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綁匪祖師爺,襄王府繳獲

聽張定國說不知道,劉升倒也不意外。

這種事興許張獻忠自己都不知道。

劉升又想起之前正要處理襄王府的事,於是問:“若八大王得了襄陽,會如何處置襄王一家子?”

這次張定國想都沒想便給出了答案,“應該會全殺了吧。”

據張定國瞭解,張獻忠可是很討厭那些原本高高在上的人,尤其是朱明藩王,認為這些人死不足惜。

另外,張獻忠之前計劃攻打襄陽時曾說過,若能破了襄陽,殺了襄王,定然叫天下震動。

做這事的義軍會名氣大漲,令天下有志反明之英雄紛紛來投。

朱明則會威信受損。

之前負責圍剿他們的楊嗣昌等人,也多半會被崇禎皇帝問罪。

這是張獻忠的經驗之談——他在谷城降而復叛,拿主意招降他的熊文燦就被崇禎皇帝下獄斬首了,便連追剿他遭受重創的左良玉也被朝廷降職數級留用。

劉升聽了哈哈一笑,“我也覺得八大王會這麼辦。走,隨我去勸降那襄王朱翊銘。”

張定國有點不明所以。

但還是隨著劉升及數百親衛來到了襄王府大門外。

朱明藩王王府大多都是宮城,其中顯赫者甚至就是仿照南京紫禁城建造的。

襄王府雖沒那麼誇張,卻比崇王府要高大,是一座小型宮城。

雖有宮城依賴,又有千餘護衛,可還是被三百勝捷營將士給“包圍”了。

劉升來了後,讓人喊話。

“俺們大帥來了!請襄王出來答話!”

如此過了近一刻鐘,宮城門樓上,才出現一個鬚髮花白的富態老者,也不知是不是朱翊銘本人。

劉升沒管那麼多,一句句的吩咐,讓親衛當傳音筒加擴音筒。

“襄王,八大王張獻忠已離襄陽不足三十里,他平生最討厭朱明藩王。你若再不願主動投降,我就將你丟給八大王處置了。”

朱翊銘二十七歲繼承王位,做了四十年的藩王,是從萬年初年活過來的老人,還是有些膽氣的。

所以,此時城門樓上的就是他本人,而非替身。

歷史上,朱翊銘在襄陽城上督戰,城破被俘虜後挺身大罵不絕,被張獻忠三刀砍死。

可要說朱翊銘不怕死,絕對是假的。

他之前不願投降,一是一時難以接受襄陽被攻陷的事實,二是不相信義軍會饒他性命。

可此時聽劉升提到張獻忠,他便知道沒選擇了。

他雖是藩王,卻也聽過八大王張獻忠的名聲——張獻忠後來殺人魔王的名聲固然有部分是明清官方造謠,卻也和他本人性情暴戾、嗜殺無度不無關係。

最重要的是,張獻忠曾和李自成攻陷鳳陽,扒了朱明祖墳。

在朱翊銘看來,如果說這突然冒出來的崋部義軍不可能饒過他,那張獻忠就更不可能饒過他了。

這時,他旁邊嫡子朱常澄等人也擔心義軍會直接攻進來,沒了投降的機會,於是紛紛勸起來——

“父王,咱們要是落入張獻忠手裡,那可真就完了,還是趕緊投降吧。”

“是啊是啊,降了吧。”

“這崋部義軍入城沒劫掠百姓,應該是說話算話的。”

“···”

聽到一眾兒子、孫子的勸言,朱翊銘不禁嘆了口氣,揮揮手道:“那就降了吧——讓管事們把錢糧等賬本都整理好交給這些賊子,別讓他們找到藉口殺人。”

說完,朱翊銘就走下城門樓。

宮城外,張定國見劉升拿張獻忠做威脅勸降了襄王,不禁臉色一陣古怪。

要說劉升這麼敗壞張獻忠名聲吧,可他說的都是事實。而且是光明正大,當著他張定國面說的。

實在叫人惱不起來。

同時,見劉升兵不血刃地讓襄王府投降,還主動配合義軍抄繳,張定國又有些佩服。

覺得劉升做事風格,有點符合他的脾胃。

但他還是好奇道:“大帥真不準備殺這些朱明宗室?且不說他們當中有沒有魚肉百姓的,便是將來我等要推翻大明,此輩也會成為義軍再造天下的阻礙。”

劉升一聽就笑了,“成為義軍再造天下的阻礙?定國老弟實在高看他們了。”

時人不清楚,可劉升這個來自後世的卻知道,崇禎死後一眾朱明藩王都什麼表現。

可以這麼說——要沒這些朱明藩王存在,帶清不一定能得了天下。

見張定國若有所思,劉升又道:“去年冬月,義軍攻下汝陽,俘虜了崇王一家,定國老弟可知我是如何處置的?”

“願聞其詳。”

劉升笑道,“我用崇王當肉票,向那河南巡撫李仙風勒索了十萬石糧食、三十萬兩銀子。

原本按約定,今春他們再交付十萬石糧食,就可以將崇王一家子贖回去。

但我出河南時,聽說李自成已包圍了洛陽,怕是不日就能攻陷。

那李仙風怕是沒機會完成跟我們崋部義軍的這樁買賣了。”

張定國見劉升說到最後,竟頗為遺憾的樣子,一時都不知道說什麼了。

不過,對劉升的這套操作他當真是佩服。

用藩王當肉票,還真勒索到那麼多錢糧,估計百年後所有綁匪都會拜這位為祖師爺吧?

回過神來,張定國又不禁問:“大帥莫非想用這襄王故技重施,再向大明官府要些錢糧?”

“我倒真想這麼辦,但估計是不成了——這大明啊,沒幾年搞頭了。”

說完,見親衛們已經控制了襄王府,劉升便帶著張定國走了進去···

因為襄王府是由朱翊銘下令主動投降,還讓眾管事積極配合,把整理好的賬目以及倉庫鑰匙都交給義軍,所以這次襄陽府的錢糧物資抄繳工作進行得比較快。

上午十點多開始,下午三點多就完成了。

朱明襄王傳自明仁宗第五子朱瞻墡,宣德四年(1429)就藩,正統元年(1436)移襄陽府。

至朱翊銘傳了八代十一任,傳承211年。

雖然襄王在朱明藩王中不起眼,可傳承這麼久,又之藩在相對富裕的襄陽府,積攢的金銀可比崇王府多了不少。

經過賬面上的統計。

襄王府共抄繳地黃金二十七萬八千五百兩!

白銀二百七十八萬兩!

各類珠寶首飾、字畫珍玩近兩百箱!

此外,襄王府還囤積了各類糧食十八萬石!

至於襄王府的田地,倒是比崇王府還少一點,賬面上只有一萬零三百多頃。

在各地的商鋪則和崇王府差不多,有兩百多個。其本身價值,加上賬面上的銀錢,總價值至少六十萬兩。

各地王莊上的錢糧數目,王府這邊也有賬目,大概有糧食七萬石,銀錢十一萬兩有餘。

負責統計的柳玉樹告訴劉升,襄王府王莊在賬目上的錢糧數目可能很假,尤其是糧食。

因為襄陽府過去幾年不像河南遭那麼大災,各地王莊留存的糧食不應該只有七萬多石。

劉升沒有在意。

以他帶來的兵力,在襄陽城中抄繳的錢糧都未必能全部運走,更別說各地王莊的了。

至於最終是便宜了那些王府管事,還是地方官府或賊寇,他管不了···倒也不是完全管不了,或許要看接下來跟張獻忠談得如何。

···

“孃老子的!你說什麼?!”

張獻忠一把抓住了面前探馬隊長的衣襟,瞪著眼睛,滿臉的驚怒,長長的絡腮鬍子都要翹起來。

探馬隊長知道張獻忠的脾氣,趕緊道:“八大王,襄陽城真被另一股義軍給攻佔了。

俺們開始在尹集去襄陽的官道附近碰到他們的探馬。

他們人太多,俺們試探了下,不得不繞道山裡趕去襄陽城外。

結果一看,那襄陽城西邊月城門都給炸塌了,城上還掛著‘豫楚興華大元帥’的大旗。”

“豫楚興華大元帥?”張獻忠一把將探馬隊長推開,有點氣急敗壞地道:“老子都沒敢稱元帥,他孃的居然有人敢稱大元帥?”

別看各路義軍中稱王的數不清,可大多一聽就是綠林匪號。

跟“豫楚興華大元帥”這種正經的反賊稱號根本沒法比。

張獻忠自然嫉妒。

他揹著手左右踱步,呼呼喘了好幾口白氣,才忽然想起來什麼,又將探馬隊長一把薅過來,急問:“定國呢?可有見到定國?!”

探馬隊長緊張道:“俺們沒見著。”

其實他想說張定國多半是被那股義軍抓了,但他不敢。

“傳令全軍加速前進!”張獻忠再次鬆開探馬隊長,大聲呼喝,“老子倒要瞧瞧,這什麼興華大元帥是個什麼東西,敢搶了老子的襄陽!”

張獻忠心裡已經想好了。

這勞什子大元帥若真有實力,他便敬著,借些錢糧、兵甲。

但對方若是僥倖攻下的襄陽城,他八大王可就要讓對方知道,這大元帥的稱號不是什麼人都能用的!

在張獻忠的號令下,前軍近兩萬人很快到了尹集。

尹集此時建立不過二三十年,還是個小集市,居民不過千餘人,因為在襄陽附近,也沒結寨自保。

這一下,直接被張獻忠大軍淹沒,浪花都沒濺起來。

張獻忠雖然惱怒襄陽城被人搶佔,卻也沒丟了頭腦。

眼見太陽就要落山,而他這兩萬大軍中大部分都是新兵(青壯百姓),晚上容易出亂子,一不小心就會為敵人所趁。

便下令在尹集紮營過夜,明日再去襄陽。

沈萬登帶著驍騎營少數真正的騎兵精銳,探得張獻忠在尹集紮營,當即回往襄陽城向劉升稟報。

第二更。

晚安~<BR />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現代修仙,逍遙三界

灰色的雪

修仙十萬次,我竟成為了仙帝

我是希江

好喜歡你秦霄賢

北邊的方向

鄉村愛情之帶領鄉村發家致富

使用者10111849

逝去的夢啊

她說與故夢

拯救反派勢在必行快穿

volunvee