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大廈傾塌前的明廷

周延儒萬萬沒想到,崇禎最後來了這一手,還假惺惺地問他以為如何。

他很想說“不如何”。

但他不敢。

於是滿臉為難地道:“陛下,臣確實沒什麼領兵經驗啊,而且京營不堪戰,便是臣率領三萬京營將士支援河間府,恐怕也難有助益。”

崇禎聞言頓生不滿,但還是按下性子道:“元輔素日談起軍略頭頭是道,便是沒什麼領兵經驗,但想必督師是沒問題的。具體指揮將士作戰之事,可以交給下面的武將嘛。

至於京營將士缺乏訓練,朕准許元輔從京營挑選三萬精銳,再與五萬兩餉銀,元輔可以在去往河間府的路上對這些京營精銳稍加訓練。

聽說闖軍士卒多是才從賊的農民,訓練、武備同樣不足,京營精銳應當足以與之對陣。”

周延儒心道,京營除了僅剩的周遇吉部勇衛營,哪兒還有精銳?剩下的全都是弱兵。

即便讓他去挑,也不過矮子裡面拔高個兒。

另外,順軍士卒多農民是事實,可人家人多啊,每一路都號稱好幾十萬,實際也確實有十好幾萬,他帶著三萬京營“高個兒”去了能有何建樹?

但周延儒抬頭看了崇禎一眼,敏銳地感覺到,崇禎對他的忍耐已經到了極限。

若是他再推託不肯任事,恐怕就不只是失去崇禎寵信那麼簡單,還有可能身家性命不保。

想到自去年來京任首輔以來撈的幾十萬兩銀子,周延儒便一咬牙,拱手道:“臣雖拙於領兵打仗,但此番必竭盡全力,為陛下阻攔山東闖賊北上之腳步!”

他心裡想的則是:此番領兵出去,便找各種理由,再也不回京,等到順軍攻破京城再說。

同時,他領兵在地方上,還可以趁機大撈一筆。

只要有足夠的銀子,他相信不管將來降順還是降崋,又或者是降了建奴,都能用銀子打通關係,在新朝謀得一席之地。

至於出去後怎麼糊弄崇禎,他已經有了主意,那便是虛報戰功。

以崇禎對過往那些督師的忍耐度而言,跟其認真解釋前線軍情多麼艱難是沒用的,只會加速消耗其耐心。

而時局到了如今這地步,虛報戰功才是最好的選擇。

當然,想要虛報戰功,就必須設法瞞住崇禎耳目,也即是東廠和錦衣衛。

他此前結交內侍,正好跟東廠提督王之心關係不錯,想必讓其幫忙虛報戰功不成問題,所以只需將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餵飽就行了。

···

下朝後。

周延儒派出心腹透過秘密渠道聯絡王之心,說起請他幫忙虛報戰功之事。

王之心下意識認為周延儒的虛報戰功,類似於以往的虛報戰功,既多報斬首和繳獲,根本沒想到周延儒指的是憑空捏造戰功。

他生性貪婪,如今有百萬家財,幾乎都是透過貪汙受賄得來。

這麼大的“生意”找上門,他沒有不答應的道理,於是就回覆:只要銀子給夠,虛報戰功什麼的都是小意思。

周延儒這邊親自到京營挑選將士——他自不會跟底層的京營士卒打交道,主要是跟京營武將們吃吃喝喝,看哪個可以同流合汙,配合他虛報戰功。

至於挑選底層士卒?

他又沒正準備真到前線跟順軍作戰,士卒如何有什麼重要的?

因為京營武將眾多,又涉及到北京大明勳貴圈子,水深得很。

周延儒每日應酬,吃吃喝喝,聽歌賞舞,忙得是團團轉。所以聯絡駱養性之事,他便交給了心腹幕僚董廷獻。

他給董廷獻收買駱養性的底線是白銀三萬兩。

卻不知,在他這個東主做表率的情況下,董廷獻同樣貪婪得很。周延儒摳摳搜搜拿出的三萬兩銀票,到他手裡就少了一萬兩。

他花了五千兩打點駱養性身邊的“小鬼”,終於約到了駱養性。

如今可不比十幾年前,崇禎剛繼位後,很小白的聽信東林黨人的話,幾乎廢除了錦衣衛、東廠這兩大情報機構,結果深嘗失去耳目之痛。

因此,如今崇禎對錦衣衛、東廠頗為重視,對駱養性、王之心兩人也相當恩寵。

王之心算是朱明家奴,讓其提督東廠,本身就是一種寵信。

錦衣衛指揮使其實也算是朱明皇室半個家奴,但名義上畢竟是外臣,所以崇禎近便給駱養性加了不少官銜。

尤其是在駱養性揭發吳昌時(吏選司郎中,實際是周延儒小弟)貪汙受賄、賣官鬻爵之事後,更是被加封為左都督、太子太傅。

歷史上,駱養性後面還會在扳倒周延儒的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並因此得賜“肩輿”,聖寵一時無兩。

如今大明朝廷中,實權大臣沒幾個不貪的,駱養性作為錦衣衛指揮使,自然不可能出汙泥而不染。

他聽董廷獻將周延儒的“交易”一說,也如王之心一般,認為只是正常的虛報戰功,並且只是讓他不要將實情透露給崇禎而已。

雖然一萬五千兩銀子對他來說不算太多,可對這件事來說,卻足夠了。

只是讓手下人當瞎子、聾子和啞巴,便可賺到這一萬多兩銀子,何樂而不為?

於是駱養性便收了董廷獻代給的這一萬五千兩,答應幫忙虛報戰功之事···

另一邊,崇禎在武英殿召開閣臣小會後,又將吳甡單獨招來奏對。

吳甡並非蠢人,看得出如今京師已經難守,若崇禎是個肯聽勸的和有擔當的,他或許會勸崇禎冒險率領群臣,走海路前往南方。

但透過崇禎以前的表現來看,這建議他若敢說出口,說不定會惹得崇禎直接大怒,將他下獄。

至於說拒絕擔任宣大總督之職,也是同樣的道理。

所以,在奏對時,吳甡只能儘量訴苦。

“陛下,如今各軍皆欠缺糧餉,而自從漕運斷絕,北直隸各地糧價皆暴漲十數倍,將士及其家人捱餓的不在少數,更有甚者只能眼睜睜看著妻兒餓死。

陛下若派微臣前往宣府督師,還請撥付至少十萬兩餉銀,方可令宣府各軍聽從朝廷排程。”

崇禎一聽就眉頭大皺,道:“十萬兩?元輔南下督師朕也才給了五萬兩,你竟問朕要十萬兩?

你知不知道,如今朕為了省銀子,與皇后等諸妃、皇子、皇女,每餐菜餚都不超過四個,且多是素菜,有時甚至數日難見葷腥。

還有,朕這衣裳破了都捨不得花錢更換,只是讓皇后縫補再用。朕如此節衣縮食,一共才擠出了十萬兩餉銀,你竟想都拿去?!”

說話間,崇禎有些憤怒的掀起外袍,露出內裡袍服上的補丁給吳甡看。

吳甡默然。

他當然知道崇禎窮,知道國庫早就連耗子都不光顧了,可在他看來,想要守住宣府,沒有十萬兩銀子連想都不用想。

至於周延儒怎麼用五萬兩銀子去駕馭三萬餓著肚子的京營將士南下去打闖賊,他完全想不通。

他也沒辦法幫崇禎解決缺錢的問題,所以只能沉默。

這時崇禎又道:“朕只能給伱五萬兩銀子,至於該如何用這五萬兩銀子,你可以看著辦,朕只要你守住宣府!”

聽此,吳甡只能滿臉苦澀地道:“臣領旨。”

在他看來,只帶五萬兩銀子去就任宣大總督之職,他連督標都招募不起,更別提安撫宣府那些欠餉的將士。

若不補齊欠餉,乃至令將士們填飽肚子,將士們如何肯與順賊作戰?怕不是順賊一來就降了。

吳甡沒興趣陪崇禎和大明王朝一起死,因此這次武英殿奏對後,他領了崇禎承諾的四萬兩銀子(別問為什麼少了一萬兩,問就是當下大明特色),就以招募幕僚、護衛為由,賴在京師不走。

周延儒那邊也打著類似的主意,以挑選京營將士為由,在京師拖一天是一天。

幾天後,崇禎見兩人還不赴任,氣得牙直癢癢,便派內臣前去斥責、催促。

周延儒早有計劃,便沒再拖,帶領他選好的“三萬”京營將士(實際不足兩萬人),離京南下。

而吳甡沒有後手計劃,只能硬著頭皮用各種理由回應內臣,一拖再拖。

又過去兩日,當吳甡覺得沒法兒再拖,準備帶著招募的幕僚、護衛以及購買的一批軍糧北上宣府時,卻傳來一個對京師大明君臣如同晴天霹靂般的壞訊息。

宣府總兵王承胤降順了!

如今李自成已率領數十萬順軍,透過宣府南下,直奔居庸關而來!

崇禎得知此訊息,在憤怒的同時也有些慌了神,連忙召集閣臣及六部尚書到武英殿議事,看如何應對。

陳演來到武英殿後,見崇禎既慌且怒的表情,便覺得必須得先找個人讓崇禎出氣,也即是為宣府失陷背鍋。不然的話,崇禎怒氣多半會撒在他們身上。

他於是拱手大聲道:“臣彈劾宣大總督吳甡,畏敵不肯赴任,故意怠慢軍情,以至於宣府淪陷!”

第二更。

晚安~<BR />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修仙才能救命

通吃道人

奪嫡:殘廢太子回京攪弄風雲

閒詩小排

生子系統帶我風靡小世界

鐵板蝦滑

某天死神走進我家門

木向陽

致敬!心中完美的她

可陽

重生之我是魔道賊子

愛情什麼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