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詞,好詞,好詞!

士子們紛紛稱讚!

擺出來的《大明報》頃刻間被搶購一空!

一些士子買了多份,給朋友也帶上一份。

文人士子這才感到羞慚。

與這首詞相比,自己發表在《大明報》上的詩詞,狗屁都不是!

剛才,居然還在那裡自鳴得意!

實在是,不知道天高地厚!

對於《明報》他們豈能不知?

只不過今天來,主要是急於看看自己的詩有沒有被《大明報》選中,選中的詩登在什麼位置,當然還有稿酬。

因此,他們首先購買和品評的是《大明報》。

至於《明報》,當然是要買的。

只不過還沒有來得及買,就被莫名其妙地捲入了一場戰鬥!

莫名其妙地就發了火、動了手!

這一切居然被大儒、內閣首輔方孝孺看到了!

文人士子們一個個狼狽不堪,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擺出的被搶購一空,孫仲連讓夥計們又擺出了存貨,又被買空了。

此時,在城中守著的各地書商來了,老百姓也來了。

鋪子所存的《明報》被購一空!

孫仲連馬上向大家解釋說明,大明報業馬上開工加印!

此時,孫仲連佩服不已。

“吳王,我真沒想到,他們居然沒有對新一期《明報》提出異議!”

朱允熥道:“漢字在長期的演變過程有一個趨勢:由繁到簡!”

“字型從繁到簡,不影響閱讀。字型從簡到繁,才影響閱讀!”

此時的方孝孺已經回到了二樓,聽到這個理論,不由得有些疑問。

“吳王,為何如此?”

朱允熥說道:“漢字是表意,以形表意。就如同一隻鳥,畫師畫下來當然能看出是鳥,但是我只用簡單的一筆,就看出來了。”

“這就叫做核心特徵的符號化、抽象化!”

“簡化字,去繁取簡,保留漢字最為核心的表意部分,等於是去除了冗餘,突出了主幹!”

“反而更容易會意!”

“有了簡化字,就容易將漢字推廣出去,也能讓更多的老百姓學會,從而達到普及的目的!”

“有了易學、易寫、易懂的簡化字,學習就不再成為貴族和富家的專利。”

此時,方孝孺這才認真地看起了《明報》上的《三國演義》。

這些字,是對原有字型的抽乾削枝!但是,自己完全看得懂!

琢磨了一下吳王剛才的話,很有道理!

吳王這是想推廣簡體字!

推廣簡體字,不是一件小事,這是要推廣出去,懷柔以遠!

對內,如果廣大的老百姓都會認字、寫字了,豈不是懂得了更多的道理?

這就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吳王所圖甚大!

“其實,漢字還有一個特殊的情況,我寫一句話,你們看看。”

“這句話叫做:漢字順序並不一定影響閱讀。”

朱允熥邊說邊在紙上寫下了一行字:研表究明:漢字序順並不定一影閱響讀。

寫完給大家展示了一下,停了一秒鐘,將紙倒扣:“這句話,說得明白嗎?有問題嗎?”

沐瑤道:“研究表明,漢字順序並不一定影響閱讀,沒問題啊。”

幾個人均表示沒問題。

朱允熥把紙拿出來道:“你們仔細看看!”

沐瑤這才發現,原來這句話的漢字順序亂了!

但是,順序亂了,但是自己卻沒看出來!還完全看懂了!

怎麼會這樣?

“當你盯著一個漢字看的時候,餘光大約能夠讀取這個字左右的一個半詞,也就是左右兩到三個字,這麼加起來,人眼一次最多能看五到六個字!”

“這個漢字的左右只要與之相關聯,你就難以感到其順序的錯亂。”

“就如同:研表究明,你看到表字的時候,右邊第二個字是明,你自然就組合成:表明。”

“當我們的眼睛看到一些熟悉的字片語合在一起時,曾經的閱讀經驗讓潛意識預設為這句話是簡單句式。”

“大腦的淺層意識便會迅速按照記憶中的順序自動對文字加工排序,最後我們自然就以為這個順序是對的。”

方孝孺震驚了。

漢字原來是這麼回事!每個單個的字組合起來居然如此神奇!

這些,自己以前根本沒有發現!

特別是漢字的順序,竟還有這麼多的學問!

把漢字與人的眼睛和腦子聯絡到一起!

做學問,不就是需要眼睛和腦子嗎?

吳王做學問的方法十分新鮮、很是獨特!

……

接下來,《大明報》的攤位,依然是門可羅雀。

《大明報》的鋪子被圍得水洩不通。

因為有了方孝孺對於《三國演義》開篇詞的高度肯定,不少人都慕名而來。

過去,一些不好意思說他喜歡看《明報》的人,也都出面親自來買!

不少人對於簡體字並不排斥,反而認為看得更加順暢。

當然,也有一些御史大夫開始串聯,準備聯合上書,反對《明報》使用簡體字。

當大家聚集之時,都在談論《三國演義》的開篇詞,討論著《三國演義》的最新章節。

《三國演義》的連載讓《明報》的影響力又提到一個新的高度。

相比之下,《大明報》就尷尬了!

因為,沒有人向《大明報》投稿了!

有了方孝孺那一天的當眾訓斥,文人都沒那個膽了!

你的詩能超過唐?

你的詞能勝過宋!

你的詞能比得過《三國演義》的《臨江仙》?

就算有這個膽,也沒這個臉!

誰要是向《大明報》投稿,過稿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但是丟不起這人啊。

被《大明報》發出來,豈不是被天下讀書人笑話?

於是,《大明報》剛出完第一期,就沒米下鍋了!

這讓晏雲之、王守政愁眉不展。

作為《大明報》的投資者,禮部侍郎王清選當然焦急。

不是錢的問題,而是面子問題。

自己曾經誇下海口,有他的《大明報》,《明報》二十年內不賺錢。

現在一看,《大明報》先不要說讓別人賺錢不賺錢,自己的生存倒成了問題。

現在,錢不是問題。

《大明報》沒有人願意投搞了,這是最大的問題。

王清選後來才瞭解到,之所以出現這個局面,主要是因為方孝孺的意外出現!

方孝孺作為大儒,作為內閣首輔,怎麼可能突然跑到攤位前去教訓文人士子?

這都是吳王朱允熥搗的鬼!

王清選大發雷霆之後,王守政想出了一個辦法,挖人!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已經死了,他的孫子羅清平還在!

羅清平手中還有很多很多羅貫中的小說!

……

典詔獄,最裡面、最牢固、最豪華的一個牢房。

朱棣坐在雕花黃花梨圈椅上喝著麻姑酒。

“老四,日子過得挺逍遙啊。”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千年:玉佩的秘密

喜歡焦山楂的藍樹

黎明之中

鹽津飯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