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疫病專家吳又可,醫武雙絕傅青主

“草民吳有性參見陛下。”

“平身。”

“謝陛下。”

禮畢,劉升打量起這位在後世頗為有名的明末名醫來。

吳有性,字又可,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人。

其實在明末杏林之中,吳有性雖也有名醫之稱,但實際排名並不靠前。論治病救人的綜合實力,或許都難以排入前十。

他之所以名傳後世,是因為在明末這個瘟疫橫行的時代開創了“瘟疫學派”,並根據其臨床經驗,編著了《瘟疫論》。

他在《瘟疫論》中大膽提出了“癘氣”之說,接近大多數瘟疫以細菌、病毒傳染的真相,開我國傳染病研究之先河,亦是世界傳染病醫學史上的一個偉大創舉。

而其為更多後世普通人所知曉,則因為一部關於明末的電影——《大明劫》。

在該電影中吳有性以一名中年遊醫的身份出現,並與孫傳庭有了交集,甚至見證了孫傳庭兵敗身死的過程。

這自然是一種藝術加工。

其中有不少劇情並不符合史實,比如說吳有性的年齡——後世關於吳有性年齡的說法有三種,分別是1572至1652、1582至1652、1592至1672。

即便按最後一種情況算,在孫傳庭崇禎十六年出牢獄領明軍與李自成對戰之際,吳有性也五十二了,根本不可能是中年人形象。甚至,吳有性也多半未與孫傳庭有過交集。

而眼前的吳有性,根據繡衣衛所調查的資料,確是萬曆二十年(1592年)出生,今年已五十一歲。

在劉升打量吳有性時,吳有性竟也大膽的看了劉升幾眼,神色中帶著好奇與幾許忐忑。

跟宋應星一樣,吳有性也不知道這位大崋開國皇帝召他來南京所為何事。

若說治病救人,他只是在防治疫病方面有些名聲;如論治療其他病症,不說全國,便是南直隸,比他高明的大夫都不止雙手之數。

難不成南京出現了疫病?

可他來南京時,見南京比往日更加繁華,街面市井秩序井然,一些貧窮百姓臉上都多出了些笑容,並不像有疫病爆發的樣子。

又或者是大崋治下別處出現了大規模疫病?

在吳有性思考揣測時,劉升含笑道:“聽聞吳先生對防治疫病很有經驗,目前正在編寫一部名為《瘟疫論》的醫學著作?”

吳有性聽了微微吃驚。

因為他所編寫的《瘟疫論》不久前才成書,因囊中羞澀,尚未請書局刊印發行,只不過有幾位杏林好友借閱抄寫過,根本就沒有流傳度,不想竟被劉升知曉。

隨即便恍然,認為定是大崋有類似錦衣衛的機構,劉升這才獲知了他的情況。

回過神來,他便應道:“回稟陛下,草民確實編寫了《瘟疫論》一書,兩三個月前方才成書。”

劉升道:“當今天下,旱災、蝗災、兵禍等災害連綿,又有瘟疫肆虐不休,天下百姓苦疫病久矣。吳先生這部《瘟疫論》若於防治疫病有用,便是有大功於天下百姓啊。”

吳有性研究、編寫《瘟疫論》,就是因為見近二十年來天下瘟疫橫行,而多數醫者都是按外感、傷寒病症去治療,往往無效,導致患者病情遷延,疫病也得不到控制。

各地一出現疫病,百姓便或逃或死,十室九空,悽慘無比。他這才決心研究,得出了一套專門針對疫病的醫學理論。

吳有性寫書是為了拯救天下受疫病侵害的百姓,自然希望《瘟疫論》能廣泛傳播,乃至為天下醫者、百姓所知曉。

聞言,他不禁激動地道:“陛下,草民此前十數年遊歷山東、河南、北直隸、南直隸、浙江等地,遍歷大頭瘟、疙瘩瘟、蝦膜瘟、瘧疾、痢疾等疫病,發現多數疫病,皆因天地間存在某種癘氣所導致,便潛心研究,編寫出了《瘟疫論》。

面對各類疫病,草民雖不敢說按《瘟疫論》都可治療好,但絕對比當下多數醫者按外感、傷寒去治療更加有效!”

說到這裡,吳有性不知道該怎麼說了。

他看出劉升很欣賞他以及《瘟疫論》,有意懇求劉升幫忙刊印、傳播此書,卻一時不好意思開口。

劉升先是點頭,贊同吳有性的說法,隨即便道:“若想減少天下間的疫病,先生僅寫出《瘟疫論》一書可不夠。

還需令此書廣泛傳播,為天下醫者所知曉、認同才行。另外,瘟疫論朕也大概閱覽了一番,其中關於疫病的研究尚有諸多不足、不及之處。

《瘟疫論》朕可下令大崋官方書局免費刊印,發行天下。但關於疫病防治的後續研究,卻需吳先生去繼續才行。

今我大崋有衛生局,專為天下百姓治病吃藥、疫病防治所設。

又有科學院下轄醫學院,專門研究各類病症的誘因及治療方法,其中自然也包括疫病防治之法。

吳先生既心懷天下蒼生,可願在衛生部與醫學院任職,貢獻餘力?”

劉升這番話所含的內容是在太多、太令人吃驚了,吳有性過了十幾秒才反應過來,當即激動的起身下拜,應道:“草民願意!”

雖然劉升所說的衛生部、醫學院對他而言都屬於新鮮事物,並非能從劉升三言兩語中能瞭解清楚的。

但僅憑劉升願意下令幫他刊行《瘟疫論》,對百姓治病吃藥、疫病防治之事如此上心,便值得他貢獻餘生精力,在大崋擔任官職。

劉升見吳有性答應了,也很高興,當即道:“那吳先生便在衛生部下防疫司擔任員外郎一職,另外在醫學院疫病科擔任教授一職。”

員外郎吳有性是知道的,大明六部員外郎一般都是從五品,位在郎中、主事之間,既有一定品級,又非部門主官(一般郎中為一司主官),正合吳有性心意。

他是名大夫,當年也曾在京師太醫院擔任低品級醫官,因不喜太醫院的昏暗,便辭官歸鄉。

所以,若劉升真讓他擔任這衛生部下防疫司的主官,他真未必能做好,也不喜歡——他更喜歡研究疫病,治病救人。

至於教授一職,昔日國子監中倒是有,不過是從九品的末流官員,卻不知這科學院下醫學院的教授,是否是國子監的那個教授了。

見劉升雖然威嚴,但並非不好說話,吳有性便壯著膽子問:“陛下,這醫學院教授要做些什麼?”

劉升笑道:“朕不是說了嗎,《瘟疫論》後續的疫病防治之法,還需吳先生繼續研究。

所以,這醫學院的教授,平日裡主要任務便是進行各自的研究——只要申請透過,要錢給錢,要人給人。

當然,進行研究之餘,各位偶爾也會被請去治病救人,以及到醫學校教導學生。”

“醫學校?”吳有性一聽就好奇起來。

“醫學校,便是專門讓人學醫的學校。當今天下不知有多少百姓受疾病困擾,求醫問藥艱難。

因此朕準備興辦醫學校,像培養讀書人一樣大量培養醫者。

一則可以提高醫者地位,使醫者地位與讀書人等同。二則,可以令天下有更多的醫者,讓百姓求醫不再那麼艱難。”

聽完劉升這番話,吳有性再次震驚了。

然後便深深為劉升的願景所折服。

他立志鑽研疫病防治之法,好讓天下人少受疫病侵害,《瘟疫論》成書之日,心裡未嘗沒有些自得與驕傲。

可他寫出一本《瘟疫論》對天下病人的幫助,跟劉升興辦醫學教、提高醫者地位的宏願相比,卻是小巫見大巫了。

回過神後,吳有性再次向劉升深深拜下,用一種堅定的語氣道:“陛下宏願實在令人折服,微臣願窮盡餘生,協助陛下完成此宏願!”

見吳有性如宋應星一般被折服,自願為他所描述的願景奮鬥,劉升是發自內心的高興。

隨即就想起了明末其他一些名醫。

明末名醫很不少,但劉升記得住名號的,就那麼幾個。

其中以編寫了《本草綱目》的李時珍名氣最大,可惜李時珍早在萬曆二十一年就去世了。

嘉靖、隆慶、萬曆年間,與李時珍齊名的還有一位,叫萬密齋。

當時民間有言:李時珍的藥、萬密齋的方。可見此人醫術之能。

可惜這位去世得比李時珍還早十一年。

再往後,劉升便只記得明末的疫病防治專家吳有性,以及婦科、兒科聖手傅山了。

傅山此人初名鼎臣,字青竹,後改字青主,山西太原人,傳於後世的醫學著作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青囊秘訣》等。

據劉升所知,傅山不僅醫術高超,且書畫雙絕,又通曉經史、諸子、道佛,還精通武學,屬於學貫古今、六藝、雜學的大宗師。

傅山後來還曾參與抗清,為抗清之事奔走數十年。

後人甚至因此塑造了以他為原型的武俠人物,比如說有名的梁羽生小說《七劍下天山》中,傅山便是綽號無極劍、醫武雙絕的絕頂高手。

可惜傅山是山西人,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出生,如今三十多歲,應該正在山西太原城外一寺廟中“修道”,博覽經史子集,乃至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等經典,積攢底蘊呢。

劉升覺得,想要傅山為他所用,恐怕得大崋拿下了山西才有可能。

第一更。

<BR />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光與遇之戀

神筆阿祀

外掛都在對家,難道我是個假主角

吳不疑

流年只遇你

三橘貓Tokey

貓貝貝來了的新書

貓貝貝來了

最左五院

藍色妖姬光頭強

萬人迷嬌寶在快穿世界裡苟活

漫漫小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