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趕超將手中汁水四溢的西瓜揚了揚,對著在場眾人打了個比方。

“就好比這西瓜似的,當初這玩意從非洲引進咱們華夏來時,外殼堅硬粗糙,瓜瓤綠了吧唧的,那是相當的難吃。但經過了人為的不斷努力給它進行改良,現在你們再看看,是不是又甜又解渴?”

“所以說啊,事實證明很多看似註定的事情,但只要經過不懈的努力,是有可能由苦變甜的!”

“在坐諸位或是奪了別人的江山改朝換代,或是被別人奪了江山成為末代之君,但實際上王朝更替如同太極的陰陽輪轉,盛極而衰、否極泰來、迴圈往復、生生不息,這既是國運,是無法更改的。”

“國家就如同人一般,國家有興衰,人要經歷生老病死。帝王會治理國家,國家維持得就能長久些。人會保養身體,壽命自然也比別人長,但是終究會塵歸塵、土歸土地死去,所有功名利祿無非是一把塵土。”

“在歸途已經確定的情況下,在座諸位又何必憎恨於誰篡了你的位,又欣喜於你又奪了誰的朝呢?”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人得活得通透些、輕鬆些,不執著於失去,過好當下每一天,等到需要撒手的時候,也不留戀,這樣才能獲得大自在不是嗎?”

“所以說啊,咱們今天要討論的主題,就是各個朝代準時交接班的問題……”

隨著陸續解鎖各個時代,又介入到各個時代,陳趕超很快發現,他任何一個舉動都有可能對後世產生極大的影響,以至於朝代發展變得混亂且失控。

最嚴重的一次,莫過於他對宋朝的一次援助。

當時宋代出現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綠色革命”,因為大範圍地實行復種制,成功地提高了糧食的畝產量,再加上宋代的墾田面積達到7億多畝,以耕地的面積養活億人完全沒有問題!

當時民間有一句諺語:“蘇湖熟,天下足。”

正是因為宋代對農業的大力開墾,以至於當時的每個農業勞動力年產糧食在4000斤上下,幾乎與19世紀80年代農民產糧水平相當!

也正是宋代農業生產力的提高,使得大量糧食得以成為商品糧,流入市場,大批農業人口得以脫離土地束縛,進入城市生活。

在這種衣食無憂的情況下,人口一度暴增超過1億!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崇岳飛貶秦檜的宋寧宗趙擴下詔北伐金朝!

其中伐金詔書更是大為鼓舞士氣:

“天道好還,華夏有必伸之理,人心效順,匹夫無不報之仇!”

宋朝軍隊不宣而戰,對金朝軍隊發起了偷襲攻擊!

儘管在剛開始的時候收復了一些地方,但很快被反應過來的金軍擊潰,從東、中、西三個戰場上,對宋軍發起了進攻,宋朝軍隊由進攻轉為防守。

接下來的事情顯而易見。

在金軍的大舉進攻之下,宋朝戰敗而結束,除了提出割地賠款之外,還要求將發動這場戰爭的主謀縛送金國。

由於宋寧宗趙擴對千古奸臣秦檜的態度,再加上敢於對金軍用兵,在宋寧宗趙擴的懇求下,陳趕超一時惻隱之心就動用關係向秦始皇借兵借將。

結果這一借,卻借出了大禍!

作為華夏曆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統一六國的戰爭讓秦始皇嬴政的權力達到了頂峰,成了名副其實的千古一帝。

但之所以能夠達成這一切,正是因為商鞅提出了軍功爵制。

這就把戰功、財富與地位有機結地合成一體,讓秦朝上下面對利益分配的驅使誘惑下,成為了對戰爭渴望又熱切的殺人機器!

可以說。

在新法的約束與帶動下,整個秦國無不是圍繞著戰爭進行運轉!

秦國的軍功系統充分地記錄著前線士兵的戰績,這份戰績也成為了遠在後方的秦國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

自願上車的秦國百姓,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價值觀,甚至是統一的國民思想:

打仗等於致富。

致富可以擴軍。

擴軍可以繼續打仗!

在戰爭的迴圈中,整個中原都成了秦朝士兵的狩獵場!

隨著狩獵場的“獵物”全都捉完,華夏自然也就完成統一了!

陳趕超找到秦始皇嬴政的時候,正是嬴政統一全國後發愁之時。

因為在秦朝滅掉六國統一中原後,滾滾向前的戰爭馬車卻還沒有做好停下的準備。

用士兵的話來說,那就是錢還沒賺完,人頭卻沒了!

沒有了敵人,他們還怎麼繼續兌換軍功?

秦始皇嬴政這時候也挺為難。

他既需要強大的秦軍保障統治,又希望能夠讓社會恢復和平生產,這就需要有足夠的時間讓他需要實現軟著陸。

唯一的辦法就是給他們找仗去打!

北擊匈奴、南征閩越就成為好選擇!

除此之外就是車同軌、書同文、興水利,透過基建建設再消耗大量的勞動力,從而遏制軍隊的膨脹。

但中原地區經過連年征戰滿目瘡痍,正需要大力恢復農耕通商,這麼一搞國內更加吃不消了。

陳趕超跑來牽線搭橋,宋寧宗趙擴最不缺糧食,秦始皇嬴政自然樂不得地把兵派出去征戰。

再加上秦始皇嬴政有吞併六合席捲八荒的野心,兩人見面一談可謂是優勢互補,當下一拍即合!

作為把人頭掛在腰上當功績的秦軍出現在戰場時,此前兇悍能打的金軍在對比之下,簡直成了人畜無害的乖寶寶!

原本陳趕超想要達成的目的是讓金國適可而止,兩廂安好維持現狀,但他顯然低估了秦軍對於戰功的渴望,以及天降神兵後對懦弱大宋軍隊的震撼與鼓舞!

結果這一打,在一片山呼海嘯的萬歲聲中,在史官讚揚的筆墨揮舞之中,在百姓萬民敬仰之中,嚐到開疆拓土甜頭的宋寧宗趙擴,完全剎不住車了!

宋朝一改頹廢與懦弱,武將當朝文臣退讓,在短短的的時間內竟組建超過二百萬的兵力,配合秦軍向金國展開全面進攻!

東北方向一直打到黑龍江流域和日本海,西北打穿河套地區,西部更是恐怖地把西夏也給一併納入版圖,至於最近的南向秦嶺到淮河一線,自然是毫無疑問地也全部拿下!

可以說。

從理論上來講,金國所有的區域,基本上已經被宋朝所吞併!

但由於部隊不斷向更廣闊的疆土作戰,以至於佔領區所安置的守軍太少,也缺少能官幹吏進行推行宋國的政策與律法,給宋國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就在宋寧宗趙擴已經聯絡不上向歐洲、非洲大陸進軍的部隊時,金朝復國勢力從蠢蠢欲動直接改成起義!

內部軍力完全空虛化的宋朝,在金朝蟄伏的復國揭竿而起中以更加恐怖的速度淪陷,更是被殘暴的金朝展開了血腥大屠殺,直致滅國,宋寧宗趙擴被殺!

傳到前線後,得知大後方被毀滅,憤怒的秦軍與宋軍調頭又向金朝展開血腥廝殺……

這一場殺到天昏地暗、生靈塗炭的結果,差點讓華夏在宋朝亡國滅種,後續朝代全部進行大洗牌,如果不是正在和黃帝學習醫術,正在拿著蒲扇用砂鍋煎藥的陳趕超強制復活,回到了儲存的時間節點前,那麼後世的一切將徹底改寫!

陳趕超除了萬分後怕以外,眼見著半年多的辛苦與努力灰飛煙滅,全部都要推倒重來,心裡的憋屈勁兒就別提了!

在這種情況下。

一場華夏全時代的帝王會議必須展開!

議題就是要保障每個朝代有序更替,到了哪一年就履行好哪一朝的義務。

哪怕是國力再強盛,到了改朝換代交接班的時候也別打別鬧,或是在京都讓新帝王安排個府邸居住,或是發揮餘熱給新帝王輔政,亦或是來陳趕超這裡提籠遛鳥養老都沒問題!

主打的就是一個和諧、其樂融融,讓百姓能在王朝更迭時免受戰爭之苦,讓每一個後世都能完美接盤上一個朝代的財富,真正做到穩中求勝!

陳趕超一番演講,死過一次的宋寧宗趙擴,第一個跳出來表示贊同!

宋朝以下朝代的帝王,雖然不甘心自己的江山換了別的姓氏,但也明白若是前朝帝王讓位,自己也坐不得這華夏江山的道理……

“好啦!”

“既然大家已經達成了共識,如果沒有意見和建議,大家就在這個地方把手印按了。”

“都說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在座的可都是各個時代的帝王,說話不算數這種事我相信是沒人會幹得出來的。”

“如果真的有誰壞了規矩——”

“怕是會不好收場哦!”

陳趕超雖然依舊笑容滿面,但在場所有帝王均是神色凜然、脊背發涼!

身為帝王,他們是九五之尊,擁有人間至高無上的權利,一句話就可以主宰他人的生死,一個舉動就能讓山河色變,唯一能讓他們表示敬畏的,只有上天。

因為他們都是“天命之子”。

但隨著陳趕超的出現,通天徹地的手段不僅顛覆了他們的想象,更是讓他們升起不可力敵的無力感。

與陳趕超合作,他們可以進一步改善自己的生活,透過交易來獲取大量物資或人口,充分保障王朝的穩定,讓舉國上下安定繁榮。

與陳趕超敵對,他們隨時都有可能會被架空成為傀儡,徹底失去對國家的掌控權。

即便所在國家的軍隊再強大,也無法抵抗與陳趕超利益糾葛、數個時代發起的共同的進攻!

在對比之下,應該做出何種選擇,顯然不言自明!

將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完成了傳達,陳趕超又一掃嚴肅,滿面春風地抱出來一摞書籍,如同發傳單的大媽一樣熱情周到地服務到位。

“來來來!一人三本,人人有份,這可是見不得的大機緣、大造化啊!”

“嬴大爺,你發什麼楞呢?也拿三本啊!”

陳趕超熱情吆喝著將手中的書籍散發出去,一旁的嬴政恰好看到了書籍封皮上的內容,眼睛睜的有點大!

因為陳趕超所發的三本書籍他都知道,因為這些書好懸都被他一把火給燒了!

這三本分別為:

第一本《道德經》

第二本《易經》

第三本《黃帝內經》!

望著陳趕超遞過來的三本書,嬴政的思緒飄蕩到公元前的213年。

當時咸陽宮內一片燈火輝煌,在一場盛大的酒會上他與各地貴族齊聚一堂,其中就有一位來自齊國的儒生淳于越。

這個傢伙敢於在這人山人海的場合提出異議,而且儒生淳于越毫不畏懼地指出了他未對功臣子弟加以封賞,並強烈反對他推行的郡縣制度。

淳于越甚至更是毫不客氣地拿齊國田氏取代姜氏的歷史案例做類比,直言不學習古人、不封賞功臣子弟,他所建立起來的王朝恐怕難以長久。

一通酒會下來後,要說心情好那是不可能的,直接把丞相李斯拉過來把酒會上的事兒一說,李斯當下就表示淳于越以古非今,絕對是散佈謬論。

除此之外李斯更是表示像儒生淳于越今天能夠做出這樣的舉動,主要原因根本還是在於私藏史書、私下研讀所造成的,為了鞏固秦國的中央集權,李斯直接提議將秦國以外的史書一律焚燬,包括集中焚燒《詩》、《書》以及其他學術著作,對於那些妄議《詩》、《書》的人,更是主張棄市,甚至直接滅族!

除此之外,李斯主張士子只允許透過官方機構進行學習,徹底禁止私立學校的存在,這樣就能夠最大限度地保障國家的執行和穩定。

雖說這種做法極為極端,極容易引起國家士族的動盪,而且不利於文化的傳承,但是為了能統一的國家能夠朝著同一個方向進行發展,長痛不如短痛,他最終還是點頭應允決定執行這個計劃。

不過在進行焚書的時候,他還是終究不忍心劃掉了一些本該被燒的書籍,比如《醫藥》、卜筮、植樹等書被豁免,而當時《易經》因為被視為卜筮之書,所以才倖免於難!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概念神當個祖國人很合理吧

進擊的大師兄

絕代神之子

千相面斷月

史上第一星探

江隱名

娛樂夢想家

古東

腦洞懸疑:規則怪談之三中

殺天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