆和本子。

圓珠筆都是陶成道向朱允熥討要的。

因為圓珠筆記東西,速度比毛筆要快得多。

“陶院長,你要收購所有的鐵匠鋪,還有民營的鐵冶場,能收多少就收多少。收過來之後,用我們的鍊鋼法。”

朱允熥的話讓陶成道一邊點頭,一邊記了下來。

收購現成的鐵冶場能省去很多事。

明代在許多鐵礦產地的基礎上,建立了許多官營鐵廠和民營鐵廠。

明初,官營鐵冶所在全國就有十五所。

其中,河北遵化鐵廠的規模最大,役使工匠近三千人。

至於民營鐵冶廠也是比比皆是,僅福建就有六十八處。

民營冶鐵業的規模相當大,就使用勞動力而言,廣東南海的鍊鐵廠,明中期已達到五千人。

安徽蕪湖的“蘇鋼”坊就有數十家,每天工作有數百人。

有些地方的民營鐵冶出現了較細的分工。如福建政和縣的採礦冶煉,每一座爐,有挖礦的、燒炭的、煽爐的以及巡爐、運炭、運礦等做工者好幾百。

朱允熥準備等到陶成道收購完成之後,選擇一處大的做一個標準化鍊鋼廠。

高爐就用用最先進的工藝,挖鐵採煤都用現代的礦山機械,運輸都用解放大卡等運輸工具。

朱允熥這才坐下來,一一與王守正等三十一名獲獎者交談。

三十一名獲獎者,基本都是匠籍。

脫離了匠籍,變成了民籍,最關鍵的是他們進入了大明科技院。

以前,想都不敢想。

“你們都是獲獎者,這說明你們仔細觀察了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你們和獲得四等獎的,有很大的不同。”

“獲得四等獎的,基本都是文官。他們觀察生活的現象,習慣於從自然現象昇華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

“而你們則是觀察生活的現象,是探究事物的規律。”

“我需要你們!”

“大明需要的,不是誇誇其談的坐而論道者。”

“我需要的不是道理,我需要的是真理!”

朱允熥從“大明需要”說到了“我需要”,不管是沐瑤還是陶成道,都感到了吳王身上散發出來的霸氣。

“王守正說,可以利用水汽的衝力和傳動,製造器械,能夠自動推磨、自動拉風箱,很好!”

“你能自動推磨,其他的也都可以!關鍵是明白真理。”

“為什麼會這樣,這涉及到一個基本的概念叫能量。太陽讓我們渾身暖和,這叫熱能。煤炭燃燒產生的也是熱能。”

“今天我不能講太多,你們回去理解。回頭,我會編一個《物理基礎》讓你們學習。”

“你們邊學習邊實踐,一定會製造出更多的東西出來。”

“此外,大明科學院今後的課本,一律使用簡體字。這樣書寫起來方便。”

朱允熥之所以這樣講,是因為他習慣於寫簡體字。

他準備拿出的教材,也是後世的中小學教材,都是簡體。

朱允熥每次給沐瑤寫信,用的都是簡體字,沐瑤也完全看得懂。

這說明,簡體字並不影響大家的閱讀和理解。

在朱允熥看來,簡體字更加有利於向民眾普及。

沒有國民素質的整體提升,就沒有大明的整體富強,就有可能在即將到來的工業革命中落後。

簡體字的推行恐怕阻力重重,朱允熥能夠控制的就是大明科技院。

沐瑤和陶成道都知道朱允熥所說的簡體字是什麼。

有些擔心會不會遭到讀書人的反對。

朱允熥又勉勵了一番,王守正等人離去,這時朱允熥才發現王守正的腿有問題。

“王守正,你等一下。”

朱允熥走過去,蹲下來:“你把腳伸出來。”

朱允熥摸了一下王守正的腳踝說:“你這腳,興許能治。”

王守正有些不敢相信,因為他這腳傷好多年了,找了不少郎中,都說無能為力。

“陶院長,你到太醫院找找,看看有沒有正骨高手。”

陶成道馬上吩咐人去太醫院找人。

不一會兒,陶成道的人帶過來一箇中年人,居然連御醫都不是,只是太醫院的一個小小吏目,從九品的官員。

太醫院的吏目,主要是掌管文書及其他雜務。

陶成道看到朱允熥臉色不悅,問道:“太醫院難道沒有其他人了嗎?”

去請人的副院長一臉無奈:“其他的太醫,都不願來,也不敢來。”

“為何?”

“因為,太醫院院判羅平瘋了。”

沐瑤、陶成道等人馬上就明白了,太醫院的人對朱允熥算是怵了。

羅平給仇佔可看病,就是在吳王府,結果病沒看好,反而和仇佔可一起瘋掉了。

因為這一層原因,太醫院的太醫們都不敢與吳王有一絲干係。

還有,他們聽說吳王和沐瑤都在大明科技院裡等著,更不敢來了。

因為沐瑤更狠,一言不合就要拔劍殺人。

“陶大人,在下姓李。醫之一學,正骨最易!其醫理就是對茬而已,小孩子都知道。”

“別的不說,正骨一術,是家傳,接骨多了,就熟練了。”

李吏目倒是很自信。

朱允熥道:“麻煩李醫生了,請幫忙看看這個小兄弟的腿能不能治。”

李吏目看了一眼王守正,摸了一下王守正的腳,起身道:“按理說,肯定能治。”

“但,需要將腳踝骨斷裂處重新打裂,而後重新接骨。”

“沒人能受得了,恐怕會疼死過去。”

“所以,此病,下官無能為力。”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開局撿了個媳婦叫任紅昌

愛吃唐僧的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