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痴迷百工宋應星

陳子龍對大崋有所瞭解後,本就有點後悔當初抵抗崋軍的行為,只是礙於面子,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機會,表達願意仕崋的心思。

如今得夏允彝勸說,又收到章曠、侯峒曾的書信,終於是找到了臺階下。

於是果斷答應仕崋。

大崋這邊自然也是特事特辦,先免除陳子龍的苦役,讓他和夏允彝一起前往廣州,勸說沈猶龍歸順大崋···

七月流火,論季節雖已進入初秋,但天氣依舊炎熱。

大崋在六月上旬拿下全浙後,便因炎熱的天氣,暫時停止了各處的軍事活動,讓各師各旅修整,養精蓄銳,以備秋收後的征戰。

劉升作為大崋皇帝,則將工作重心暫時轉移到了政務上。

他日常的主要工作內容,便是接見臣子們舉薦的一個個願意仕崋的賢才。

這些賢才有的原是大明在野官員,如此前李邦華舉薦的朱大典、楊廷麟、劉同升、萬元吉、李明睿等人。

又如從浙江來的孫嘉績、熊汝琳等人。

其中,朱大典被劉升委任為參謀部右侍郎——雖然這個職位劉升屬意章曠,但章曠畢竟還年輕,所擔任的應天府尹一職也很重要,倒不如先給朱大典。

朱大典此前對明軍、闖軍、崋軍都有所瞭解,擔任參謀部右侍郎,兼軍務參贊,正好方便劉升諮詢軍務事宜。

且朱大典已經六十二了,在這個位置幹幾年就會退下,到時候便能讓章曠來擔任此職。

楊廷麟此前在大明擔任兵部主事,曾在盧象昇天雄軍中參贊軍務,劉升看過其履歷後,任命其為軍備部軍餉司主事。

劉同升則在大崋都察院任職。

萬元吉在審刑部擔任郎中。

李明睿被委任為通政院左通政。

孫嘉績、熊汝琳等人則被任命為知府等地方官。

除了這些人,還有一些劉升專門下旨徵召的歷史名人。

七月十六這天,劉升便在奉先殿先後接見了兩個心儀已久的歷史名人。

“草民宋應星參見陛下。”

殿內,宋應星按照禮部官員教導的大崋禮儀,向劉升行天揖之禮(不跪,一種很正式的、對尊貴之人的拱手禮)。

“平身。”

劉升含笑抬手,便打量起宋應星來。

作為明末歷史愛好者,劉升自然是知道宋應星這個明末“科學家”的。

結合繡衣衛所調查到的資料,以及後世的一些資訊,劉升對宋應星情況已相當瞭解。

宋應星今年已五十五歲,江西奉新(宜春)人,萬曆四十三年與其兄長宋應升一起中舉,此後六次到北京參與會試,皆不第,遂斷絕科舉之念。

此後不久,其兄長宋應升透過吏部銓選擔任浙江桐鄉縣令,宋應星則回鄉奉養老母。

他從小便喜歡百工百藝之道,便在這幾年讀了很多雜書。

等到崇禎八年,宋應星也透過吏部銓選踏上仕途,先是擔任袁州府分宜教諭。

明末縣學教諭很清閒,他依舊有大量時間讀書,乃至編寫著作——《天工開物》等相關文章,大部分便是在這一階段書寫與刊印的。

崇禎十一年,他因政績優異,升任浙江汀州府推官。他在任上不過兩年,便因不喜官場昏暗,辭官歸鄉。

歷史上,宋應星會在明年再次被明廷徵辟,擔任鳳陽府亳州知州,並在崇禎十七年初再次辭官歸鄉。

明亡後,宋應星一直隱居不仕,據說活到八十歲才去世。

感覺到劉升打量的目光,宋應星心裡略有些忐忑。

因為他完全想不明白,這位已坐擁七省之地,將替代大明改朝換代的開國之君,為何會知道他的名字,又為何會專門下旨徵召他到南京來。

畢竟他此前只是個舉人,屢試不第,後來雖然踏入仕途,卻也只是官至一府推官而已。

既無文名,又無官聲。

在江西仕林中即便與兄長一起有點薄名,其他士人談論起他來,也常恥笑他沉迷於百工百藝等奇技淫巧之道。

便是他自己,也自認為胸無大志,與賢才名士扯不上半點關係,實在不知這位大崋乾元皇帝召他何用。

“聽說宋先生編寫了一本名為《天工開物》的書籍,專門記載農、工等百工技藝?”

宋應星聽了微愣,但還是點頭道:“是。”

這時,劉升拿起一本書,正是市面上流傳的《天工開物》,語氣溫和帶著喜悅地道:“此書,在朕看來,要比很多科舉文章乃至經典註釋都有價值。可惜市面流傳稀少,將來或有失傳之憂。”

聽到劉升這發話,宋應星先是一陣欣喜,隨即便有點惶恐了,道:“不過是本記載工藝的雜書,實在當不得陛下如此誇獎。”

“如何當不得?”劉升正色道,“宋先生可知我大崋軍隊自建立以來,為何強過明軍、闖軍甚多,屢戰屢勝?”

宋應星道:“應是足兵足餉,賞罰分明之故。”

“足兵足餉、賞罰分明是必須的,除此外,朕還設立軍政員一職,教導將士識字學算,知曉道理。另外,自我軍建設以來,一直都很重視軍備。

無論是火繩槍、手榴彈,還是陸軍炮以及一些刀刃甲冑,皆堪稱當今天下一流。

因為做到了這三點,軍隊才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前兩點就不說了,若是第三點少了,讓將士們用血肉之軀去對抗敵人的堅甲利刃、火槍大炮,恐怕也未必能勝吧?

那麼要如何做到使我軍軍備比敵人軍備更好,乃至更多更便宜呢?我想這就需要重視百工之道了。這其中的道理宋先生應當是認可的吧?”

聽此,宋應星頓生知己之感。

事實上,他雖受當世觀念影響,認為百工技藝乃小道,卻從不認為這些是無用的奇技淫巧。

他若這麼想,就不會數十年嘔心瀝血的鑽研此道了。

當即,他忍不住袒露心扉,頗為激動地道:“陛下所言甚是!事實上,百工技藝的提升不僅可以是軍備更好、更便宜,甚至可以使田地生產更多糧食,使百姓日用商品更加便宜!百工技藝,絕非無用!”

這些道理,宋應星也是在編寫《天工開物》的過程中所領悟的,也曾對人講,可惜沒幾個人信。

“哈哈哈,”劉升聽了高興地笑起來,“說的不錯,百工技藝不僅有用,而且是於國於民有大用!”

他接著又正色道:“在朕看來,自大秦之後,歷朝歷代皆太過重視鑽研天理人心的社會、道德之理,而忽略了百工技藝等科學之道。

社會之理與科學百工就好像人的兩條腿,唯有兩條腿都健康完好,長短並等,人才能走得快,甚至跑起來。

國家若只重視社會之理、天理人心等道德文章的研究,遲早會走入死衚衕,故此前歷代王朝國運皆難已超過三百年。

若想破歷代治亂迴圈之怪圈,唯有將科學百工之道也重視起來,讓天下擁有遠超歷代的糧食、商品等財富,乃至讓百姓真正擺脫飢寒困擾,國運才能更加長久。”

宋應星以前還真沒想這麼深,因此聽了劉升這番理論頗感震撼,竟一時無言。

卻是在消化其中內容。

過了一會兒,他才滿臉震撼之色地向劉升一拜,道:“陛下所言當真是振聾發聵,破歷代治亂之迷霧,令人心折!”

宋應星發誓,他這番話絕不是拍馬屁,而是真這麼想的。

劉升一笑道:“我大崋上有軍務院、政務院、都察院,下有通政院、翰林院、科學院。如今科學院草創,急需相關賢才,宋先生可願擔任我大崋科學院院長一職?”

第一更。

<BR />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天作有雨人作有禍別做靜靜的待著

使用者36882082

徐三爺,你的夫人王小姐好像變了

F寶

夢穿異世

餘季葉

我向往的一生

河裡螃蟹

最好的我們,不止於盛夏

搗蛋熱乾麵

桂南邊陲靈異錄

唄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