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元元年,十一月初七。

南京。

紫禁城,天心殿。

劉升正在接見不久前歸降大崋的原大明漕運總督張國維、山東巡撫王公弼、登萊巡撫曾櫻三人。

在得知京師為順軍攻破,崇禎也自縊殉國後,這三位原本已經被大崋使者說動的前明封疆大吏終於歸順大崋。

並在將他們所據守的登州、萊州兩府以及青州、兗州兩府的部份區域及麾下兵馬交接給崋軍後,便由海路乘船南下,到南京覲見。

“參見陛下!”

“三位先生免禮,請入座。”

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習慣,皇帝也不例外,劉升的習慣便是稱呼很多人為先生。至於說請臣子坐談,而非站著或跪著,則純粹是受後世觀念影響。

張國維三人還不知劉升的習慣,頗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雖然聽命入座,卻都只坐了半邊屁股。

“三位先生的情況朕都已有所瞭解。”劉升和顏悅色,說著先看向王公弼,“梅和(王公弼字直卿,號梅和)先生早孤,體貼母親艱苦守節,少年時便以孝道著稱。

萬曆四十四年梅和先生中進士後,先後歷任行人、知縣、工部營繕司主事、虞衡司員外郎。

天啟三年出任寧國知府、分守徽寧道,任上首議免雜稅、減輕當地農民稅賦,又重設鄉約以濟貧困。

魏忠賢當權時,先生不僅不阿附閹黨,反而在地方上懲治阿附閹黨的豪滑奸惡,追贓數十萬兩,使一地民安。

崇禎二年,先生擢升河南右布政使,正值地方匪寇猖獗之際,於是裁撤地方超額役夫,以其口糧充餉,設新勇營剿匪,平靖地方。

此後先生任職湖廣、山東,不論沉浮,皆能剿匪安民,造福一方,可謂治理地方的能臣幹吏。”

王公弼今年五十八了,數十年宦海沉浮見遍人心詭譎,也知道大崋有訊風衛這樣比錦衣衛還強大的情報機構,要調查他的背景、履歷並不算難。

可見劉升當面一一歷數他過往的政績,並褒獎有加,他仍不禁心中感動,甚至隱隱生出千里馬遇伯樂、士為知己者死的想法。

因此,待劉升說完,王公弼便不禁雙目微紅地起身,作揖道:“陛下過譽了,我只不過是盡力去做好分內之事而已。”

劉升聽了這話也頗為感慨,“做好分內之事——聽著簡單,可此前大明朝上下有幾個能做到的?

或是沒能力做到,或是有能力卻沒那個心。如先生這般有心且有能力者寥寥啊,否則何至於讓億萬百姓受難多年?”

王公弼對劉升來說算是意外之喜。

因為在後世歷史上,王公弼並不為劉升這樣的業餘歷史愛好者所熟知,但其又確實是治理地方的能吏,為百姓和大明都做了不少好事。

更難得的是能把握好其中的度,甚至利國利民。

比如說任河南右布政使期間裁撤超標役額,設新勇營剿滅地方土匪之事,就做得頗為漂亮。至於說利用官府權力賑濟災貧,更是經常做,已經很熟練。

這樣的人不僅是難得的封疆大吏,便是調入中樞,也能踏實做好工作。

當然,這是指在大崋的官場環境下,而非大明。

劉升又示意有些激動的王公弼坐下,接著道:“朕知梅和先生家人尚且在南皮,訊風衛已經傳信回來,已經接到先生家人,進入青州境內,過不了多久就能送來南京,到時先生便可和家人團聚了。”

聽到這話,王公弼更加感動了,當即再次深揖,“謝陛下恩德!”

劉升笑道:“先生若真要感謝,可得為朕為大崋好好做事——如今我大崋既據有登萊等地,全據山東也是遲早的事。

先生在山東任知府已有兩年多,雖受困於災害、兵禍,難有大的作為,但整體而言也算做得不錯了。

朕欲授先生為山東巡撫,但不再管與順軍乃至其他大敵征戰之事,主要負責地方民政,如恢復地方民生、經濟之類的工作,先生可願赴任?”

王公弼聽了立馬錶態,“臣願意!”

雖然還是當巡撫,看似獻土有功卻沒升官,可劉升既然還讓他在山東任職,便是對他的信重。

另外,在大崋擔任巡撫想必和大明有些不一樣,王公弼還是頗為期待的——他想認認真真的為山東百姓做些實事。

過去這些年,匪盜、流寇、叛軍、建奴輪番禍亂山東,又有旱災、蝗災、瘟疫猖獗,山東百姓已經十去三四,過得實在太苦了。

隨即劉升又歷數前明登萊巡撫曾櫻之政績。

曾櫻和王公弼乃同年進士,卻還要年長四歲,今年已六十二歲。在大明也是數十年宦海沉浮,多任地方佐貳官。

不過曾櫻治理地方的軍政能吏就比較一般了,其人主要表現在不畏強權、公正廉潔上。

在後世歷史上,王公弼曾仕清,而曾櫻卻是先後在隆武、永曆兩個南明小朝廷效力,最後在清軍破城之際,自縊而死,確實足夠忠貞。

所以在這個時空,即便曾櫻家鄉江西臨江府早為崋軍統治,訊風衛和大崋使者勸降曾櫻也頗花費了一番功夫。

本著適配性原則,劉升委任曾櫻為淮南省督察使,即淮南省督察廳一把手。

大崋的督察員雖然與大明都察院叫法相同,但第一個字卻不一樣,機構、官員的設定也有很大變化。

督察廳是督察院下屬省級分支機構,再往下還有府裡的督察局,即州縣的督察局。

曾櫻得知督察使專門負責督察一省官吏、政務是否存在貪腐、瀆職等不法情況,很是高興。

這麼多年宦海沉浮,他也覺得這種類似大明御使的職位更適合他。

不過他也明白,大崋的督察使必然和大明的御使有所不同,若職責基本相似的話,大崋就不必改官名了。

等跟王公弼、曾櫻說完,劉升才看向他最重視的張國維。

張國維要比王公弼小十歲,今年才四十八。

但他多年曆任地方,尤其是這幾年先後擔任江南巡撫、河務總理、漕運總督,所遇所辦皆是難事,又眼睜睜看著大明江山逐漸崩塌,張國維的心一直很累,故而已有不少白髮。

劉升自然也是歷數了張國維的政績。

最後道:“先生治理地方之能自不必多說,擔任江南巡撫時疏浚河道,修築堰塘、漕渠、橋樑,後來更是以此為經驗,撰寫了《吳中水利全書》,更是造福後代、功在千秋的大事。

正好朕有意治理河南、山東、淮南三省的黃淮水域,儘量消弭黃淮水患,目前尚缺一河務總督,先生可願任之?”

張國維來覲見劉升前就想好了,只要劉升不讓他擔任軍事方面的官員,給什麼官他都領著。

至於治水,正是他興趣所在,又確實有這方面的才能和經驗,當下欣然深揖,“臣願赴任!”

講到這裡,劉升正待讓王公弼、曾櫻先退下,單獨留張國維討論下治理黃淮水域的事情。

誰知這時殿外侍衛進來稟報,“陛下,白組長有要事稟報。”

劉升知道,白鈺一般只在電訊組收到重要電報的情況下,才會親自送來,當即道:“讓她進來。”

穿著一身女官袍服的白鈺走進來,讓張國維三人都不禁微微側目。

他們對劉升任用女官一事,也是才知曉。

雖然下意識覺得不好,可三人都是才投效大崋,剛才又與劉升處得君臣相得,甚至感激涕零,便不好在此時說什麼。

況且,他們還不知這個女官是做什麼的——萬一只是無足輕重的職務,倒也沒什麼,畢竟大唐就曾設女官。

大明其實也有女官。

只不過大明的女官從洪武時期起,便只負責宮中內務,不涉及外朝事務。

白鈺向劉升行揖禮之後,便遞上帶來的電報,脆聲道:“陛下,汝陽轉發來京師訊風衛的情報訊息——李自成率領二三十萬大軍親征前明山海關總兵吳三桂,雙方戰於一片石。

誰知雙方激戰正酣之際,建奴卻突然殺了出來,順軍大敗,丟盔棄甲,潰逃數十里!

李自成率領部分敗兵逃回京師後,次日便率領順軍主力及在京師搜刮的眾多錢糧西逃。訊風衛情報發出之時,京師已是無主之城!”

劉升對於類似於歷史的順清一片石大戰結果早有預料,聽了這番話倒沒多少驚訝之色,只拿著電報細細看起來。

殿內張國維、王公弼、曾櫻聽了卻大吃一驚。

他們萬萬沒想到,佔據陝西、山西近四省之地,攻破京師,煊赫一時的順軍竟會突遭如此大敗。

更沒想到,吳三桂竟然會跟建奴聯手。

莫非,吳三桂已降了建奴?(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隨緣鏡

冬至的印花

餘生有迴音

苦味

人在驚悚鬼見鬼愛

彼岸花間

身為掛哥的我,走的竟是反派路線

塵嶕

重逢山上沒有雪

梁瑰詞

最長的電影:心事

耳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