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辯於學堂之上,這樣的場面基本上不會在寧國之中出現。

儘管寧國眾人目前已經不得不接受了那個世界女子可以讀書,可以工作的事實,但在他們的潛意識裡,這等將男子與女子混在一起上學的事,仍舊有失體統。

此時此刻的畫面之中,場上分為了兩方,每方四人,一一相對,形成了對立之勢,雙方的辯手在此刻皆是神情認真,臺下同樣是寂靜無聲。

雙方辯手分別做了自我介紹,兩隊的辯手中,反方辯手是本校的學生, 正方的辯手來自於外校。他們也分別來自於不同的專業,有不同的特長和能力,因為這場辯論,他們站在了同一場舞臺上。

寧國眾人看著這樣寧靜嚴肅的場面,也漸漸跟著放輕了聲音,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是他們從未見過的畫面,這樣的世道之下,知識的價值乃是至高無上的。他們聽到了幾位辯手的自我介紹,雖然對於專業乃至學校的具體資訊,他們還不夠清楚,但是那些辯手們本身學生的身份和坐在一起面對一次靈魂與思想的衝撞的畫面,也在衝擊這他們的心靈。

這樣的氛圍,這樣的經歷,就好像一道深深的溝壑,他們站一側,有人站在另一側,因為知識的匱乏,因為思想的平庸,他們永遠也地抵達彼岸。

這是資源稀缺,必然出現的一個現象。

-

“下面有請正方一辯言。”

主持人說完這話,正方一號辯手從位置上站了起來,他的手中拿著早已準備的稿子,清晰明瞭地表達了本方的觀點。

“……內卷指同行間“被自願”競爭,不得不爭奪有限的資源,導致每個人的收益均下降的現象。它適用於如今的教育領域和職場環境。我方想要表達的觀點是,我方認為所有的理想都應該建立於現實之上,當現實生活中的物質條件沒有辦法滿足時,所有的理想都是空想和妄想,甚至會成為生活的負擔。當代是多元化的一代,也是蓬勃發展的一代,人人有理想,但處處都是現實,資訊與技術的不斷最佳化,當代年輕人必須緊跟時代的腳步,立足於真正的現實,才能在科技更新迭代速度飛快的當下,不被社會所淘汰……”

-

\"被自願競爭。\"

一位老者思索著這個詞的意思,“被”字本身就帶著一種強迫的意味,而“自願”是與其相反的一個意思,組合起來之後,他倒是從中感覺到了一種新的感覺,好像是一種被同化的心甘情願。

“竟是如此?”

幾位老者對視了一眼,他們皆是第一次聽到這種解。

“因為過分的競爭而導致原本昂貴的資源變得廉價,故而分到的價值也會變得不值一提?”

大概是這樣的意思。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還要繼續去內卷嗎?還是放棄內卷,改變這個不合理的現象?

“競爭應當是一件好事才對啊,只有不斷地競爭,才能保持源源不斷的動力。”

面前的一位老者開口道:“今日他們討論的並非是競爭,而是在這等現象之下,人的選擇。若是付出的人努力始終得不到應有的回報,那麼是該繼續隨波逐流,維持目前的現狀,還是改變這個局面,面對不可預測的後果。”

-

“下面有請反方一辯發言。”

對面的反方一辯站起身來,“……百度百科對於理想一詞做出了基本的解釋,理想是對於未來事物的美好想想和希望,對某事物臻於最完善境界的觀念。理想作為一種崇高理念,對人有一定的指導作用。我方認為,正是由於內心理想的存在,我們的奮鬥路上才不會輕言放棄。正是因為有了理想,我們才能在求學之路上走得長遠,正是因為有了理想,我們才會對於現狀永不滿足,如今可以改變世界的那群人,皆是有理想的一群人,他們基於現實又跳出現實,敢於脫離潛移默化的規則,當代的年輕人是覺醒的一代,他們自由勇敢,他們從小接受的是新思想的教導。面歧路者有行迷之慮,仰高山者有飛天之志。當現實生活一團亂麻,沒有辦法堅持我們走下去的時候,能夠給予我們支撐的唯有黑夜路上的指明燈……”

-

“面歧路者有行迷之慮,仰高山者有飛天之志。”聽到這句話的陳子安忍不住出聲讚歎道,“好詩啊,這其中的話也說得甚好。”

陳子安笑眯眯看向旁邊的同僚。“不愧是讀書之人啊,這話出口的話,邏輯清晰,頗有道理。”

“那陳大人覺得哪一方更好啊?”

“都好,都好。現實重要,理想也重要。我們既要充分考慮到現實,又要高瞻遠矚,對未來做出充分的設想。兩者缺一不可啊。”

人生在世,若是能兩者兼得,那便是再好也不過了。

-

“這讀書我們也不會,那什麼詩,我們也聽不太懂,我們也不想改變什麼世界,就想安安穩穩地過個普通日子,我覺得還是現實更加重要一點。”

一位女子開口說道:“這理想也可以指對未來的美好希望,我倒是覺得,若是心中有理想,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隨即,她又開口道,“可是,那又怎麼樣呢?不管是理想還是現實,我們的未來都是被註定好的。”

對於普通人而言,他們對於理想這個詞的認知還十分單薄哪怕已經做出瞭解釋,那些沒有讀過書的人,在接受到其中的意思時,會將其再降一個認知維度,將它變成他們熟悉的意思。

“就是做青天白日夢唄?”

-

“下面請正方二辯與反方二辯進行一對一攻辯。”

雙方的二號選手站起身來,由正方二辯首先發言,“你方有提到只有理想才會救出困於現實生活中的我們,而曾經發布在網上論壇中的一篇問調查中有這樣的一個問題,一份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和600萬之間,你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而在這份問卷之下,有超過百分之八十的人都選擇了六百萬,而不是一份高學歷,那這是不是可以理解為,當代的年輕人更對的是基於對現實的考慮在選擇屬於自已的人生答案?”

反方耳邊冷靜地推了一下鼻樑上的眼鏡,“對於當代大多數年輕人來說,美滿的生活,充裕的財富是他們的理想,而高學歷只是他們實現理想的一個工具或者說只是取得了獲取充裕財富的資格,因而學歷並不是他們的理想,大多數人對於學歷的高度追求只是因為學歷是靠近理想的必要途徑而已,當理想已經出現在了他們的面前,他們就不會捨近求遠。”

正方二辯對此緊接著道:“對方辯友提到充裕的財富是他們的理想,那麼在越來越內卷的當代,對於被自願的年輕人來說,工作和奮鬥的目標也是為了充裕美滿的生活,年輕人的理想不是工作,而是工作背後的充裕財富,你方又怎麼能說服他們拋卻尚有的六便士而去追求所謂的月亮?”

“理想是為了更多地獲得。”’

“拋卻了現實談論理想不會更好地獲得,只會丟掉現有的機會。雖然這樣的現象並不好,但是現實就是現實,生活中,職場裡,永遠有沉默的人,永遠有內卷的人,你選擇反抗,你就不會被選擇,這是當下,絕大多數人面臨的社會現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書後,女主被劈成韋小寶

地球上最美的犟驢

在崩壞裡面呼吸?你不要命了?!

是雲靈

江岸燕的新書

江岸燕

浪行記

河邊地

浮海餘生

笨笨不會寫

我們都有未來

失憶的紅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