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在李斯的諫言下展開了焚書坑儒的大工程,但是除了《易經》被歸類為卜筮之書外,其實還涉及更深層次的原因!

其實從嬴政的姓氏宗族來算,“嬴”是少昊氏之姓,嬴政的祖先伯翳在唐虞之際有過勳績,受土地之賜而得姓“嬴”,這一姓氏來源的神秘性在於祖先伯益,是東夷首領少昊的後代。

少昊曾在曲阜建都,以鳥紀官自居,被尊稱為百鳥之國的君主,其部落圖騰為鳥。

所以《易經》本就是嬴政先祖所崇奉的家族典籍,因為伯翳能夠理解鳥語,所以嬴姓在甲骨文中正是一隻鳥的形象!

另外嬴政的稱號其實也與《易經》有關。

作為華夏曆史上首位以“皇帝”為稱號的君主,被尊稱為“千古一帝”,大臣們建議將其號為“泰皇”,而嬴政卻選擇將“泰”去掉,採用上古的“帝”位號,號曰“皇帝”,這裡的“泰皇”便可以追溯到《易傳》中的“太極”!

此外嬴政更是重視《易經》中的五德理念,將其納入施政規範,在一統六國之初各種學說尚未受到限制,黃老、陰陽等學派提出了“五德終始說”,認為祖先顓頊高陽氏是北方之帝,五行屬水,因而秦國崇尚黑色,奉行水德,這與《易經》的思想相契合,同時也採用法家思想來治理國家。

嬴政對數字“六”的痴迷,也體現了《易經》對嬴政的深遠影響,比如他掃滅六國,規定各種尺度和法冠的尺寸都以“六”為基準,這個數字在河圖洛書體系中代表水,與秦國的水德相符。

甚至在嬴政活著開始建設皇陵的時候,也在墓室中裝填哦大量水銀,因為水銀象徵秦的水德,又設計了天圓地方的佈局,體現了對宇宙、陰陽、五行相互關係的理解,完全符合先天八卦的格局!

如果說《易經》是解開宇宙規則的鑰匙,是道執行規則的具象化推演字典,那麼《道德經》就是對道的全面闡述!

作為華夏古代哲學經典之一,老子的道德經開創了對道理解的精髓先河,對華夏人的思想和行為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尤其是道德觀念在《道德經》中佔據了重要位置。

書中強調了道德的重要性,主張遵循自然法則,以無為而治的態度對待人際關係和社會事務,謙遜、寬容、忍讓成為其所倡導的道德準則,對於個人行為和社會倫理具有指導作用。

尤其《道德經》中的無為與不爭,凡事講放下,這就讓希望國家穩定的嬴政非常安心。

至於《黃帝內經》屬於開創先河之醫學奇書,不在焚書之列,所以也被完好地儲存了下來。

現在陳趕超將三本精裝版本的經典分發下來,除了嬴政睹物思起往事之外,其他各朝帝王也皆是微微錯愕,有些不解地望著陳趕超,不知道這算是哪門子天大的機緣與造化。

在他們眼中看來,這些書籍堪稱經典,但他們想要得到不過是一句話的事情,並非什麼難事。

真要是對比起來,陳趕超手中的各種“科技”,比如手機平板之類的電子產品,或是辣條薯片反倒是更具有吸引力一些!

望著在場所有人不解的目光,陳趕超微笑道。

“在這個世界上越常見的、越便宜的、越輕賤的東西,往往會被人們所忽視,而且追捧那些所謂的貴重的、稀罕的、華麗的,甚至是虛無縹緲的東西。”

“比如說現在我們所享受的陽光,比如說我們喝下的每一口水,再比如說我們呼入的每一口氣……這些看似極度平常的東西,實際上卻是我們生存的根本。”

“沒有陽光的沐浴,沒有水的孕育滋養,萬物無法生長,自然世界一切斷絕。”

“沒有氣的供應,所有喘氣的生物,無論是販夫走卒還是王侯將相都必死無疑,無一例外。”

“只可惜……這些簡單的道理,很多自認為聰明到了極點的人,卻沒能夠真正好好思索,而是不斷地捨棄眼前最好的東西,去追尋縹緲不可見的所謂富貴繁華。”

“在座各位皆是位極人皇,享有四海,富甲天下,但即便是這樣,還希望進一步開疆拓土,將天下的至寶收為己用,並且希望自己的萬世長存。”

“但實際上呢?”

“這些想法固然美好,不過最終化作泡影。”

“所以我知道,其實在座各位最想得到的是長生不死。”

“而這三本書,恰恰是堪破生死之書!”

“……”

陳趕超將目光掃過眾多開始竊竊私語的帝王,又將目光移動到嬴政前。

“嬴大爺為了長生不死,曾經乘船環繞山東半島,被那裡的景色所吸引,流連忘返達三個月之久。”

“也就是在這段旅途中,嬴大爺聽聞渤海灣中有三座神秘的仙山,分別是蓬萊、方丈和瀛洲,據說這些山上居住著三位仙人,手中掌握著長生不老之藥。”

“當時講故事的是當地著名的方士徐福,據說他親眼目睹過這三座仙山的存在。嬴大爺得知這一傳說後非常興奮,決定派遣徐福率領千名童男童女組成的探險隊,踏上尋找長生不老之藥的征程。”

“結果呢?徐福帶領著龐大的艦隊遠航,但無論他們在海上漂泊了多久,都未能找到傳說中的仙山,更不用說是長生不老之藥了。”

“至於其他的各位,也是沒輕吃各種丹藥,有的吃得中毒,有的吃的身死,成仙的一個沒見到,短壽的倒是一大堆!”

“我這一次本來想請來上古大神來當嘉賓好好給你們講講如何長生不死,但是我所處的時代天柱傾倒,民心已敗,靈氣散滅,所以請他們來傳法是不可能了。”

“所以呢,我將這三本書帶來發給你們,並且將上古大神的思想給你們簡述一下,至於你們能不能成,那就看你們的造化了!”

聽到陳趕超帶著上古大神的修仙之法而來,在場所有帝王的鼻息無一例外地粗重起來!

修仙!

永生!

這是世界上所有人,何等可望又不可及的渴望!

所謂的修仙又叫修真,還可以叫修道,指的是透過修煉達到超越凡人生死、獲得永生和超凡能力的境界!

之所以對永生的追求,是人類普遍有對死亡的恐懼和對永生的嚮往,這種恐懼幾乎是出於本能的。

而修仙,則是提供了一種想象中的方式來逃避死亡、達到永生的一條路,這對於許多人來說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尤其是擁有財富與權勢越高的人,越想將物質進行留存的人越想修仙,越想永生不死!

除此之外,修仙不僅僅關乎永生,還涉及獲得超乎常人的能力,如遁地、御風、煉丹、符籙等,這又會滿足人們對超凡能力的渴望!

正所謂一山還望一山高。

騰雲駕霧、變化無窮、瓊漿玉露……等等仙人手段與享受,毫無疑問是這些已經在人間達到至尊之位的帝王所追求的更高層次享受!

陳趕超帶來了修仙之法,而且還是上古大神親自所授,在場所有帝王無不是將耳朵豎了起來,生怕遺漏任意一個字。

即便是老成持重、最具威嚴的嬴政,也是把瓜皮放在一邊,不知道從哪裡摸出來一部手機開啟錄音功能,打算一字不漏地將成仙的內容記錄下來,以確保不忘。

看到所有人全都興致盎然地準備傾聽,陳趕超也不賣關子,更不弄玄虛。

“人生天地之間,除了修煉金丹大道以返還工夫之外,各種各樣的榮華富貴,其實都只是暫時的幻象,很多人不明白這個道理,把追求聲色財富視為最重要的事情,認為家庭財富增加了,或是自己的地位至高無上,是因為前世積德,今生才能享受。”

“但事實上,過度享受會導致精神消耗,到最後,不僅一事無成,連自身的真正意義也會消失,這就是所謂的天地萬物偷竊我們的元氣。”

“因此,縱然享受榮華美景,即使成為帝王將相,若不懂得修養心性,其實只是每天耗費自己的真元,對真正的自己毫無益處。”

“因此,辛苦追求財富地位的人,遠不如心懷志向而過簡樸生活的人幸福。這就是上古之人所說的,如果在人世間不修道德,就像是空手進入寶山而無所獲。”

“這一點正如黃帝所言,黃帝內經中所提到的以酒為漿,以妄為常,一個道理。也如蜜蜂愛花蜜,蛆蠅愛糞便,想讓蛆蠅愛上花蜜便是一件極難的事情,各個時代的很多人都追求財富和名利,沉溺於酒色財氣,無論怎麼勸告,他們卻不願意接受,反而抱怨勸說者。”

“諸位思考一下,時間轉瞬即逝,你怎麼知道今天的財富和地位,下一世不會變成貧窮?或者今天的身份,下一世會變成動物?甚至說,上一秒還活蹦亂跳,下一秒就會因為暴病而死嗎?”

“而這三本書,道德經與易經直指道之核心,宇宙之玄機,為成道成仙之根基。黃帝內經讀通透,上可悟道,中可醫心,下可醫身。”

“上古之神說,人生難得一次,能夠誕生在中國,又有機緣聽聞正法,這是無上的幸運。比起成為帝王將相,忽然間享受,忽然間消失,轉世之後可能一無所有,這種機遇應該萬萬倍地珍貴!”

“修煉道德修真的人如果獲得這三本書的內容,就如同得到一條通往高深境界的梯子,可以輕鬆地達到卓越的境地。”

“能夠閱讀這三本書的人,有智慧的人能夠自己領悟其中的道理,有先天的根基的人則能在領悟後修煉並證得道果。如果是根基較差的人,即便獲得了書中的內容,也可能無法理解,即便理解了也可能無法實踐修煉。”

“所以說呢,儘管這三本書都給你們了,也需要你們要有決心和努力,方能超越凡俗證得道果。”

“如果大家能夠把握住時機,在各個所處的時代,在正確的時機下默默修行,這一生即使沒有成為仙人聖賢,下一世也是有所根基的。”

“一個個都要努力向前,不怕艱難,不辭勞苦,專心修道,專注行善,難道天上的神仙會對這樣的人視而不見嗎?只怕是自己不願意用心而已,不要怪責天神不護佑提攜……”

在場帝王們在金牌講師陳趕超進行精心準備的普法節目中,翻動著手中的三本書,才發現三本書無一例外地要求著他們要順應道的發展,放下執著與慾望,最終與道相合,能夠無慾無求、逍遙自在,達到與天同壽長存的境界。

不過……

這似乎與他們想象的修仙有些不同啊!

修仙者需要與道同存,甚至不起心動念,還要無慾無求……那滿桌子的珍饈美味怎麼辦?那三宮六院的妻妾嬪妃怎麼辦?那萬里山河和至高無上的皇權怎麼辦!難不成要通通割捨掉不成?

若是全都割捨掉了成了仙,那即便是能活個千年萬年又有什麼意義!?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還不如趁著有限的人生快活呢!

至於輪迴轉世後的他們會怎麼樣……到那時不是說會消除前世記憶了嗎?即便是做牛做馬又與自己何干?管他洪水滔天!

陳趕超看著開始搖擺的帝王們有的已經將三本書棄之一邊,不由得嘆了口氣。

菩薩畏因,凡人畏果,真實不虛啊!

雖然記憶可以消失,但是感受是不會變的。

就如同是一個失憶的人,他可以忘掉失憶前的一切,但他卻永遠不會停止對當下生命狀態的感受,這就是輪迴的秘密,也就是修仙者們會放棄一切而毅然決然修仙的原因。

正所謂清升濁降,一顆汙濁充滿慾望的心,只能沉淪苦海隨波逐流。

莫說是等到輪迴,即便是在人世間也同樣如此。

正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福禍無門,惟人自召爾……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愛與自我

願與孤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