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逃命天下第一

“哪三條路?”李自成忍不住問。

李巖道:“第一條,設法在崋軍再次增兵之前,大勝一場,挽回一些軍心、士氣,尚有能與崋軍爭奪漢中的機會。”

李自成聽了有些無語地道:“若能大勝一場,大傢伙何至於愁眉苦臉?”

李巖沒就此多說,而是接著道:“第二條路,放棄關中,儘快打通西域。如此,將來即便關中難以守住,我軍也可退往西域。

據臣所知,昔日金國興起,遼國覆滅,其遺臣耶律大石便率領部分遼軍、遼民西去,在西域建立了西遼,存續數百年。”

李自成思索著道:“我大順肱骨、將領大多都是陝甘人事,去了西域如何能適應?

況且如今西域也非無主之地吧?左軍師又怎知我軍去了西域能否順利立足,重建大順?”

李巖如今對李自成的脾性已經頗為了解了,雖不屑於像牛金星、王鄰臣等那樣逢迎、奉承,但在“奏對”時也有了點技巧。

此時他便道:“臣只是列出此路,是否選擇,全看陛下。”

其實他是偏向這第二條路的——在他看來,如今大順已很難與大崋爭奪中原,既然如此,不如退往西域,圖謀後計。

此時聽了牛金星的一番話,帳內不少將領看向李巖的目光便異樣起來。

劉升作為大崋開國皇帝是厲害,但說不準他兒子會是第二個秦二世或隋煬帝呢?

李巖略微猶豫了下,但還是一咬牙道:“這第三條路,便是我大順上下,皆歸附於崋軍。”

反過來,牛金星因為會說話、回來時,對將領們的不法行為也是睜隻眼、閉著眼,甚至暗中參與貪汙受賄之事,反倒是能與多數順軍將領相結好。

因為即便是在順軍這種以農民軍起家的隊伍中,也是庸俗者眾,潔身自好者少,能理解並親善李巖的就更少了。

更別說,李自成早就表現除了對李巖的忌憚與不滿,一些心眼明亮的將領便都有意與其保持距離。

牛金星這番話,雖然沒明說李巖勾結海軍,可這般意思卻是大帳內每個人都聽得出來。

李自成顯然不太喜歡第二條路。

牛金星看出李自成對李巖提出降崋之事十分不滿,見狀便諷刺道:“是啊,若我們降崋,恐怕左軍師便因促成此事,成為劉升一統天下的大功臣,不僅不會身死族滅,還會獲得榮華富貴,傳與子孫後代吧?

待那時,我等再見到左軍師時,也不知是要稱一句侯爺,還是公爺?”

李巖也是頭鐵,解釋道:“若我軍無力與崋軍爭奪天下,而陛下與大夥兒又不願背井離鄉前往西域,那麼降崋確實是唯一出路。

於是道:“左軍師還是說說第三條路吧。”

因為他很明白,李巖之所以列出第二條路,就是不看好他和大順,認為他已經失去了與劉升爭奪天下的資格。

李巖這話一出來,頓時大帳內靜得落針可聞。

所以,他怎麼看,都覺得帶領順軍退往西域,就好像被崋軍打得狼狽逃走的喪家之犬。

一則可以令天下儘快太平,讓百姓少受刀兵之災;二則,我等主動降崋,即便不能保有富貴,也不至於落個身死族滅的悽慘下場。”

很快,李自成便用森冷的聲音道:“左軍師莫不是在說笑吧?”

又因為李巖作為軍師,時常檢舉軍中不法之事,尤其是欺壓百姓之舉,再加上為人確實有點清高,所以順軍中大多數將領並不喜歡他。

若劉升再早死,說不得他們這些人,還有生還中原之日。李自成、他以及大順多數將領,都才二三十歲,若不橫死,再活個二三十年不成問題。

李自成也是疑心大起,竟順著牛金星的話冷聲道:“若是降崋,你李巖確實能保平安,但朕以及諸位追隨朕多年的將領,恐怕未必能活命吧?”

李巖神色淒冷,道:“這只是臣提出的三條路之一,陛下若不願,不選就是,何必懷疑臣之用心?”

李自成到底沒拿定注意弄死李巖,又念著如今軍中大略沒有超過李巖的,便冷哼一聲,道:“降崋斷不可能,此事休要再提。另外,今日出得此大帳,若讓朕聽見誰議論此事,必不輕饒!”

這場會議開到這裡也沒法再開下去了。

於是李自成便下令讓眾將領退出去。

至於說如今的局勢,他也只能幹看著,看能否有其他轉機了。

只不過,在排除第三條路,又無法滿足第一條路的前置條件後,李自成難免暗暗考慮起第二條路來。

雖說第二條路明顯是失敗者的選擇,但仔細計較起來,自他起事十幾年來,本來多數時間都被明軍追得狼狽而逃。

論逃命的本領,他認為天下義軍當中,只有張獻忠、羅汝才能與他媲美。

如今這兩人都死了,論逃命本領,他便是天下第一了。

若能逃到西域,立穩腳跟,如那耶律大石般重新建立大順,傳與子孫後代,倒不失為一條不錯的退路。

於是,李自成派人叫來了侍衛頭領李來亨,讓他暗中蒐集與西域有關的訊息。

因為此前李自成一心逐鹿中原,對西域方面的訊息關注並不多。只知在青藏地區有個固始汗,而在嘉峪關以西則有個葉爾羌汗國。

唯有對西域瞭解更多,他才能確定,西域能否當做他的退路。

···

乾元二年,當大崋與順軍在河北、漢中交戰,打得順軍節節敗退之時,遼東也是陰雲密佈。

先是睿親王多爾袞因入關失敗、損兵折將,被皇太極剝奪了爵位與所屬的鑲白旗牛錄。

便連作為副帥的鄭親王濟爾哈朗、肅親王豪格也受到責罰,豪格被降爵位郡王,濟爾哈朗則被罰銀數萬兩。

入關的其他八旗軍將領也多有被懲罰的。

滿清眾勳貴、大臣本以為皇太極這一番責罰後,必然會有新動作,以提振士氣、人心。

比如說派兵再去打一打朝鮮,擄掠些錢財人口什麼的,又或者派兵大肆搜捕一番野人女真。

誰知不久后皇太極就病倒了。

滿清眾人都知道,皇太極本就有大病在身,活不了幾年,卻沒想到他這麼快就倒下去。

須知,直到現在,皇太極這個建立大清的皇帝,也還沒設立太子呢。

至於說努爾哈赤,建立的是後金,稱的是汗王,而非皇帝。

所以,滿清對此類事其實是沒什麼經驗的,不知道是該按照以前後金的慣例行事,還是按照漢人王朝的規矩行事。

若說按漢人規矩,豪格作為嫡長子理應為太子。

但豪格本就性格粗狂,雖然作戰勇猛,可並不能令所有八旗勳貴心服。更別說,皇太極這個阿瑪都屢次訓斥、責罰於他,如今更是因入關失敗之事將其降爵為郡王。

然而,除了豪格,皇太極的其他幾個兒子不是年幼,便是還不如豪格爭氣。

面對這一情況,多鐸等皇太極的兄弟難免就起了別的心思。

因為按女真部族老規矩,若首領後人太過年幼或不能服眾,兄弟也是有資格繼位為新首領的。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永恆傳奇的故事

無與倫比的摩天倫

帝詩國運

九尾小貓呀

七號間

嶺南里

重生綜漫,生活很不對勁

恰克恰克恰

完美人生之龍鳳呈祥

花樣年驊

別樣香氣

魔物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