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你又要出征了?”

貂蟬見最近洛陽調動頻繁,不由問了一句。

“嗯,快了。”

臨戰在即,董曜也正經了許多。

若是以前,早就與貂蟬等人嬉戲。

他又何嘗不想停戰一陣子,讓士卒皆休養一段時間。

幾乎190年開始,對外征戰就從來沒有停止過。

現在不止要去對付袁術,還有兼顧北邊異族,涼州邊上的羌人。

打仗就是打錢,人死了要給錢,武器,甲冑修繕也要給錢。

日常用品,衣物,以及各種東西。

好在有豪族在後邊頂著,不然單單憑藉三州之地的賦稅,怎麼夠這麼折騰。

蔡邕火急火燎來到大將軍府。

前來議事的同時,還順帶看看兩個女兒。

“女兒拜見父親。”

蔡貞姬被侍女攙扶,來到蔡邕面前。

“你這是?”

蔡邕發現自己的小女兒一直護著肚子,莫不是已經有喜了?

那實在是太好了,他終於可以抱上外孫了。

董曜見到蔡邕,躬身行了一禮。

當今天下,能讓他行禮的人可不多。

除了蔡邕,董卓,再無一人。

呂布,就算了吧。

平日裡各種開玩笑,如此恭謹顯得生分。

“你先入內吧,我與岳丈有事情商議。”

董曜看了一眼蔡貞姬,他的女人中誰當正妻,到現在都沒有定下來。

貂蟬,出身擺在那裡,實在是不太行。

呂玲綺,整日咋咋呼呼,不像樣。

萬年公主,劉氏之人,他可不想給漢朝續命。

剩下的人選就不多了,只剩下蔡昭姬姐妹。

經過他的耕耘,最先發芽的是蔡貞姬,這確實出乎他的意料。

也讓他十分驚喜,蔡貞姬可是真正的賢妻良母,知道大局。

暫時是他心目中的正妻人選,至於蔡昭姬,肚子實在是沒動靜。

“伯安,你讓老夫來有何事商議?”

蔡邕見董曜屏退眾人,連自己女兒也在內,必然是十分重要的事。

他剛剛發問,就見到院外又有一人走來。

待來人走近,他發現竟然是賈詡,這傢伙可是董曜的心腹級別人物。

巡察使之事他早就聽說,能讓賈詡掌握,可見對其重視程度。

如董曜的心腹將軍如果是趙雲、張遼呂布等人,那文臣則就是賈詡了。

“來遲一步,勿怪。”

賈詡先前還在府內處理巡察使的事情,聽到董曜傳喚,便火速趕來。

“應該到齊了,不知伯安有什麼打算?”

蔡邕許久不見人來,便問道。

“我先前與您提過,壓制世家豪族,現在決定動手了。”

董曜之前的計劃便是推行科舉,首先便從武舉開始。

隨著時間推移,也該是時候行動了。

只是開始之前,還要問一下蔡邕的意見。

“求賢令,唯才是舉難道還不夠?”

蔡邕有些意外,本以為這就是壓制世家的手段。

現在看來不盡然,竟然還有另外一手打算。

“不夠,接下來我將推出科舉制。”

接下來董曜將他知道的科舉制講給二人,其中摘取了隋、唐的一些例子。

儘可能的化繁為簡,讓事情變得通俗易懂。

蔡邕,賈詡聽完後逐漸沉默下來。

察舉制,誕生了世家,確立了他們的地位。

科舉制,一點點壓縮世家的地位。

求賢令如果是小小針對一下世家豪族,那這科舉制的誕生,便是衝著世家命根子去的。

若真能成功,董曜便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你們若是沒有其他意見,便推行武舉制度。”

董曜不容二人多想,當即說道。

他讓二人來不是商議的,而是看看是否有漏洞。

“老夫沒有意見。”

“詡也沒有意見。”

蔡邕、賈詡二人回道。

他們一個是董曜的老丈人,而女兒又有了身孕,不支援女婿又能如何。

另一個則是死死被董曜綁住,想逃都逃不了。

而董曜重用寒門,招募六郡良家子,又是求賢令,已經是一隻腳邁出去了,哪有再收回的道理。

既然如此,那還有什麼好說的,幹就完了。

三日後,董曜在軍營內頒佈新的制度,武舉制。

此次武舉採取兩種模式,招納不同的人才。

第一種,以武藝見長的人,主要用來衝鋒陷陣。

第二種,便是統率型人才,兼指揮士卒作戰,訓練。

武舉最先試用在虎賁軍之內,這些人皆是六郡良家子出身,他們起點便比普通士卒高上許多。

衝鋒陷陣的武將比武,統率人才進行沙盤演練。

由張遼親自監督,給予演練的人評判。

這種情況下,是不可能有濫竽充數的人。

“主公,選拔完畢。”

首次武舉完成,近衛來到大帳稟報道。

“統兵作戰能力最強的是誰?”

“騎都尉趙通。”

最先從眾人中脫穎而出的人,便是趙充國的後代,趙通。

董曜之前就對其十分欣賞,現在能從六郡良家子中殺出來,也算是沒看走眼。

“趙通,我任命你為趙雲副將。”

“多謝主公。”

趙通大喜,雖說官職沒有提升,但這副將可不一般。

趙雲,那是主公的左膀右臂,最為信任的人之一。

虎賁軍由誰統領?

第一把手當屬主公,第二把手便是趙雲。

他是副將,便是管理虎賁軍的第三把手,這比給他任何官職還要好。

接下來便是任命武將了,此番能勝出的人實力都不弱。

趙雲、黃忠、馬超等人親自作為最後一步的比武物件。

能在他們手中堅持到最後的,以一敵百不敢說,這實在是有些高了。

但以一抵十,在往上一些還是能達到的。

董曜拿出一些雜牌將軍的稱號,紛紛給這些人安上。

沒過半個月,此次武舉的訊息便傳遍洛陽周邊。

這麼多的人升官訊息傳出,武舉這條升官的道路已經非常明瞭。

只是令文人沒想到的是,只有武,為什麼沒有文。

許多人表示不忿,紛紛請求蔡邕前往董曜處,進行文人的文舉。

董曜先施行武舉,目的便是引起文人的不平衡,現在效果正是他想要的。

在蔡邕的幾番請求下,文舉改為科舉,也隨之開始進行。

與董曜近鄰的曹操聽說後這所謂的武舉,科舉,深吸一口氣兒。

這似乎比求賢令還要靠譜,他是不是也該試一下?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星瀚之主

六世輪迴

鬼火傳說

二分錢

被讀心後,公主賞我黃金萬兩

不羨明月知

委身於刺客後,他竟對我強取豪奪

蝦蟹一通

睡醒後我穿越了

使用者19479423

小馬寶莉:黃昏

愛吃麻辣雞胗的紫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