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決定大出眾人的意料之外!

王清選讓吳王帶人前去監利堵決口,不管從道理上,還是從道義上講,沒有一點錯。

但殿中群臣個個都是人精,豈能不明白王清選的真實企圖?

黃子澄實在是看不慣了,站出來反對。

並且說出了“舍監利、保京城”的方案。

大家都認為黃子澄的方案合理,陛下一定會採納。

誰也想不到,陛下仍然採納了王清選的建議。

陛下不是一向寵愛吳王朱允熥嗎?

這次是怎麼了?

難不成就是因為上次吳王在奉天殿裡的不辭而去?

難道吳王近期有什麼不當言行惹惱了陛下?

「果然,老朱點了我的名!」

「果然,人不能太優秀!」

「一有大事,一遇難事,老朱就首先想到我。」

「不過,也沒辦法,長江決口,人命關天!」

「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

「呸,呸,不就是填決口嗎?」

朱元璋道:“允熥,你意下如何?”

藍玉實在是不理解,陛下,你這是把吳王往死裡逼呀!

你定過的事,還問吳王意下如何?

不如,咱替吳王去,最少是陪著吳王去!

江水滔滔,洪水滾滾,咱跟著去,防止外甥孫有什麼危險。

年輕人未免衝動,總是愛逞能。

就陪著外甥孫前往監利,能堵住就堵住,堵不住就回來!

總之,絕不能讓外甥孫以身犯險!

“陛下,臣藍玉願替吳王前往監利!”藍玉不等朱允熥回答,搶先答道。

朱元璋看了一眼藍玉道:“咱定過的事,不能變。”

朱允熥道:“我願去監利。”

藍玉急了:“允熥,不行。這個,咱陪你一起去!”

朱允熥心中十分溫暖,舅祖爺對自己還真好。

黃子澄看了一眼王清選,連忙趕在朱允熥之前道:“涼國公,你不能陪著吳王去!”

“涼國公,你只知排兵佈陣、衝鋒陷陣,哪知道堵水之法、治河之道?”

藍玉氣極,指著黃子澄:“黃子澄,老子怎麼得罪你了?”

黃子澄道:“涼國公,你可知道堵水要用沙袋和草包?”

藍玉一愣:“沙袋和草包,做什麼用?”

黃子澄道:“壘江堤,堵管湧,防滲漏。”

「哈哈,我想到了一個人!」

「李景隆,最合適不過!」

朱元璋一愣,三孫,怎麼看上了李景隆?

王清選道:“黃大人所講不錯,臣在家鄉時,見過用沙袋和草包築起了防洪子堤,的確很管用。”

黃子澄道:“陛下,王大人既然如此精通,且王大人提出來讓吳王前往監利堵決口,那麼陪著吳王前去的,王大人最為合適!”

王清選這下子慌了,剛剛露了一下能,沒想到讓黃子澄給利用了。

王清選是禮部侍郎,三品官。

黃子澄是吏部尚書,二品官。

黃子澄喊他為王大人,給的面子不小。

誰知道黃子澄暗藏玄機,敢情想讓自己陪著吳王前去堵決口!

這樣一來,吳王成了指揮者!

我王清選就成了執行者!

說白了,黃子澄這是為吳王找了一個替罪羊!

這隻羊就是我王清選!

決口堵住了,是他朱允熥指揮得當!

決口沒堵住,是我王清選執行不力!

總之,功勞是吳王的,黑鍋是我的!

其他大臣的建議,咱還可以反對!

但黃子澄,是吏部尚書,是管官的官!

這下子,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王清選後悔不已。

藍玉這才明白黃子澄的用意!

黃子澄的提議,妙啊!

誰讓你王清選提出來讓吳王去堵決口的?

朱元璋道:“都不要說了,咱定了,就讓李景隆跟著吳王去監利,帶多少兵由吳王定。總之,要儘快。”

啊,朱元璋的決定又一次出乎眾人的意料之外!

不讓王清選去!

而是讓李景隆去!

朱元璋這是早有定計!

李景隆的水平,不要說武將,就算是文臣,對他的水平也是看不上的。

這個人的軍事指揮實在太差,在杭州時帶著三千兵馬,輸給了朱棣臨時湊起來的隊伍。

李景隆能說會道、八面玲瓏,但真讓他做事,肯定是一踏糊塗。

安排李景隆跟著吳王前去監利堵長江決口?

這分明是不想讓賭上?

難道陛下在心底裡認同黃子澄的說法?

陛下可能已經做好了“舍監利、保京城”的準備。

但是,為了堵住天下百姓悠悠之口,就做出讓王公大臣前往堵決口的高姿態。

監利的決口沒堵住,不是陛下不關心,而是自然之力無法阻止。

不是陛下不為民,而是吳王和李景隆的水平太低。

藍玉這下真是沒法了,李景隆這小子太滑頭。

李景隆跟著咱外甥孫去堵決口?說不定這小子半道上溜了!

「老朱,你怎麼把李景隆派給我?」

「這貨會幹個屁呀?」

朱元璋聽到三孫的心聲一愣,你剛才心聲不是透露了,說想到了一個人,李景隆最合適嗎?

咱把李景隆派給你,就是按你的心聲來做的,你還不願意?

「李景隆就是個最大的草包!」

「剛才想起了一個經典的笑話。」

「把李景隆填進去,這草包就把決口給堵住了。」

「沒想到,老朱真把這個最大的草包甩給我了!」

朱元璋聽到這裡,實在是忍不住了。

太好笑了!

草包和沙袋能堵決口,三孫說李景隆是最大的草包!

剛好咱把李景隆派給三孫了!

不行了,咱憋不住了。

朱元璋急忙扭過身去,背對著群臣。

捂住嘴巴,肩頭一抖一抖的。

好大一會兒,朱元璋才轉過身來,看著愕然的大臣們道:“今天的事,就這麼定了。”

“李景隆,你和吳王馬上出發,輕車簡從,日夜兼程,儘快趕到監利,不得有誤!”

大臣們又不理解了,輕車簡從?

堵決口,要輕車簡從?

難道不帶軍隊嗎?

難道不是人越多越好嗎?

朱元璋明白大家的想法,心道,人越多,走得越慢!

以三孫的本事,不要說李景隆了,就算派能力再強的大臣,也就是個擺設。

三孫一個人就能搞定。

派李景隆等人去,也就是替三孫乾點雜活、打個下手而已。

李景隆的人脈比較廣,到監利縣人頭熟。

要是三孫自己過去,說不定那些小官們還不認呢。

散朝了。

大臣們看著朱允熥和李景隆,充滿了憐憫和同情。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潛行追蹤

從不上車的路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