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曹操就否定了科舉制度想法,不是不行,而是單方面對他而言不行。

不可否認,這科舉制的出現,對於世家絕對會造成衝擊,甚至是毀滅性打擊。

他很佩服董曜的膽魄和運氣,上層世家被李郭兩個匹夫殺光,這才敢讓董曜一次次挑戰中層世家的權威。

但他不行,尤其是剛剛取下徐州,立足不穩。

他要兼顧兗徐二州,沒有徐州的世家士人支援,是很難站住腳的。

若是強行推行科舉制,只怕當場就會被世家背刺。

青州是袁紹的領地,袁譚正在那裡駐守。

這兩父子對徐州虎視眈眈,袁紹可是察舉制的大力擁簇者,本人又是世家豪族出身。

一旦他在徐州有任何差錯,得罪當地之人,兩父子便會見縫插針。

那他以父之名所取得的徐州,就會白白送給袁紹。

別說是讓他極為贊同的科舉制,就是察舉制也得遵行,求賢令,更不敢發。

沒有一個穩固的後方,是無法施展這種強硬的改革手段的。

他敢預測,袁紹因世家、士人的幫助而崛起,獲得巨大的利益。

但這種利並不長久,其派系成分太過複雜。

一旦這些人因利益產生糾葛,便是袁紹受其所累的開始。

洛陽,大營。

“本次武舉結束,最終勝者李通,可去主帳。”

董曜的武舉除了六郡良家子,最近吸引了一批外來人員。

李通,便是其中之一。

“在下李通字文達,拜見大將軍。”

李通受人引薦,來到主帳內。

他看了一眼董曜,比他想象中還要意氣風發。

如此年輕,敢冒世家士人大不韙,真乃千百年來第一人。

武舉,他是最大的受益者。

比起直接來洛陽加入,省略了戰場上建立功勳的步驟。

追隨董曜,他大有可為。

李通。

董曜回憶著穿越前自帶的東漢淺薄知識,這人似乎還是挺厲害的。

不因私利而忘公,曹操與袁紹大戰官渡,後者可沒少利誘曹操的官員。

李通能堅守本心,安穩當地官民,足以說明其人品和能力。

宋武帝劉裕曾經評價過李通,曹操官渡對峙期間,汝、兗士人面對袁紹利誘,多懷有二心。

唯李通不忘曹操之提攜,獨斷大義,古今一也。

不僅如此,李通有傳,還有諡號。

如此種種說明,此人堪當大用。

“任命你為振威中郎將。”

董曜思忖一番,雜牌中郎將安排上。

李通投靠曹操時,便獲封此官職。

“多謝大將軍,末將還有同鄉兩千餘人,還請大將軍接納。”

李通獲封中郎將頓時大喜,遂拱手說道。

這些人不僅是他同鄉,還是自成為遊俠以來,一路結識的好友。

他現在受到重用,自然不能忘了他們。

“你自成一軍,暫時統率這些人。”

“喏。”

這次武舉,董曜終於迎來了首位不是龍套的人物。

能招募來一名非龍套,就能招募第二名,第三名。

武舉這邊從未停過,科舉也是如火如荼的操辦著。

不同於史上的一級一級考核,什麼童生,秀才,舉人往上遞增。

董曜這邊更加簡單,先是由洛陽官員考核,一經透過,由蔡邕,賈詡面試。

雖說賈詡是老六,但也不能把他真當成謀士來用。

經過這二人的面試後,將正式開始為漢朝廷效力。

“伯安,人才啊,這些可都是人才。”

首次科舉結束,蔡邕便來到大將軍府。

“這四人靠譜嗎?”

董曜接過名單,一眼掃去,榜首有四人,蔡邕極力推薦這四人入朝為官。

楊俊、常林、鄭渾、王象。

默唸著四人的名字,董曜發現他對這四人並不是很瞭解。

沒辦法,玩過的遊戲,看過的小說,都是武將出現在大眾視野裡。

像這種遊戲中少出現的人物,他去哪知道。

“靠譜,老夫敢打包票,無論是人品還是能力,皆是這批科舉中最為出重的人。”

蔡邕眼睛一瞪,這女婿是瞧不起他老頭子的眼光?

“靠譜就行,還望岳丈安排這四人官職。”

既然蔡邕極力推薦,那說明確實是人才,留用好了。

即使不是也無妨,終會被賈詡給查出來,到時候趕走即可。

董曜不知道這四人,但根據記載,四人都有著十分不錯的能力。

雖沒有達到荀彧,郭嘉,諸葛亮這種程度。

治理一個郡縣,還是能夠手拿把掐的。

鄭渾,此人是東漢名儒鄭眾曾孫。

其兄長是鄭泰,史上與荀攸謀劃刺殺董卓。

根據記載,鄭渾無論到何處任職,都十分受到愛戴。

這個時期的鄭渾早年為了躲避戰亂,跑到淮南之地。

袁術聽說此人後,想要邀請其為官。

但鄭渾早早看出袁術並非雄主,早晚玩完。

恰逢董曜的求賢令發出,一句唯才是舉,他便動了心思。

待一路趕到洛陽,科舉制的出現,更是讓他看到了入仕希望。

楊俊與王象一起來的,兩人是好友。

前者跟隨大儒邊讓身邊學習,深受邊讓的器重,後入曹魏為官,黃初三年,被曹丕逼迫自殺。

後者王象,是真正的黔首。

自小與父母失散,做奴僕放羊為生,後結識楊俊。

常林,小的時候家中十分貧寒,卻好學機敏,有才智。

曾有位居三公機會,被他推辭謝絕。

首次科舉,以圍繞董曜形成的政治小班底,已經有了雛形。

隨著時間推移,這四人的才能皆展現出來,在自己的位置上多有建樹。

蔡昭姬自嫁給董曜後,一直抄錄家中書籍。

完成之後,又將董曜從各處讓人收集的書籍抄錄。

時至今日,洛陽藏書樓建成。

內有藏書數萬卷,可供文人讀閱。

董曜又安排人大力收購左伯紙,繼續抄錄書籍,相繼送往涼州,幷州之地。

他要讓書籍遍佈各地,不再被世家大族所壟斷。

藏書樓的建成,其他州郡文人像潮水一般湧入洛陽。

掌握書籍的大小世家,只能無奈乾瞪眼。

他們已經察覺到因董曜的所作所為,影響到了他們的地位。

只是為時已晚,科舉制小有規模,被諸多文人推崇。

之前頂多是小刀剌屁股,本來就有縫。

現在是鐵棍捅屁眼,一步到胃,還有他們啥事。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佬她囤完貨後,在末世中逍遙

擁抱兔子的雲

沒辦法,我只能靠吃軟飯變強

小魚愛吃蝦

進擊的宮妃

九月細雨

三千界王

赤心孤狼

青樓夢傳奇

向能在努力

獨攬螢火

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