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好好的一個朝堂,即便是有三股勢力,但也相安無事,不過就因為奏摺的事,現在是鬧得不可開交。

最後……

文殊皇后感覺自己被架空了。

或者說,元皇也被架空了。

朝堂之上,沒人再會去管她說了什麼,一個個只會去和其他兩個輔國大臣吵架,一吵架便是群架。

整個早朝弄得是烏煙瘴氣,即便是等到散朝之後,還是有不少官員到御書房來繼續吵。

可這份爭吵裡,文殊皇后根本控不住場子,她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溫文爾雅,哪怕是遇到再大的事,也要以禮相待。

大臣們粗人般的行徑,讓她感覺噁心,即便是她試著爭吵幾句,也會別人家幾十句給頂回去,索性,她乾脆不管了。

文殊太后能感覺到,皇家的權利,正在她手裡一點點流逝,她和元皇,很快就會變成一個擺設。

試著去和文德軍聊聊?

文德軍的態度也非常明確,“我只是負責你們的安全,一切等王大人回來了,讓他去處理即可,吵架,我也不擅長。”

“可哀家擔心再這樣下去,等王大人回來的時候,哀家手裡已經沒有權利了,到時候,即便王大人有心管理,哀家也愛莫能助。”

“那為什麼不借此機會,讓我們文家的人掌握更多權利呢?至少我們文家的人,會支援王大人吧?”

“可是經濟命脈,把控在戶部手裡,法律法規又把控在禮部手裡,哀家現在都已經沒什麼話語權了。”

“那我愛莫能助了,你讓我帶兵打仗還行,這種事,我還是覺得等王大人回來了,讓他去處理。”

“你……”

文殊太后感覺再這樣下去,要麼自己和元皇會成為一個擺設,要麼自己也會和那些街頭潑婦一樣。

兩者都不是她想要的。

指望文家人?

她倒是想,可但凡她稍微有一點點想要得到文寶山支援,文寶山就開始和她談條件,一點都沒有把她這個皇太后放在眼裡,更沒有將元皇放在眼裡。

這樣下去,遲早會出事。

文殊太后覺得有必要培養一批自己的人起來,她開始在朝中物設人選,尤其是那些平日裡不怎麼愛說話,一說話又能說到她心坎上的官員,這種官員很難找,但是還真有!

其中最為突出的便是一個叫吳起的將軍。

這個吳起,輪長相,長得非常俊俏,絕對是文殊皇后見過的人裡,最帥的一個。

每每看到,小心臟都會忍不住撲通撲通跳的那種。

輪才華,吳起乃是白凱軍駐紮在龍都的監軍,不管是帶兵打仗,還是治國,都能說出個子醜寅卯來。

文殊太后,很快就召見了吳起,不是在御書房,而是在她獨有的乾清宮裡。

“末將吳起,拜見太后!”

吳起收到召見後,第一時間趕到了乾清宮。

“吳將軍平身。”

“謝太后。”

“吳將軍,哀家今日召見你過來,是有幾件事,想要諮詢你一下,還請吳將軍不吝賜教。”

“太后儘管吩咐便是,末將一定知無不言。”

吳起抬起雙手,鏗鏘有力地做了個軍禮,男子漢氣概在吳起身上,展露得淋漓盡致。

“龍皇在世時,國庫充溢,兵強民富,雖然每日進出皆由,但尚能保證,每月月底結算之時,國庫的儲備資金相差不大。”

文殊太后看著吳起,小心臟依舊噗通噗通地跳個不停,但她強壓住內心的亢奮,徐徐開口,“可現如今,元皇上位,三位輔國大臣協助管理龍國後,龍國的國庫竟然相比於以前,虧空了半數以上。”

“長此以往下去,頂多兩個月,國庫便會空掉,入不敷出。”

“不知道吳將軍對此怎麼看?”

只是一道送命題。

答得好,文殊太后便決定重用吳起,答得不好,那不好意思,另外在招人。

長得帥了不起啊?

文殊太后已經過了看到帥哥會動容的年紀了,她現在想要的是那種能幫助她重新拿回皇權的人,否則王建東還沒回來,國庫比她敗光了,以後怎麼跟王建東交代?

“末將以為,此時處理起來,極為簡單!”

吳起抬起頭,看著文殊太后,不卑不亢,“國庫之所以會出現赤字,和他們一味地索取,離不開關係。”

“譬如,戶部的五險一金,謊報人數,謊報五保戶,謊報地產等等,必定存在,否則,為何戶部的資金赤字愈加濃郁?”

“禮部,四書五經,育人、普法等等,龍皇在位期間,沒有搞過幾次,現在幾乎沒一週便要組織一場大型的選修,名義是挑選人才,實際上具體有多少資金投入進去,效果好不好,尚未可知。”

“軍部,恕末將直言,軍費一直以來,都是張弛有度,尤其是有了王大人之後,龍皇甚至想要縮減兵士,可現如今,不但沒有縮減,反而還在日益變多。”

“總結起來,一句話!”

吳起緩緩單膝跪地,“太后,元皇年幼,威嚴不足,太后又系女流之輩,涵養讓您沒法做出什麼出格的事來,而他們,正在藉此機會,欺負你們孤兒寡母。”

“啪!”

此話一出。

文殊太后一巴掌趴在了扶手上。

“太后息怒!”

吳起急忙雙膝跪地,“末將所言,句句屬實,請太后明察。”

“那依將軍之言,哀家應該如何處理!”

文殊太后雖然生氣,可也明白,吳起說的是實話。

可不就是在欺負他們孤兒寡母嗎?

文殊太后對此深有感觸,偏偏卻無可奈何,她一介女流之輩,手無實權,難以服眾,元皇又年幼,更無威嚴可言。

“很簡單!依末將直言,成立一個特殊部門,持尚方寶劍,專門負責測查國庫用度,不管是幾品官員,一經核實有鋪張浪費或者中飽私囊等罪行,一律按律法處置,絕不姑息。”

吳起倒也仗義執言。

文殊太后覺得這個計策不錯,至少可以讓她保住國庫,“那此事,吳將軍絕對,哀家交給你來處理,你能做到秉公執法嗎?”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日進斗金

於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