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萬?

寧國眾人對於六百萬這個概念,並沒有明確的認知,但六百萬這個數字,本身就讓人無法企及。

“這有了六百萬,估計一輩子都吃穿不愁了吧?”

“是啊,要是我,我也選六百萬。”

旁邊的一位男子聽到了這話,眼中露出了些許不屑,“上了這學校,以後當了大官,發財的機會還能少嗎?能不能有點遠見?”

“此話非也。”這話一出,就又迎來反駁,“你肚子裡要是沒有真材實料,就算你能去讀書,不還是遲早露餡?再說,那世界裡競爭這麼激烈,搞不好最後什麼都的不到。”

“有道理啊。”一位默默聽著他們對話的男子開口道:“他是進了學校了,又不是學會了。”

沒有點能力的話,最終不還是會被淘汰嗎?

“沉默有什麼不好?”

建功立業是將軍們的事,升官加爵更是沒有他們的份,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誰人不選擇明哲保身?倘若有一天,都城被破,那些尊貴的大人物們,難道還會在乎他們的死活嗎?

再退一步來講,難力改變,他們就能得償所願了嗎?

“醒醒吧,自古更迭換代,群雄爭霸,都是為了爭英雄,做好漢,誰人在乎我們小人物的死活?”

-

兩人的辯語一環靠著一環,駁辯這樣的場合,更多在於辯手的臨場發揮,加上不清楚對方辯友的底牌,許多問題更需要在短時間內慎重思考,極為考驗反應能力,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掉入對方準備的陷阱裡。

“倒是有點意思。”

沈居之第一次遇到這樣新奇的場面,眼中來了興趣,“透過一層層的剖析,將原本浮於表面的問題一步步地往更深的層次上滲透,倒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一旁的同僚跟著點頭,“先是將一個問題分成了兩個極端,透過各自的闡述,可以發現兩種完全不同的思路,兩者在辯駁的過程中,這兩種完全不同的思路會逐漸碰撞在一起,從而開啟更多的想法,看似只是一場辯論,實則雙方都會受益匪淺吶。”

周圍的大臣聽到這話,也都默默地認同了這樣的說法。“此法,確有可取之處,或可借鑑。”

-

反方二辯聽到這話,眼睛盯著對方,“對方辯友在這個問題上始終站在個人利益的短暫得失上來看待,我們不否認在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局面下,個人理想的實現是一項更大的挑戰,可人生本來就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輸贏的標準只有一個。大家都在朝著同一個目標在路上奔跑,每個人都已經精疲力盡,甚至產生的能量已經嚴重超出了身體的負荷,但為了遠方的目標只能繼續咬牙堅持。最後呢,陸陸續續,可能會有很多人抵達了終點,但更多的人停滯在路上,亦或是仍舊努力著,但因為各種各樣的限制,他們永遠也抵達不了終點,而那批到達終點的人呢,只有第一個人是最高利益獲得者,而後依次遞減,當名額有限,獎金有限的情況下,那些拼盡全力抵達的人,得到的可能只是一塊在生活中毫無價值的獎牌或者讚賞而已,甚至大家只會記得第一名,根本嫩不會在乎你的付出,這樣的比賽,你還要參加嗎?你還要內卷嗎?”

“我方再次想要糾正一點的是,人生並非只是一場比賽,成功與失敗也並非是衡量意義的標準,最終的結果也並非就是人生的結果。如果萬事都只求一個結果,只爭輸贏的話,那麼在歷史的浪潮中,諸多英雄遺憾垂淚,慘淡退場,他們的人生豈非都成了笑話?再者就是,在當下年輕人連最基本的利益都無法保障,讀書和努力所獲得的回報遠遠不及他們所做出的犧牲時,更加註重個人利益有什麼不好?更加考慮現實又有什麼不對?我連飯都吃不飽了,還有人告訴我要丟掉手裡的飯碗,用罷工和絕食來告訴旁人,手中的這碗飯配不上我,我應該得到更好的。”

正方二辯在說罷這話以後稍作停頓,而後反問出一句嘲諷的話,“我們為什麼要考慮現實?因為現實就是,當你做出了自我很感動的決定的時候,你會發現,你丟棄的飯碗會被一大群人繼續爭奪,現實就是,你勇敢地站了出來,可誰理你啊?”

-

一個犀利的問題,誰理你啊?

寧國眾人:……麻煩收回這句話,我們也有點破防了。

還有一個更犀利的問題,大家只會記得第一名。

寧國眾人沉默地聽完兩者的辯論,一時間,心中生出了同樣的感嘆,配上原本他們那不咋地的苦逼日子,不由在心中想道,這麼難的人生,要不直接扔了吧?這情況,怎麼著都是個死啊!

“難怪之前聽到那句,享受缺德人生的話,這人生,是真缺德啊!”

奮鬥也不是,反抗也不是,這題如何能解?

-

“下面是質辯環節,有請正方三辯向正方一,二,四辯提問。”

主持人說完此話,正方三辯站了起來,做了一個抬手動作,“我想請問反方二辯,在面對人生的角逐中,你方告訴我,要跳出現實,不要被同化,這樣無意義的努力之下,什麼也得不到,那麼你方能否你告訴我,不久前在網路上出現的話題,我站在講臺上看著十幾年前的我們,十幾年歲無意間發出的那顆子彈此刻正中眉心,教育在此刻形成了閉環。在這樣的話題之下,是否說明人終將會歸於現實,明白現實?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趨向於考公考研,選擇體制內,是否說明人終將會歸於現實?”

反方二辯聽此答道:“子彈正中眉心反應的是人最終會歸於現實嗎?不是吧?它最先體現的是教育具有長期性和滯後性,比如孔雀東南飛,再比如孔乙已脫不下的長衫,它清清楚楚地說明了在這樣一種不健康的社會競爭之下,人們早已苦不堪言,疲憊不已,學習成為了一件被自願的本能,所以才會有人發聲,說出一句,先生,讀書的意義早就變了。這難道不是一種對於現實的無奈與抨擊嗎?這樣的話語背後難道不是無聲的反抗嗎?人們活於現實又厭倦現實,透過網路短影片的方式逃於現實,對於網上的年輕一代改變職場更是大力追捧,你方還要將它理解為人們最終會歸於現實嗎?考公考研的真正目的又是什麼?我們為什麼放棄高薪而選擇穩定,這不正是為了反抗當今社會的內卷嗎?”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藍雪花下

養火花的很帥

武道重生:大帝崛起

大紙一揮

憑空想象,憑空捏造

L雷影Y

金槍王破

一字師

芸伊

31呀

報告!風流王爺被心機世子撩瘋了

不知不知不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