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三個科學家

科學院院長?

宋應星聽得一愣。

科學院是什麼衙門,此前宋應星並不知道,因為歷朝歷代都沒有一個叫“科學院”的部門。

便是科學一詞,在宋應星此前的認知中,若聽了也會最先了聯絡到“科舉之學”這個解釋,絕不會跟百工技藝扯上關係。

不過通政院、翰林院宋應星卻是知道的。

通政院多半類似大明的通政司,其主官通政使乃正三品——大明朝廷中,一部尚書也不過正二品而已,正三品絕對屬於朝廷高官了。

至於翰林院那就更有名了。

一般只有殿試的前幾名,才有機會選為庶吉士,入翰林院。因此,翰林院可以說是培養朝廷大佬的所在。

能在翰林院任職的,要麼是學識卓著且深厚的文壇大佬,要麼就是受皇帝矚目、青睞的青年才俊。

劉升將科學院與通政院、翰林院並論,可見在大崋科學院的地位之高。

由此可知,這科學院院長之職即便不是高品級的大官,也定是受劉升青睞之人。

宋應星一愣後,先是驚喜,隨即又有些忐忑地道:“草民惶恐,不知這科學院院長究竟有何責任,能否勝任。”

後世“科學”一詞其實算是泊來詞。

並非說漢語中沒有“科學”這個詞,而是極少出現,即便偶爾出現,也多半會讓人聯想到“科舉之學”。

後世的“科學”本是日本翻譯自拉丁文“知識、學問”,因日本早先多用漢字,遂翻譯成“科學”。

近代中國很多瞭解科學的先驅者,是透過日本這個渠道(因為近)進行的,所以後世便也用“科學”一詞。

明末這個時代,德川幕府對待西方人及科學相關的知識,跟大明是類似的態度,甚至更加的封閉,自然還沒出現“科學”一詞。

如今劉升把“科學”一詞拿出來,那就算是大崋最先“發明”的,算不上泊來詞了。

劉升見宋應星迷惑,便道:“科學院的事說來話長,不如宋先生坐下,聽朕慢慢講來。”

說完,劉升示意宋應星入坐。

待宋應星受寵若驚地坐下半邊屁股,劉升才不疾不徐地講起來,“我將科學分為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形式科學及交叉科學五大類。

細究的話,其實科學最早可以追述到先秦百家爭鳴的時期。當然,那時的百家學說多為社會科學、思維科學。

而先生此前所研究的百工技藝,其實關聯最深的是自然科學···”

劉升與宋應星這一交談就是一兩個小時。

中間在奉先殿侍奉的宮女幾次添茶倒水。

等聊完,宋應星不僅對科學與科學院的概念有了頗深的瞭解,對劉升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這時他如當初的李邦華,豁然想起了民間關於劉升的一個傳聞——據說此人在大明沒有一個親族,如憑空出現,其實就是謫仙降世。

此前他認為這種說法多半是小民道聽途說的荒誕之言,如今卻忍不住有點相信了。

不然的話,以劉升二三十歲的年紀,何以能建立大崋,還對科學有如此深切廣的瞭解?

必是生而知之!

“宋卿擔任科學院院長之後,朕會讓吏部儘快配備部分負責管理的官吏,宋卿若有人選也可舉薦。

然後,一方面尋覓有天賦且願意研究科學之道的人才,一方面還需宣傳科學之道,讓更多的人去接觸、瞭解,乃至學習。”

宋應星雖然已經五十幾歲了,可跟劉升暢聊一番後,卻感覺熱血沸騰,彷彿重回意氣風發的青少年時期。

他當即應道:“微臣定為建設大崋科學院竭盡全力,死而後已!”

劉升笑道:“宋卿若為科學院著想,可不要死而後已,而是得保重身體,活得長長久久,如此才能為發展科學之道出更多力氣。”

宋應星聽了不禁莞爾一笑,道:“微臣遵命。”

在這場談話將要結束時,劉升又道:“朕這裡倒是有幾個尋找科學人才的思路,宋卿可以參考,朕也會讓訊風衛、繡衣衛分派人手協助。

其一乃松江府上海縣的徐光啟,其人雖逝,卻遺留有《農政全書》、《泰西水法》、《甘薯疏》等著作,又翻譯了《幾何原本》等西方科學著作。

我們可以在蒐集徐光啟著作的同時,看其是否有學生、子嗣繼承其學術衣缽,若有,便可招入科學院。

其二乃安慶府桐城縣的方以智,此人雖為復社四公子之一,卻與其他三人頗為不同。

他曾師承白瑜、王宣二人,學習物理。江西人王宣曾著《物理學》,方以智受其啟發,近兩年正在編寫一本名為《物理小識》的著作。

不過此人前年中了進士,如今在北京大明朝廷擔任翰林院侍講。

若能將他請來,科學院物理一科便有了奠基人,便是其學科,以方以智的天賦,也能有所成就。”

說到這裡,劉升停了下來。

只覺得方以智如今在北京,又擔任翰林院侍講這種大明皇帝親信職位,還是定王、永王的講課老師之一。

大崋想將他請回來,怕是不容易。

讓訊風衛以非正常手段將他弄出京城,倒是可以,但又怕他心中不滿,將來進了科學院也不好好搞研究。

屬實麻煩。

於是他接著說起第三人,“這第三人,乃西安府涇陽縣的王徽,此人已七十二歲高齡。

其為天啟二年進士,崇禎四年官至遼海道監軍,後因‘吳橋兵變’受孫元化牽累,問罪充軍,之後遇赦歸鄉。

此人在數學、物理頗有研究和著述,尤其是在機械物理一道,著有《遠西奇器圖說》、《新制諸器圖說》等書,對機械物理研究之深,應用之多,堪稱當世之最。

今年闖軍攻入西安府之前,朕便派出訊風衛前往陝西,準備保護王徽並請他來南京。

根據訊風衛的訊息,此事雖多有波折,但好在王徽一家目前安然無恙,已在來南京的路上了。”

宋應星聽終於有一個多半能來科學院的,不禁鬆口氣——若劉升說的三個人不是死了便是人在大崋控制領土外,他還真不知道怎麼請過來。

想到一位研究科學之道的前輩將要來到南京,宋應星便道:“待王老來到南京,微臣定多向其請教。”

劉升道:“王徽年事已高,他來南京後,讓他繼續之前的研究,帶帶學生就可以了。科學院建設發展之事,宋卿既為院長,便該負起責任,不必讓王徽過問。”

這是不讓王徽插手科學院管理啊。

宋應星若有所悟,卻並沒有問為什麼。

劉升也沒解釋,他相信等王徽來了,宋應星自然會知道他這麼囑咐的道理。

不僅是因為王徽年事已高,還以為王徽是相當虔誠的天主教徒。

事實上,這個時代很多研究科學計程車人都與天主教等西方教派有些關係,至少是和傳教士有所交流。

其中有不少人都入了教。

但入教後也有淺信徒和虔信徒之分,王徽就是個虔信徒。

他對數學及機械物理方面的研究就不多說了,還翻譯了許多天主教經典、教書等,甚至在生活中也按天主教徒的標準要求自己。

比如說,讓傳教士為家人受洗。

又比如說,十幾年前因妻子尚氏只有二女,無子,他便在父親等親人的壓力下,取了年僅十五歲的申氏傳宗接代。

然而取妾在天主教中為重罪,王徽常因此感到痛苦。在申氏過門數年,併為他誕下二子後,他竟要將申氏改嫁他人!

這件事連與他交好的傳教士金尼閣都覺得太違背中國法理人情,不願幫他。

申氏更是痛哭欲死,表示願意入教,終生守貞。他的妻子尚氏也極力反對。王徽這才不得不作罷。

由這件事可以看出,王徽絕對是虔信徒,而且對傳教也比較積極。

劉升可不想讓西方教派過度影響大崋科學院,自然不希望王徽插手科學院的管理···

下午,侍衛來奉先殿通報,“陛下,名醫吳有性已在前殿等候。”

劉升聽了面露喜色,當即道:“快宣。”

很快,在宦官的宣召聲中,在侍衛的引領下,一位五十歲左右的瘦削老者進入奉先殿。

第二更。

晚安~<BR />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今天也在為殿下打工呢

木木疋

傾傾吟江晚

小落九

無厭冰封詭動之事

傑瑞的大表哥

那年是1985

一盞老燈

來自地獄的信使

初代妖精

單身多多的日常小記

羽墨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