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隆苦喪著臉,呆呆地站在原地。

一定是因為今天出門沒看黃曆!

人在殿中站,禍從天上來!

本來,王清選提出讓吳王去堵決口,立馬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力。

大家都想知道這後面究竟隱藏著什麼。

而後是黃子澄、藍玉先後站出來。

怎麼也沒想到,陛下一直站在王清選的立場上!

王清選的建議被採納了,陛下決定讓吳王去監利縣堵決口。

藍玉要求陪著吳王去,黃子澄卻推薦了王清選陪著去!

哪知道,陛下沒同意,直接點了名。

哪知道點中了我!

我今天可是一句話都沒說啊!

這倒黴事偏偏讓我攤上了!

我招誰惹誰了?

跟著吳王去堵決口,這分明是陛下遞過來一把軟刀子!

要是堵不上口子,陛下就會拿我是問!

怎麼辦?

事攤上了,那就硬著頭皮往前走,別無選擇!

要是跟著其他王爺去多好!

比如說燕王!

吳王的無能與廢物,那可是出了名的。

雖說這兩年形象有所改變,那也是陶成道努力的結果!

大明科技院搞得不錯,那都是陶成道的功勞,還有那個安寧郡主!

有沐家在背後支援,能搞不好嗎?

還有陛下在奉天殿親自敘述控制西域的過程,上上下下都在傳說西域的種種故事。

不管是陛下,還是普通百姓,都在說吳王在西域如何如何神奇。

在李景隆看來,這只不過是陛下的一個策略。

陛下與兩年前一樣,還是一心往吳王臉上貼金。

貼金倒沒啥,關鍵是太過分了。

把吳王在西域的表現說得太神了,堪稱一場造神運動。

今天,陛下居然還想造神!

想讓吳王親自帶人去堵江長決口!

陛下難道不知道“一潰千里”這個詞?

可能在黃子澄的提醒之下,陛下才明白堵決口的艱難和風險!

但金口已開,豈有反悔之理?

於是,陛下把我李景隆拉上,作為一種補救措施!

陛下已經預備好了黑鍋,隨時讓我李景隆背上!

這時,藍玉和沐英將朱允熥拉到一邊。

“允熥,怎麼回事,陛下怎麼讓你去堵決口?”

藍玉的聲音極低,透著焦急和不安。

朱允熥一笑:“舅祖爺請放心,這事,還難不倒我。”

“爺爺讓我前去,是因為他知道我能辦成。”

聽到這裡,沐英和藍玉對視了一下,放下心來。

剛才之所以著急,是因為沒搞清楚狀況。

還以為陛下與朱允熥之間鬧出了什麼不愉快。

的確,自從被沐瑤接入大明科技院之後,藍玉和沐英才瞭解到很多關於朱允熥的事情。

本以為那些手雷、地雷、火銃之類都是陶成道和那些工匠們搞出來的。

哪知道,這些武器的圖紙、配方等等都是朱允熥一手提供的。

更加神奇的是,朱允熥可以瞬間將人或物移送到萬里之外!

還有什麼翻譯筆、泡泡屋、無人機等等讓人瞠目結舌的物件!

朱允熥說他能堵上長江決口,就一定能。

因為你不知道他身上還有多少本事沒有施展出來!

只有親眼見過朱允熥神奇的人,才肯相信,並且還要多次見過。

那些沒有親見的人,大多不信,認為是吹牛的。

“好,允熥,你還需要什麼,我們一定保證。”沐英道。

“堵長江決口最關鍵的物資是草包,其他的不需要了,”朱允熥笑道:“李景隆就是我大明最大的草包,有他,足夠了。”

藍玉和沐英沒想到朱允熥居然開起了玩笑。

這個笑話,的確好笑!

兩人都沒忍住,仰天大笑不止。

李景隆看到此,不由得疑惑了,這兩人笑什麼呢,如此開心?

不應該啊!

他們難道不應該是垂頭喪氣的嗎?

難道是他們在笑話我?

藍玉走過來拍了拍李景隆的肩:“曹國公,難得吳王看中了你啊,好好幹,有前途!”

李景隆擠出一絲笑意:“涼國公,是啊,這是下官的榮幸。”

朱允熥道:“曹國公,看你的笑容,好假啊。怎麼了,跟著我做事,你還怕吃虧不成?”

沐英道:“曹國公,該衝的就要衝,該你擔著就得擔著!”

李景隆更是難受,該擔著就擔著,那意思還是讓咱背黑鍋呀。

朱允熥道:“曹國公,我給你講個故事。”

“說,奉天殿中,文武群臣正在靜等皇帝到來。”

“禮部尚書放了一個響屁,所有人都聽到了望了過來。”

“禮部尚書與禮部侍郎前後站著。”

“禮部尚書道:王侍郎,怎麼可以在大殿之上胡亂放屁?”

“王侍郎感到十分委屈,明明是尚書放的,怎麼能把屁算到我頭上?”

“王侍郎道:尚書大人,這屁不是我放的,是您放的。”

“後來王侍郎被貶官了。”

“王侍郎不明所以,向皇帝申訴。”

“皇帝道:你連屁大點事都不敢為上級擔著,要你這樣的臣子有個屁用?!”

哈哈哈哈!

藍玉和沐英同時大笑起來!

沒想到吳王朱允熥還有這一面,這個故事,當真是笑死人了!

這故事,分明諷刺了兩個人。

一個是不承認放屁的王侍郎,還是禮部的,王清選可不就是禮部的?

還有一個,就是李景隆。

嘿嘿嘿,李景隆只得陪著乾笑、尬笑。

藍玉和沐英放心地走了,準備晚上搞個小聚會。

茶後酒餘,就把允熥的這個關於放屁的笑話講一講,傳出去!

把王清選這個傢伙給搞臭,就像個臭屁一樣!

沒想到,藍玉和沐英把這個笑話傳出之後,真的成了一個廣為流傳的笑話。

就連朱元璋也經常拿這個話來說事。

凡是遇到那些避事、怕事、不幹事的官員,朱元璋都會說他們就像王侍郎一樣屁大點事都弄不成。

不僅僅是朱元璋,朝廷官員遇到躺平、怕事的下屬,也都會拿王侍郎教育他們。

王侍郎成了那些混日子、撂挑子官員的代名詞。

直把王清選氣得是七竅生煙,卻毫無辦法。

沒想到,朱允熥的這個笑話還引領了一種風潮:講段子。

各種類似的段子不斷被創作出來,還有人專門將其蒐集起來,出版成書,居然賣得還很火。

朱元璋本想制止的,但朱允熥卻制止了朱元璋的制止。

在朱允熥看來,全民講段子,這也是體現了一種社會的和諧和進步。

如果誰都不敢講話,人們將處於高壓之下!

還有,只有吃飽了喝足了才會產生段子。

有沒有段子,能不能容下段子,這也是一個社會是否開明、是否文明的一個重要標誌。

……

李景隆道:“吳王,我去調兵,堵上決口,最少得五萬兵力。”

朱允熥道:“來不及了!你我先走!”

李景隆道:“就咱兩個?”

“兩個人,足夠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賊駙馬

我愛冰兒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